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可以重建,戰爭不要重來 | 歐洲 · 拾遺

作者:jun

我是一個自以為內心堅強的人,但寫這篇東西的時候還是幾度淚流滿面,筆不能書;我不是一個煽情的人,但我真的希望你能從下面的文字里讀懂我想告訴你的感受。

· 一座古老的城市 ·

提及華沙,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華沙公約」。這座城市從15世紀起就是波蘭最大的城市,也是一個充滿歷史和故事的名城。

也許你知道這裡是肖邦的故鄉,但是或許不知道這裡也是居里夫人的故土和哥白尼的家。

肖邦雕像

居里夫人故居

哥白尼雕像

華沙在波蘭語中,念做華爾沙娃,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一對名叫華爾和沙娃的戀人的傳奇。傳說中的美人魚戰勝維斯瓦河中的水怪,庇護了這對最初來到華沙土地開拓的戀人並見證了他們的愛情。隨著時間的流轉,這裡逐漸發展成一座繁華都市,後人為了紀念他們,便把他倆的名字合稱「華沙」作為該城的名稱。同時,把美人魚形象作為華沙的城徽。

今天矗立在華沙的2.5米高的青銅美人魚雕像是波蘭著名雕刻家尼茨霍娃女士1936年的作品。與其他我們所看到的美人魚雕像不同的是:華沙美人魚雕像高大,昂首挺胸,左手緊握盾牌右手高舉利劍。原來,當時歐洲戰爭風雲密布。作者憂慮祖國命運,才決心塑造一個保護祖國的英雄形象。

老城區

從16世紀末開始成為波蘭首都的華沙,充滿著古老文化的氣息,那些斑駁的故址記錄了一段段悠久的歷史。

撒克遜花園

瓦津基宮

維拉諾宮殿

皇家城堡宴會廳

城堡廣場

皇家大道

· 一個民族的苦難 ·

如果你讀書的時候好好學歷史,一定記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端是1939年德國閃電突襲波蘭(我小時候讀書不好,一直以為華沙的英文Warsaw是war saw,「戰爭之鋸」的意思)。但你可知道,當時的波蘭是世界上最大的猶太人聚居地之一。

1939年被突襲的華沙街頭一片瓦礫

淪陷的波蘭,納粹的鐵蹄,成為了猶太人的夢魘。大批的華沙猶太人倉皇出逃。但戰時的世界,幾乎沒有猶太人的容身之地,於是他們輾轉逃到了遙遠的東方。我小時候住在上海虹口一條叫舟山路的街上,每次路過一排歐式的建築群時總是充滿好奇。

上海虹口區舟山路長陽路口

後來聽老人說這裡曾經是猶太難民居住區。長大之後了解了這段歷史,回憶起兒時在那邊買童鞋的店,終於懂得為什麼有個洋氣的名字叫「維也納」。

上海虹口區舟山路歷史照片

留在華沙的猶太人被納粹德軍圈進了一個封鎖的猶太人居住區,缺衣少食,度日如年。當翻開歷史的相片,我們依然可以看到這樣一個民族在苦難甚至死亡面前的樂觀、勇敢和尊嚴。

即使今天不知道明天是否還活著

但依然要抹上口紅美麗過完今天

1943年4月19日,猶太人群起反抗,結果是換來更快更狠的殺戮。短短3個星期之內被殺超過1萬3千人;另外30萬人被送到集中營,華沙猶太區不復存在。

起義失敗,面臨被槍殺的華沙猶太人

起義失敗,面臨被槍殺的華沙猶太人

華沙猶太人起義紀念碑

· 一次失敗的起義 ·

時隔一年多以後,二次世界大戰的形勢越來越明朗。波蘭起義軍想趕在蘇聯紅軍到達華沙前解放被佔領的家園,以避免受到蘇聯的控制。

華沙起義軍在戰鬥

1944年8月1日起,5萬名波蘭起義軍採用了游擊戰對抗2萬5千名德軍,整個起義持續了63日,直到1944年10月2日,起義軍才向德軍投降。波蘭方面有大約1萬8千名起義軍和超過25萬名平民死亡,另有大約2萬5千人受傷。

