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與世俗的競爭——來自廢除「藍色法案」的證據

上世紀中葉美國許多地區有所謂「藍色法案(Blue laws)」或「禁止周日營業法案(Sunday closing laws)」,禁止除慈善外,周日進行的所有公眾交易(all manner of public selling)。1961年最高法院 McGowan v. Maryland一案裁決:若藍色法案的實施的基礎與聯邦目標無關,則違憲。此後各州陸續廢止了相應法令,下圖繪出了各州的廢除時間。

美國人習慣在周日去教堂。商店開門,紅塵滾滾。是去祈禱,然後捐錢,還是開車去郊區購物?再虔誠的人,也要考慮時間分配問題。文章用雙重差分法來考察法案廢除影響,有如下發現:教堂出席人數下降5%,每周去教堂的人數下降了15%對教堂的捐助減少了109美元,較之前減少了約25%同時,教堂對每位會眾的支出下降了6.3%。這些結論說明開放營業的商店等設施確實與教會形成了競爭關係。而慈善機構同期收到的捐款沒有顯著變化。

另一現象也很值得注意。廢止法案後,14-21歲青少年人群中酗酒,以及吸食大麻或可卡因的人群數目都有明顯上升。具體來說,作者發現:酗酒人數上升1.5%,吸食大麻人數上升3.2%,吸食可卡因人數增加2.2%。教眾中這三項數據上升幅度遠大於非教眾,他們這三項數字分別是5.5%、11%和3.6%。作者對結果進行了多項穩健性檢驗,上圖畫出安慰劑檢驗結果:假設法案廢除發生在其它年份,則回歸係數大多不顯著。虛線對應實際回歸係數。

總之,文章通過研究政策影響發現:廢除限制經營的法案可能導致商業機構和宗教機構競爭,人們待在教堂的時間和捐獻的金錢都減少。與此同時,青少年群體中危險行為有明顯上升。前一點可能很符合日常觀念,但幅度大小事前不易估計;後一點在討論政策時可能就沒有那麼容易注意到了。通過不斷積累社科研究來更有效地分析社會政策是一項長久的工程。

參考文獻:Gruber, Jonathan, and Daniel M. Hungerman. "The church versus the mall: What happens when religion faces increased secular competition?."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23.2 (2008): 831-862.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壟斷、競爭和行政干預?
法學院的學生都是什麼時候法律意識和法學素養才很強的啊?
計程車亮著「空燈」,這屬於要約還是要約邀請?
行人闖紅燈被撞死負全責的情況下,中國、德國、美國、日本的法律都將會怎樣判定處理結果?
如果有人用拳頭打我挑釁,我正當防衛回擊,但他有某種疾病(比如心臟病),一下就被我打死了,我負什麼責任?

TAG:宗教 | 法律 | 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