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說岩土——DAY79(岩土工程勘察)
2017年2月25日,大家一起刷新岩土工程的基本概念!暫時的目標是每天刷新一個基本概念,針對一個概念深入剖析、理解。期待著大家拋去完美主義,放下自我保護,暢所欲言,專註成長,共同的進步。特別聲明,本人水平有限並不是來給大家上課,僅僅是想起到一個剖磚引玉的作用,更確切地說是求拍磚,所以如果文字中有說的不對的地方期待著各位的指正也希望不會驚嚇到大家!
DAY79
岩土工程勘察
蝶式儀液限試驗。該方法是通過帶有刻槽的土試樣克服對於土樣的錘擊不使得刻槽閉合的能力作為稠度的等效,對於同樣大小的刻槽錘擊閉合時候的錘擊數作為測量指標從而量化了稠度,並且通過經驗總結規定25擊刻槽閉合時對應的含水率就是液限。該試驗適用於0.5mm以下的土顆粒。具體步驟如下:先是製備試樣(同液塑限聯合測定法,宜天然土樣,不均勻的話風乾,過篩,完了調膏狀浸潤過夜),之後充分拌勻,放在碟子的前半部,用開槽器沿直徑將試樣劃開成V形槽,完了以一定速度轉動搖柄,使銅碟反覆起落墜擊,當槽底兩邊試樣合攏長度為13mm時記錄擊數,並且在槽兩邊取試樣測含水率,這就取得了一對擊數和含水率的數據,調整土樣的含水率重複以上的步驟就可以得到多個試驗數據。獲取數據之後,我們將數據標記到以擊數為橫坐標、以含水率為縱坐標的坐標紙上就得到了關係曲線,從曲線上找到對應於25擊的含水率就是液限含水率。對於不同敲擊試樣器皿的材料和不同開槽規格得到的液限含水率是不同的。飽和土體的強度試驗肯定是測試不出界限含水率,還沒了解過非飽和土的試驗,根據界限含水率的定義感覺非飽和土體通過調整含水率也能得到條含水率和土體強度的關係曲線,完了再經驗總結出某一強度對應於某一界限含水率貌似也能獲取相應的界限含水率,不過可能成本會高不少吧不清楚,以後說到非飽和土再說。
滾挫法塑性試驗。該方法是把挫成一定規格的土條是否開裂作為是否達到塑限的判斷標準。具體步驟如下:先取樣過0.5mm篩,加水拌勻,浸潤過夜,用手揉捏至不粘手,捏扁有裂縫說明接近塑限了,完了挫成橢圓形,長度小於手掌長度,不得有空心,在毛玻璃上滾粗哦成3mm的圓柱形,如果開始斷裂表示達到塑限了,如果到3mm還沒裂縫表示含水率高於塑限了,如果大於3mm就開裂了表示含水率小於塑限了,如果達到3mm開裂了,取樣測含水率,塑限就得到了。該試驗需要有兩組平行試驗,兩組結果差值小於規定值,取兩結果的均值,如果大於得重做。這種方法標準不太容易掌握,比如要求挫成3mm直徑的土條,對於開裂的標準也是主觀判斷,而且用手反覆揉搓本身體溫也會加速表面土體的水分流失有可能造成表面開裂了裡面其實沒啥變化完了我們還把他當成塑限其實比真正的塑限大,對於低塑性土影響較大,所以能用別的方法就用別的吧。而對於有些低液限粉質土,很可能就錯不成3mm試樣,我們認為塑性極低或者沒有塑性當成細砂處理。
收縮皿法縮限試驗。再說說縮限是啥,縮限根據名字就能判斷出它跟收縮有關,確切地說土體含水率過了它的大小就會隨著含水率的減小體積逐漸縮小,當小於它時就不隨著含水率的縮小而縮小了,同時小於縮限時也是標誌著土體從半固體狀態進入固體狀態。具體試驗步驟如下:先取樣拌勻,加水使含水率基本達到10mm液限,在收縮皿上塗凡士林,分層填入試樣,每層填入後拍擊試驗桌排出氣泡,填滿後刮平表面,擦凈收縮皿外部,稱量收縮皿和試樣總質量,完了先放在通風處晾乾再烘乾至恆重,取出放在乾燥器內冷卻至室溫,再稱總質量,最後用蠟封法測得干樣的體積。該試驗也是需要兩個平行試驗,結果差值符合規定用均值做結果,不符合從新做。我們認為能通過烘乾減少的水如果減少的話才會造成體縮,所以求取那些烘乾至恆重的時候土體的含水率就是縮限。計算縮限的過程就是:烘乾去除的水的質量除以干土顆粒的質量(形式同含水率),完了用試樣的含水率減去它。
各位有沒有比較好的時間管理方面的書籍推薦一下啊!準備吃晚飯啦!明天見!
期待各位的回復!
推薦閱讀:
TAG:岩土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