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個人徵信牌照發放的傳言和分(xia)析(cai)
1. 前言
3月,春天來了,萬物都開始發芽, 隨著兩會的漸入尾聲,經濟界各項新的政策也都開始「發芽、成長」。個人徵信作為伴隨著普惠金融、大數據、個人信息安全等「肥沃土壤」「迅速躥升」的「新芽」,無疑成為各路委員、業界大拿們各抒己見、思想灌溉的重要主題。
從徵信行業的頂層設計、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徵信法》、《徵信數據披露法》,到個人徵信市場格局與監管,乃至徵信相關的個人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等等。不過對於市場參與機構而言,個人徵信牌照這個從2015年初開始,讓大家一直期盼了2年的「資質」,它的任何「風吹草動」無疑都會牽動各方現在已經「疲憊又敏感」的神經。
2. 傳言
3月8日某大型財經媒體報道了「首批8家獲準備資格的機構有可能拿不到牌照,需要重新申請」的市場傳言,這在徵信圈這個「小池子」里的確濺起了不少的「閱讀量」。 徵信圈一直信奉金融市場「傳言必真」的理念,加之又有一個「八卦」的心,所以就去向各路「知情人士」打聽。果不其然,「知情人士」告訴徵信圈,「分類監管...,綜合類第三方徵信機構...,專項類第三方徵信機構...」的提法在「監管和八家」的那個圈子裡已於去年下半年就開始不斷研究和討論了。
3. 人物
中國的各種傳統金融機構在「揣測聖意」方面一向很下功夫,這個是好多互聯網機構很難體會的。「政策研究」、「文件學習」、「領導講話學習」都是領會監管風向的必做功課。所以借著「兩會」這種「大朝會」,關注一下最近徵信相關「人物」的發文表態是很有必要的。
徵信人物及文章
陳雨露 :《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吳曉靈 :《大數據與個人徵信市場發展》
萬存知 :《徵信體系的共性與個性》、《互聯網+大數據≈徵信?》
關於為什麼是上面這幾位「人物」,想必做徵信的都應該了解,比較重要的是看看他們文章中的「關鍵點」。
4. 關鍵點
徵信圈就個人徵信牌照這個主題,摘錄了幾個自認為的「關鍵點」,僅供大家參考吧。
4.1 陳雨露
央行副行長陳行長的發文提綱挈領,對2017年的徵信展望表述如下::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繼續完善和落實各項徵信管理制度,高度重視信用信息主體權益保護,推動徵信市場規範和科學發展;切實發揮政府與市場的雙重力量,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4.2 吳曉靈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 吳院長一直強調「獨立第三方」和「差異化監管」的觀點:
獨立第三方的標誌是什麼?...給出幾個標準,第一,公司治理獨立,高管、資產、財務、人員獨立不受個別股東控制,有一個獨立公司治理結構,在公司獨立運作過程中不能被個別股東操縱。第二,數據來源多元獨立,分析模型獨立。第三,業務獨立,不參與信息源和使用者同範圍的業務。
在監管方面,我認為個人徵信機構工商登記應該實行「先證後照」。個人徵信服務涉及個人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必須有金融市場准入資格,實行「先證後照」
4.3 萬存知
中國人民銀行徵信管理局局長, 萬局長認為監管的基本出發點是維護信息主體的權益、通過獨立性防止利益衝突:
徵信機構由於信息集中具有自然壟斷的特性,先入為主,後入難超,彼此之間不具有進行同質競爭的市場基礎,只有錯位互補發展的內在要求。這樣,一個經濟體內,同類徵信機構不可能太多。
獨立第三方,其獨立性是相對債權人和債務人而言的,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業務上獨立,即作為一個獨立第三方的徵信機構,不能從事與債權人和債務人同質的業務。二是公司治理結構上獨立,三是關聯關係上獨立。
徵信系統的基本功能是防範信用違約風險,但利用徵信信息還可派生出眾多功能,如市場營銷、聯合獎懲以及其他社會管理等。
一些互聯網企業利用非負債數據,主要是行為信息和社交信息,匯總得出相應的分數,來直觀地對每個人進行「畫像」。這種評分畫像,從市場組織營銷的角度來說,無可厚非。但從徵信的角度評估,這種客戶分群不僅政治上不正確,而且難以保證信息主體的公平一致性。
從上述三位領導的觀點看,工作總基調方面是偏「穩健」的,要「繼續完善和落實」、要「權益保護」。監管論調方面,剛剛好對應到「傳言」:「在獨立第三方原則下的分類監管」。
5. 分(xia)析(cai)
5.1 獲牌條件
吳曉靈院長和萬存知局長在最近的文章中都不斷提到「獨立第三方」,所以這個基調應該是定下了。據「知情人士」透漏,想要獲得「綜合類第三方徵信機構」牌照,在「業務獨立」的前提下,大股東占股比例要小於20%。而想要獲得「專項類第三方徵信機構」牌照,專項(數據來源)股東占股比例要小於5%。(免責聲明:此處說法未經任何官方部門核實,僅供徵信圈友參考,不構成任何操作指導)
徵信圈好奇心重,通過公開渠道專門查詢了某2家潛在「綜合類第三方徵信機構」的股權結構,發現它們的股權結構的確在2016年底「不約而同」地發生了變化:
徵信公司P
徵信公司Z
5.2 發牌時間
既然是猜,就意味著無責任呦, 也許您過幾天就聽到發牌的消息也說不定。徵信圈只能猜「不會很快」, 說句夢話:「曾經有一個徵信牌照準備工作放在我面前,...,如果非要說一個發牌時間,我想是XX立法以後。」
個人徵信牌照發放是個大事。往小里說,會影響市場格局,導致競爭不平衡,「集」牌照現象加劇。 央行發的「金融」牌照種類其實不算多,不過估計央行不希望「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種種「過往」出現在徵信牌照的發放中;往大里說,和國家立法,個人信息安全息息相關。這年頭互聯網公司個人數據泄露,銀行個人徵信報告被「盜查」現象愈發嚴重,本屆兩會中,各路委員都在提立法,要是個人徵信牌照先發了,持牌機構出了啥問題,央行可不想「擦擦擦」。再看看陳雨露行長給的2017年的徵信基調:「堅持穩中求進」, 「穩」是在前面的。講真,這年頭在「反腐」、「價值觀」、「降薪」等的大環境中,「創新」好像離金融監管又遠了些。
好吧,徵信圈又想多了,您看呢...
徵信圈 公眾號ID: zhengxinquaner
個人交流微信:credit_in
推薦閱讀:
※關於央行個人信用報告 版本、查詢方式、結果 的故事...
※關於央行個人徵信數據T+1的傳言 和 T+0、查詢APP的訴求
※在螞蟻借唄上借款會記入徵信系統嗎?
※聽說銀行貸款收緊了?旺財替你們親自跑了一趟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