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之器—懸幟掛幌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懸幟甚高。

nn懸幟說的即是酒旗。也就是傳統中,商店常常掛的幌子。是當時生活中的商業鳳俗。幌子,又名「帷幔」、「望子」、「招子」、「招幌」,是用來吸引顧客的有形標誌。與招牌不同,顧客一見幌子就知道經營何種商品或服務。

幌子的起源甚古,最初是很多酒店的布招,用布簾綴於竿端,懸於門前,以招引顧客。隨著社會商業的發展,幌子的式樣、色彩、材料和製作樣式更加豐富多彩。材質上有紙、布、皮革、竹、木、銅、錫等,其形式及紋飾則隨店鋪的性質、經營商品不同而有所差異,大至可分為「實物幌」、「形象幌」、「象徵幌」、「文字幌」四類。

製作精良,構思精巧的幌挑、幌布、幌墜組成了幌子。大致分為掛幌還是立幌。幌挑多以如意、桃、龍、雲卷等傳統吉祥符號做裝飾,幌墜則多用紅布、雙魚、葫蘆、方勝等裝飾,處處彰顯著店家的品質,寄寓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願望。

鏡鋪幌子用六塊不同顏色的小方鏡整體修飾成圓形燈籠狀,寓意「破鏡重圓」,而六塊小方鏡子則寓意天地四方即「六合」之意。鞋店市招為木製筒靴和雲彩,含著「平步青雲」的祝福。醬行坐幌,用葫蘆加瓶的造型寓意「福祿平安」。錢莊的幌子以成串的銅錢鈔桶模型並加方勝作幌墜,寓意「財富昌盛」。酒鋪用釀酒用具「草帚」做幌子,取義「莫言滋味惡,一帚掃閑愁」以「掃愁帚」的諧音寓意酒可以消愁。

幌子的色彩,基本以青、赤、黃、白、黑這五種中國傳統正色為基礎,暗含「吉祥如意」之意。其中,多以紅色、黃色這兩種純度較高的顏色為配搭,紅色「熱鬧、喜慶」、黃(金)色取義「光明、高貴」。幌子「紅靠黃,亮晃晃」,鮮亮醒目,紅色的綢布穗子作為幌墜,迎風晃動,寓意「紅紅火火」。漢人飯店的幌子多以紅色為主,而清真飯店,即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民餐館,掛藍色幌子,有「清凈無染」之意。

還記得小時候去飯店,首先要看店外掛的幌子。紅色的是漢族的飯店,黑色的或藍色的是回民的飯店。掛一個而且是單層的,肯定是小吃部,基本上是有啥吃啥,沒法點菜。門每邊各掛一個單層的是小一點的飯店,有啥做啥。每邊各掛一個雙層的是中檔飯店,基本上是只要菜譜上有,隨意點菜,吃啥有啥。最多的是掛四個雙層的,可以包辦酒席,屬於不管菜譜上有沒有,隨意點菜,想啥吃啥。幌子,在這個時候,往往代表著廚師的能力,以及飯店的等級。

一個飯店與飯店之間也有「搶頭幌」之說,開業時間一般為八點或十點,圖個吉利;四米高的幌竿,上頭橫著一米二鐵管,對稱著鐵環,掛幌子時幌勾往裡掛,意思是勾財進寶。掛幌子的店員長相要標緻,個高有力氣,挑起幌子一氣呵成,要有那個精氣神兒!掉下來就犯了忌諱。早掛幌,晚摘幌,有時晚上忘了摘幌子,客人進店吃飯,就是廚子不在,掌柜也要親自下廚,就是這個講究,誰讓你還掛著幌子呢........

如英國學者Louise Crane在《CHINA IN SIGN AND SYMBOL》(《中國的招幌與象徵》1926年)一書中所描述的:「如果說中國人的生活中,至今還無可辯駁的存在著許多奇風異俗,我們就用這些商店的外貌以及裝飾為例證。或許在漫不經心的眼光中,這些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味,但在有心人看來,這就是最能使他們感受到從未經歷過的快樂,和在遠眺古老皇城的諸多街景中,真正可以作為美麗而被欣賞的景物。」

現如今,幌子很難在我們生活的城市看到了,但在以前的商家眼裡,幌子有著極為重要神聖的意義,是一家店鋪品質與信譽的象徵。顧客們也在這些個生動、形象的符號里直觀感受商品信息和服務類別,體會商家所期望表達的濃郁情感。

圖片來源:周培春,清末北京民俗畫家,以繪製民俗圖見長。曾居廣州,替外國油畫家經營油畫作品銷售。


推薦閱讀:

去國外學藝術,服裝設計,有出路嗎?
有哪些極簡風的設計?
畫畫有什麼用?
C語言大型項目中那些結構體是如何定下來,操作系統里有些結構體特別複雜,好多指針指向鏈表,他們如何設計?
人物簡介詳情,幾種格式

TAG:设计 | 文化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