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版中國之渤海灣風雲

文 | 君臨

前幾年有一個曾經很火的段子——

全球鋼鐵產量排名,第一名是中國(不包括河北),第二名是河北(不包括唐山),第三名是唐山(不包括瞞報)。

其實,不僅河北的鋼鐵產量牛逼,整個環渤海灣的重工業都很牛逼,這裡是全國第一大的石化、黃金、電解鋁、橡膠、造紙、機床、艦船、耐火材料等數百種工業品的產地。如果放在歐洲,這裡的產業和地位大致相當于波羅的海沿岸的德國、北歐、俄羅斯。

但是,就像德國的魯爾區在上個世紀70年代陷入了深深的困境,需要在鐵鏽的侵蝕與霧霾的迷茫中找到新的生機。渤海灣區同樣正在經歷這一煎熬,痛苦已經持續了數年,在關於東北塌陷、曹妃甸爛尾、河北鋼鐵去產能的連篇累牘報道中,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認知。

古詩有雲,「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季節更替,枯榮迭代,本來就是萬物之常態。死去的就讓他死去,我們想知道的是,什麼正在新生。

1

十年前,大宗商品熱潮的時候,中國鋁業上市,君臨看到一條評論,認為中鋁是「中國版的可口可樂」,因為他在市場上擁有近乎壟斷的地位,一年上百億元的利潤,現金流充沛,你幾乎難以想像他會有衰落的一天

很不幸,一年之後,中鋁觸礁,凈利下降99.9%,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實際上已經是虧損。此後演繹著一年巨虧數十億元,另一年靠財政補貼盈利一兩億元,往複循環的套路。

對待這個中國上市公司史上虧損最厲害的怪獸,市場的聲音普遍認為是大宗商品價格暴跌所導致的,其實事情遠沒有那麼簡單。

中鋁連年虧損的背後,是電解鋁市場份額的節節敗退。以2014年為例子,中鋁虧損了162億元,營收下跌了18%,毛利率只有可憐的1.33%,幾乎就是免費的搬運工。而同為A股上市公司的民企南山鋁業,凈利9億元,還增長了15%,毛利率也有15%。

港股里的中國宏橋就更厲害了,同年營收增長了22%,凈利53億元,毛利率25.76%,將中鋁甩的影子都追不上。

宏橋、南山,加上未上市的信發等民營鋁企,都集中在山東,正是他們在2000年初大規模的闖入,將中鋁的瓷器店砸的粉碎。他們何德何能?

鋁這東西,差異化很低,賣的價格都一樣,競爭力主要取決於生產成本。中鋁本來壟斷了全國的上游鋁土礦資源,競爭力應該最強才是,但奈何天不助漢,助爾曹。和鋼鐵等產業不同,電解鋁的主要成本是電力,佔比去到了45%,發電成本低才是王道。

據測算,宏橋通過自建發電廠,每度電成本只要兩毛錢,比全行業平均電價低了三分之一,每噸電解鋁的成本要低3800元,比中鋁這種依賴於外購電,體制又臃腫的國企就更不知道要低多少去了。

以前需求繁榮的時候,鋁價泡沫,中鋁跟著吃香喝辣,如今潮水退去,高成本低效率的中鋁自然要被曬魚乾了,由此上演了一場山東民營鋁企與中鋁之間的「山英戰鋁布」。

2

中鋁和山東地方鋁企的故事,已經是早幾年的了,而在2016年,另一個複製版本上演了。

遼寧,GDP增速連年跳水,背後是中石油煉化業務的大潰敗。和中鋁一樣,中石油也是在2007年上市,依靠壟斷性的油田資源而榮膺全球最賺錢公司,風光無限。中石油本身也有規模龐大的石油煉化業務,主要的基地就在遼寧。

