(7)一場很英國的政變
與撒切爾、梅傑或史密斯相比,托尼.布萊爾看上去更像一個上層社會角色。他也有過年少輕狂的時光,留過長頭髮,觸犯過校規,還在搖滾樂團里模仿過米克.賈格。他的爺爺是克萊德賽德地區的一位共產主義者,他的父親早年遭遇過一場十分嚴重的中風,這使得他的孩子過早地體驗到了世事的無常與艱辛。不過更為重要的是,布萊爾是一名托利黨律師的兒子並且在達勒姆上了私立預科學校,然後是位於愛丁堡的住宿制費蒂斯公學,再然後是牛津大學,接下來他又投身律師界,最後終於成為了一名議員。在他早年的簡歷中涉及到的哥特式建築比起佩夫斯納(1)建築指南中寫到的內容還要多。儘管布萊爾度過了叛逆的青少年時期,但是關於禮節與順從的課程以及有關權力譜系的無聲知識從一開始就到位了。年輕的布萊爾具有著天然的魅力,極富感染性的幽默以及傑出的表演技巧,此外他堅守原則的嚴肅作風也是人所共見。他的父親中風發作時他還很年輕,在學生時代又失去了他十分愛戴的愛爾蘭裔母親,這使得他越發投向宗教,不過他並未終日沉溺於冥想,而是成為了一名活動家。
關於他為什麼要加入工黨而非保守黨這一問題之前的人們已經耗費了大量筆墨。這個問題並不可笑。他與一名叫做謝麗.布斯的利物浦社會主義者之間的愛情無疑對他日後的政治道路產生了影響,但是在此之他已經加入了工黨。人們普遍認為這只是精心計算之後的結果。八十年代初托利黨內充滿了才幹不凡的年輕律師,一個個摩拳擦掌意欲獲得議席並就此走上自己的政治生涯,反觀工黨似乎早已朝不保夕。如果你想進入議會並出頭,加入工黨雖說風險更大,可也更容易。儘管這一說法很有幾分道理,但是在工黨最為低潮之際入黨即便對於最純粹的投機家來說也需要難以置信的先見之明。更可能的解釋是布萊爾相信政治行動的力量,而工黨的信條儘管不甚完美,卻依然與他的基督教社會觀念有著相當多的不謀而合之處。加入工黨之後他從工黨倫敦地方支部干起,展示了全套的溫和左翼理念,他敵視歐共體與私有化,傾向核裁軍與高稅收,支持維護非法移民權益以及進一步的媒體自由。日後他將會拋棄所有這一切立場,但這並不能說明他一開始從未真心實意地相信過它們。對於富特時期的工黨來說這些立場都只能算溫和,而布萊爾本人也一直反對強硬左派的本主義以及軍事趨勢團體。
在參與了一場毫無希望的遞補選舉之後,布萊爾憑藉著自己天生的大膽與魅力在英格蘭東北部贏得了一個很穩固的席位。自1983年起他在下院就開始與另外一名工黨議員打得火熱。戈登.布朗與托尼.布萊爾的人生經歷正好互補。他有著很強的政治家庭背景,一開始就是工黨的自己人,從未認真端詳過造就了布萊爾的上層社會高牆大院。自23歲起布朗就是著名的蘇格蘭學生政治活動家,在蘇格蘭工黨圈子裡也已經成了一號人物,後來還上過一陣電視。但是這兩人還是有不少共同之處的。兩人都是基督徒,也都對工黨現狀十分不滿。在七到八年的時間裡這兩人可謂形影不離,共用一間狹窄且沒有窗戶的辦公室。布朗將政壇當中的各種陰暗面全都毫無保留地教給了布萊爾,把他當做一個純真的小弟弟(早晚有他吃虧的時候)。另一方面布萊爾對於布朗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軍師,是他教給了布朗如何揣摩英格蘭中部地區中產階級選民的心理。在當代政壇上還從未有過如此緊密的政治合作關係。布朗在1991年總結道,「我認為布萊爾很可能在我之後成為黨首」。兩人一起與威斯敏斯特的記者們搞好了關係,在下院一起成長起來,一起發泄著對工黨舊領導層的不滿與失望,一起攀爬著影子內閣里的等級階梯。
然後布萊爾就開始領先了。1992年工黨失利之後布萊爾就工黨為何敗得如此之慘進行了一段十分慘淡的公開論斷。原因並不複雜,而是十分簡單。「」身為影子內政部長他還開始採取措施,承諾(借用了布朗的原話)將會「嚴厲打擊犯罪以及犯罪根源」。在1993年幼童詹姆斯.博格爾慘遭兩名低齡少年虐殺一案(2)所引發的狂熱化全國大辯論中,布萊爾的應對尤其擲地有聲。簡而言之,布萊爾試圖讓工黨重新回歸符合常識的道德語言。溝通高手比爾.柯林頓及其「新民主黨」團隊將社會保守化觀點與經濟自由化觀點混合而成的信息對於布萊爾的言論尤其有著深切的影響。
