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心裡都有個百老匯

近代最知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沒有之一)認為,4~6歲的兒童把一切事物都看成和人一樣是有生命、有意識、活的東西,常把玩具當作活的夥伴,與它們遊戲、交談。

因此,幻想是童年最深刻的印記,每個孩子心裡都是一個百老匯,每天上演著天馬行空的幻想大戲。然而,再天馬行空的幻想也不是無中生有。就像《魚就是魚》中的魚幻想出來的人,也是魚的樣子。所有的幻想都有我們所感知的現實的影子。

《小夜熊》是一部以幻想奇特為名的作品,作者酒井駒子深諳孩子愛幻想的心理,又用高超的創作技巧,巧妙地把現實和幻想連綴起來。同時,這也是一本緩解分離焦慮的好書。

故事開始時媽媽詢問孩子怎麼還沒睡,這麼一個簡單的問題就交代了時間。

畫面雖然沒有畫出媽媽,但從孩子和媽媽交談的柔軟口氣里我們能感受到,這一定是個被孩子深深依戀的溫柔媽媽。孩子說,有個特別可愛的小夜熊來敲他的門,小夜熊說自己半夜醒來,發現媽媽不見了,請我和他一起去找媽媽。

這本書在文字排版上,並不是按照一般對話那樣,說明這是「男孩說」或者「媽媽說」之類的,但從稱呼、字體上一下子就能看明白哪句話是誰說的。儘管看起來是個小細節,但這個技巧卻增強了幻想的氣氛。好的繪本,在每個細節上都是獨具匠心的。

於是他們一起去了賣蜂蜜的商店、遊樂場的鞦韆架,都沒有找到小夜熊的媽媽。

這時媽媽提醒兒子,小夜熊的媽媽是不是已經回家了呢?這個「提醒」的情節非常有意思,媽媽肯定知道這只是孩子的幻想遊戲啊,但是她認真地陪著孩子玩這個遊戲。家長的「入戲」,對孩子來說是最好的陪伴。

到處都沒有找到媽媽,黑黑的小夜熊傷心地哭了,小夜熊的眼淚是黑色的,把周圍都染黑了。我想,孩子之所以會把小夜熊的哭泣想像成這樣,一定是聯想到了自己找不到媽媽時的傷心。

接下來的跨頁果然就黑得什麼也看不見了,只有流星划過夜空,「救救我們,流星!」。這一頁的設計真是太巧妙了!全黑的頁面,使讀者的心都跟著提起來了,故事進入緊張環節。同時,流星又引出下面的情節。而故事的畫面,也從明到暗,再由流星點亮畫面(圖片里,小讀者強烈要求出境一隻手)。

然後,男孩抱著小夜熊,抓緊流星,流星竟然被一條蜿蜒的魚線牽引著飛起來了!翻到這一頁,你能明顯的感到,我們的視線剛好是被上一頁流星的軌跡牽引過來了,真是巧妙的布局。

線的那一頭,正是奮力拉動魚桿的熊媽媽。不需要語言,畫面就說明了一切。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對於繪本而言,講故事的不僅是文字,畫面本身也在講故事,這是文字和繪畫充分融合的藝術。這也是和我們小時候讀的小人書不同之處。

原來,熊媽媽釣了很多魚,要給小夜熊做烤魚,剩下的賣錢,再給它買輛自行車。

到了這裡,作者酒井駒子又給我們來了個神奇的轉折,之前,是男孩在給媽媽講小夜熊的故事,找到媽媽之後,小男孩媽媽與小夜熊媽媽的角色重疊在一起——媽媽在床邊溫柔地看著孩子入睡。小臉圓乎乎、甜甜睡著的男孩,胳膊彎里摟著的,正是一隻小熊。

我們可以看到,在孩子的這個幻想故事裡,既有自己的影子,也有媽媽的影子。那個急著找媽媽的小夜熊是他自己,那個充當保護者的人在幻想劇中看起來是他,但是從畫面上表現出來的肢體動作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大人的做法,其原型應該是他信賴的媽媽。這說明,在現實生活中,儘管有著急找媽媽的時候,但孩子獲得了足夠的安全感。

你在現實中給了孩子什麼,幾乎決定了孩子幻想舞台上演出的是什麼——悲劇還是喜劇。你在現實生活中扮演什麼角色,你的孩子就會在他的內心舞台上扮演什麼角色。

需要提醒的是,儘管兒童繪本中慣用的看護者角色是媽媽,父母在孩子心理成長所負責任差別並不大(充其量是風格上的差別)。我們之所以在直覺里認為媽媽的影響比爸爸大,那是因為媽媽投入在孩子身上的時間更多。

謙悅評分:我和謙謙都評5星。

適讀年齡:1歲+

延伸閱讀:《小貓頭鷹》


推薦閱讀:

世界名著還能做成繪本給寶寶看?美國亞馬遜排名第一
如何製作一本繪本?
做了個小繪本:笠地藏
繪本的大小為什麼不統一?
7月9日下午兩點,煙台美術博物館,BigMonkey's教你如何閱讀無字繪本

TAG:儿童教育 | 育儿 | 绘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