2015年以前,由於原油價格高,中石油的採油業務賺翻,但是煉油業務卻一直都在虧錢,不過同是一個爸生的,只要資源在,也沒什麼關係。

進入2016年,油價大跌,形勢反轉,中石油的採油業務開始虧錢了,煉油業務終於勉強盈利,這對遼寧來說,應該是一個好消息吧?卻未必。

此前一年,十幾家山東地方煉油民企的石油進口權被放開,這一項小小的政策,卻像打開了潘多拉的魔法盒。

以前,這些地方小煉油廠是沒有石油進口權的,國內的油又被中石油牢牢掌控,因此只能採購一些別人配額里用剩下的劣質油料來加工,成本高,油品質量差,開工率只能勉強達到30%左右。這就像是一群被卡住了脖子的小乞丐,每天餓的皮包骨頭,自然沒什麼反抗能力。

現在,封條撕開,孫悟空被從五行山下放出來了。據統計,2016年上半年,山東原油進口增長了78%,青島港出現了郵輪排隊進港的現象。另一份來自中石油的報告顯示,僅僅2016年前10個月,地煉的份額就增加了8%,已經能夠和兩桶油分庭抗禮了。

以前,地煉就是劣質油的代名詞,現在領頭的幾家,像東明京博利華益,都大規模的採購業界最先進的煉油裝置,別說滿足國VI標準了,有的都開始供應京V(軍委)標準車用油了,有的則推出了高端的航空煤油,油品升級速度飛快。

落實到經營效率上,地煉的噸油利潤最高達1000元左右,而中石化的噸油利潤為400多元,中石油的噸油利潤僅40多元。如此懸殊的差距,可以想像當山東地煉的產能大幅擴張之後,油品過剩,毛利率壓縮,渤海灣北岸的中石油煉化業務將經歷一個怎樣的冬天

悲傷的遼寧,真想唱一首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3

在講求效率的競爭性行業,國企退出是一個大趨勢,這本身也是生產力進步的反映。但在某些不考慮成本的行業,國企則正在進入黃金時代。

遼寧的2016年,遍地寒霜,唯有軍工業山花爛漫。年底,沈飛集團借殼ST黑豹上市,業績披露,營收和利潤均同比增長了22%,增速在東北各行業中一枝獨秀,比偽龍頭新松機器人要出色的多。

其實我國的軍費增速已經連續幾年在走低了,比如2016年只有7.6%,跟GDP增速保持一致,看起來這對於軍工業是不利的。

但須知,過往我國的軍費支出中,大頭都落在了人員支出和陸軍裝備上。

而在2016年,發生了兩件重要的事情。

一件是裁軍30萬人,這樣花在人員支出上的費用就大大壓縮了。

另一件是七大軍區改為五大戰區,表面上是數量的精簡,實際上是軍事理念的轉型,從原來的蘇聯式海陸空各自為戰,變為美式的戰區聯合作戰。

以前中央軍委的領導層里,組成通常是七大軍區的首長加上海空軍二炮的司令,這樣10個名額一分配,陸軍軍區的首長就佔了絕大部分的話語權,軍費自然向陸軍裝備傾斜了。

現在是聯合作戰了,負責作戰的戰區司令和負責建設的軍種司令分開,戰區司令不僅管陸地,也管海洋,而且主要的防禦目標都在海上;陸軍首長只是五大軍種首長之一,地位被大大削弱,而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這些新興兵種獲得了話語權的大擴張,武器裝備的預算傾斜也就順理成章了。

所以我們看到,在軍費增速連年下降的情況下,沈飛的營收仍然能夠保持兩成的增速。看看美國海陸空軍的軍費比例就知道,對於一個謀求成為全球性大國的國家來說,海空軍的軍費支出擴張是必然的選擇。

從核潛艇時代起,遼寧就是中國最重要的海軍和空軍裝備建造基地,比如早兩年的第一艘國產航母,就以遼寧號命名,而在2016年,第二艘國產航母也即將下水了。

預計未來10年,中國的航母數量將擴充到8艘,一個航母戰鬥群就要配備8-12艘的各種艦艇,數十架艦載機,這些航母、驅逐艦、護衛艦、潛艇、艦載機,絕大部分都會在遼寧建造。