布朗也是一樣。但是他的話說得更硬,因為他身為影子財長的工作職責就是摧毀深受珍愛的公共開支計劃並對工黨議員說不。布朗對於歐洲匯率機制的支持意味著他在梅傑與拉蒙特遭受慘敗時根本無法趁勢發力。布朗與布萊爾的關係漸漸沒有之前那麼緊密了,但依然十分牢固。兩人曾結伴訪美,就當代政治新風格向民主黨取經。對於布朗來說十分不巧的是,這種新派政治極其依賴個人魅力。在國內,布萊爾一直咄咄逼人地促使史密斯改革改革工黨章程並與他鬧得很不愉快。一直關注工黨情況的新聞評論員與一部分工黨議員開始向他傾斜,支持他成為下一任工黨黨首。布朗的團隊開始考慮布萊爾是否打算向自己的導師下手。這段時間布朗很不好過,因此也沒有精力拋頭露面來展現自己的陽光一面。漸漸地布朗-布萊爾組合就成了布萊爾-布朗組合。
約翰.史密斯去世後的一段時間得到了英國當代政壇從未有過的分析與揣測。但是基本的故事很清楚。史密斯剛剛去世布萊爾就決定競選黨首,而布朗則要麼出於悲痛過度要麼出於謹慎心理沒有立即採取行動。但他原以為自己能繼承黨首之位,因為剛聽說布萊爾的計劃時不由得目瞪口呆。兩人從愛丁堡一路吵到倫敦,在至少十次面對面的會議上爭執不休。布萊爾一邊,民調顯示他遠比布朗更受歡迎,來自工黨議員以及報界的支持也更有力。這一切並非向布朗團隊之後聲稱的那樣完全是曼德爾森的陰謀,而是許多在其他問題上持不同意見的人們共同做出的估計。對於布萊爾來說十分重要的是,他是一名口才極佳的英格蘭人,可以確保作為重要選戰戰場的大片地區。布朗的優勢則在於他對工黨的理解更深入,工會也更支持他,此外他的改革計劃也更為徹底。這兩人如果真的刀兵相見,考慮到工黨內部複雜的選舉團機制,鹿死誰手孰難預料。布萊爾的人說布萊爾將會壓垮布朗並令他「顏面掃地」,布朗的人則回應道布朗強大的競選技巧將會把大城市出身的布萊爾打得猝不及防。不管怎麼說,兩位現代派的內戰都將導致災難性的後果。人身攻擊將在所難免。布朗的唯一勝算就在於從左翼向布萊爾發動攻擊。
於是布朗決定做交易。這一決定的結果則是兩人在伊斯靈頓一家十分入時的格蘭尼塔餐廳(3)(現已停業)共進了一頓臭名昭著的午餐。(這頓飯也體現兩人之間的文化鴻溝,因為飯後布朗不得不又找了一家餐廳正經吃了一頓)這頓飯的結果也是眾說紛紜,可以確定的是布萊爾認可了布朗對於一系列廣泛政策的權威,日後他將在財政部裡面主管這些政策,其中就包括布萊爾的「社會正義」議程。他是否還承諾自己的首相任期只干7年之後就下台讓賢呢?這話由一位反對黨政客向另一位說出來實在是過於傲慢了一些,再怎麼說保守黨還要執政好些年份。但是兩人很可能的確關於日後權力過渡的問題交換了某些意見,儘管有可能只是為了緩解布朗的不快。多年以後回頭再看,格蘭尼塔以及隨後會議的重要性就凸顯了出來,英國最強大正政府部門財政部正是因此如虎添翼,比起托利黨執政時期還要重權在握。身為首相的布萊爾將比他自己之前的估計還要密切地關注外交事務, 而布朗手下的財政部則將會發展成統管英國國內事務的超豪華部門,其權力之大遠遠超過任何官僚最狂野的夢想。戈登.布朗很可能是財政部對於當年的喬治.布朗取得的最終勝利。
(1)t佩夫斯納_百度文庫
(2)t震驚英倫的James Bulger謀殺案 關於三個孩子的故事
(3)tBlair-Brown deal
推薦閱讀:
※旅行日記:英國&愛爾蘭(一)
※在英國生活,有哪些省錢的技巧?
※(8)白人
※拉娜·雷恩(Lana Lane)
※凱爾特民謠中才有的仙境,真實存在的英國風信子森林。|英國小眾旅行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