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說岩土——DAY77(岩土工程勘察)
2017年2月23日,大家一起刷新岩土工程的基本概念!暫時的目標是每天刷新一個基本概念,針對一個概念深入剖析、理解。期待著大家拋去完美主義,放下自我保護,暢所欲言,專註成長,共同的進步。特別聲明,本人水平有限並不是來給大家上課,僅僅是想起到一個剖磚引玉的作用,更確切地說是求拍磚,所以如果文字中有說的不對的地方期待著各位的指正也希望不會驚嚇到大家!
DAY77
岩土工程勘察
移液管法。核心原理還是我們在密度計法裡面提到的斯托克斯公式(流體力學裡面的),我們用到的這個公式的一個側面是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土顆粒的粒徑越大它在液體中的下沉速度就越快(記得是其它條件不變,比如說溫度!)。由此,移液法的大致過程如下:先通過攪拌把土顆粒試樣儘可能均勻地(均勻是之後統計抽樣的保證)分布在純水中,呈現懸濁液的狀態(還記得中學化學嗎?溶液、懸濁液、乳濁液!),攪拌停止之后土顆粒開始自由沉澱(核心原理登場),越大沉澱的越快,那麼不同時刻在某一深度內(比這個深度淺的範圍內)就存在著一個臨界顆粒粒徑,這個時刻以後在這個深度內只有比這個臨界粒徑小的土顆粒了(我們做顆分試驗,不就是求好多比某一粒徑小的顆粒的質量百分比么),那如果我們假設懸液是均勻的(不能是這塊多些,那塊少些),通過某時刻某深度內取一定體積的懸液求得它裡面小於臨界土顆粒粒徑的土顆粒質量,再通過取的懸液體積和總的懸液體積的比例換算出總的懸液中小於該臨界土顆粒粒徑的土顆粒的質量,完了再除以總的試樣質量就得到一個我們要求的質量百分比,那用同樣的方法時間變化一些(深度不變),就能取到一系列的不同臨界粒徑的對應的質量百分比,顆分曲線就這樣得到啦。具體步驟如下:先是取一定質量的試樣,用昨天說的密度計法同樣的方法配置懸液(先是易溶鹽判別、處理,完了研磨沖洗研磨沖洗製作過篩懸液),之後把懸液放到恆溫槽中進行恆溫,並且記錄溫度(溫度影響顆粒下沉速度),根據我們想要得到哪些臨界粒徑根據溫度還有設定的沉降深度(根據實驗器材的尺寸設定)計算出下沉需要的時間,然後在試驗器內攪拌懸液使其均勻分布,等到每個臨界粒徑下沉時間前10s的時候放入移液管開始取懸液,取好後將剩餘的懸液倒入原來的容器,然後把取得的懸液放入燒杯中並且用純水涮一下以免黏在儀器上影響結果精度,最後蒸干懸液並且烘乾至恆重稱量,這樣得到的就是所取一定體積懸液中的土顆粒質量(這個土顆粒質量是小於某粒徑的土顆粒質量,具體哪個粒徑看哪個時間取的了!)。計算質量百分比:用試驗稱量的顆粒質量乘以懸液體積再除以移液管吸取的懸液體積求得的就是總體懸液中小於某粒徑的土顆粒質量再除以總的試樣質量就行了。與篩分法聯合進行顆粒分析的話,試驗成果整理同密度計法(注意一下總質量到底是多少!)。與密度計法相比更適合比重比較大的土,操作相對麻煩點。晚安啦!
期待各位的回復!
推薦閱讀:
TAG:岩土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