這個受傷的起義軍戰士只是個12歲的男孩

但真正讓我震驚的是,這場起義有太多10幾歲的孩子參加,雖然他們和今天被恐怖主義操控的童軍不同,是扛槍包圍家園,驅逐侵略者的英雄壯舉,但是要這群孩子在槍林彈雨中直面最殘酷的死亡,依然讓我心痛不已。

Stefan Tomaszewski,12歲,華沙起義軍戰士

Ró?a Go?dziewska,8歲,為華沙起義軍提供救護工作

70多年過去後的今天,每年的8月1日,華沙的街頭都會響起防空警報的汽笛聲……

華沙起義的紀念館裡只留下冰冷的遺物,犧牲者的熱血早就撒給了這片土地。

華沙起義紀念館

華沙小戰士紀念碑雕像

· 一位畫家的貢獻 ·

華沙起義失敗後,希特勒命令德軍將華沙夷為平地。結果85%的地方都被毀壞。那些富麗堂皇的古典建築幾乎蕩然無存,到處是殘垣斷壁,一片焦土。

戰爭結束後,一對父子從廢墟前走過

有的西方人士曾經斷言:「華沙不會重現在人間,至少100年內是沒有希望的。」但事實作出了相反的回答。

戰爭結束後,老人在被毀在家園前拍照

出於對祖國建築文化遺產的熱愛,華沙大學建築系的師生們把華沙古城的主要街區、重要建築物都作了測繪記錄。戰爭一爆發,他們把這些圖紙資料連同一些畫家描繪華沙城市面貌的作品全部藏到山洞裡,房屋街道雖然毀了,但它的形象資料保存了下來。

而這些畫家作品中,對華沙重建起著最重要作用的是我在周日的「每日說畫」欄目中給大家介紹過的「威尼斯大運河的入口」的畫作者,義大利畫家貝爾納多·貝洛托。他對華沙景觀充滿細節的描繪是他最偉大的遺產之一。

貝爾納多·貝洛托的畫作資料

戰後在重建華沙城市時,蘇聯人主張要建一個嶄新的、社會主義模式的新華沙。而許多華沙居民聚集在市政府前議論紛紛,華沙大學的師生們把戰前畫的老城市圖紙和貝爾納多·貝洛托的作品拿出來展覽,人們逐漸形成了一致的意見,要恢復華沙原有古城的風貌,並最終迫使政府改變了原來的決定。

· 一頁嶄新的未來 ·

當恢復華沙古城的消息傳開後,流浪在國外的波蘭人一下子歸來了30萬。波蘭政府順應了人民的要求,組織他們投身重建華沙的勞動中,整個波蘭掀起高漲的愛國熱潮,人民的家園得到重建,這就是戰後著名的「華沙速度」。

華沙古城後來作為特例於198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一般是拒絕接受重建的東西,但華沙人民自發地起來保護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歷史傳統,為世界所有的古城作出了榜樣,也對歐洲的古城保護產生了重要影響。

今日的華沙經過戰後幾十年的修復已經成為了一座美麗的城市。同時華沙還被譽為「綠色首都」,是世界上綠化最好的城市。也是歐洲少數幾個和倫敦、巴黎、莫斯科、法蘭克福擁有一樣現代化天際線的城市。

戰爭的創傷總會過去,歷史翻開新的一頁,一座城市的新生是美好的未來,也是對70年多前那場戰爭的最好紀念。

推薦閱讀:

波蘭、愛沙尼亞為什麼能比烏克蘭混得好?
請問有哪些介紹波蘭歷史的書籍?
大波波永不屈服!波蘭流亡空軍二戰史
掙扎與抉擇——波蘭對偽滿洲國外交政策探究

TAG:波兰 | 旅行 | 波兰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