一個航母戰鬥群的投資在1000億元左右,這是一份無比美味的蛋糕。

4

在競爭性的領域,國企也未必沒有機會。

比如房地產領域,幾個龐大的國企,保利中海綠地華潤置地,同樣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們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對地方政府的土地資源獲取上,還有對銀行的資金獲取能力上,是其他民企所無法抗衡的,一旦政府放水,釋放流動性,這些地產國企就將在土地市場上興風作浪,帶來業績的強勁增長。

四萬億時代,地產國企們的狂飆突進,相信許多投資者還記憶猶新。

如今另一幕,則在高科技領域裡發生著。

北京,京東方的大本營,最新傳出來的消息顯示,蘋果已經對京東方的AMOLED顯示屏進行了數月的測試,京東方很有可能為蘋果提供2018款或之後iPhone機型的顯示屏。

這對中國的面板製造業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突破。而對於京東方來說,你很難想像,在20年前,這是一家幾乎破產的老邁軍工國企,名字叫做北京電子管廠

北京電子管廠能夠涅槃重生,完全取決於「資本競爭力」。

1998年金融危機,韓國現代集團深陷困局,被迫棄車保帥。這個帥,自然是現代汽車,這個車,就是液晶面板業務了。現代苦熬了幾年,由於沒錢在研發投入上跟進,終於被領先者拋棄的越來越遠,被迫甩賣。

2003年,京東方接盤,以3.8億美元買下來,一段傳奇開啟了。

2004年,液晶價格暴跌,全行業虧損,京東方此後幾乎每年都要虧損十幾億元,在這種情況下,要是普通民企早就失血過多而倒地了。但是京東方不怕,因為他的背後有政府,北京政府以債轉股的形式源源不斷的給京東方提供資金彈藥。

2008年,京東方先後在成都、合肥擴建生產基地,關於合肥的6代線生產基地,合肥市政府承諾出資60億元,並承諾在增發不成功時保底90億元。

2015年,京東方再推動合肥10.5代線、福州8.5代線,重慶8.5代線的多個項目,產能大規模擴張。這幾個項目,總投資735億元,但實際上,京東方只需要拿出10%的錢就好了,地方政府和銀行都會幫他兜底解決。

液晶面板不僅僅是一個高科技行業,更是一個強資金密集型的行業,資金競爭力遠比技術競爭力重要。

在1990年代的日韓面板世紀大戰中,最開始日本企業佔據著90%以上的市場份額,後來三星和LG進來了,他們每年擴建一座工廠,將面板價格打進冰窟,全行業虧損。

日本人熬了十年之後,絕望的發現,他們幾乎不可能贏得了這場戰爭,因為韓國財閥們和政界深度勾結,從銀行里獲得貸款非常容易,資金成本極低。在巨大的虧損壓力下,日本公司最終一家接一家的選擇了退出,將整個市場讓給了韓國人。

如今,故事輪迴,主角換成了韓國人和他的對手京東方們。經過十多年的鏖戰,2017年1月,京東方在大尺寸面板出貨量上首次取代韓國廠商,躍升為全球第一。

此前的一個多月,京東方宣布在四川綿陽投資建設一條第六代AMOLED柔性屏生產線,總投資要465億元,京東方只出60億元,其餘的依然是由當地政府籌措完成。當生產線建好,在業界最尖端的柔性屏領域,三星的故事只怕再難講下去了。

這是一個可以預知的結局。

5

渤海灣里陰雲密布。

但在陰雲之下,摧毀與重生的故事每天都在重複。低門檻的競爭性領域,國企在退出,民企在擴張,資源與資金型的領域,民企在退出,國企在擴張。河北鋼鐵去產能,長城汽車大躍進,民營船廠輪番倒,海軍訂單創新

德國魯爾區曾經最大的鋼鐵與軍火公司,蒂森克虜伯,如今最有名的業務,是電梯。轉型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命題,山不轉,水轉。【微信公眾號:君臨(junlin_1980)】

推薦閱讀:

靠燒烤和直播能治好「東北病」么?
《銀河護衛隊2》失利不是偶然,凸顯「唯重工業論」的荒謬

TAG:渤海 | 重工业 | 高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