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社群」和「一群人」有何區別

今年,我下了個很大的決心——開始做社群。有人可能會認為,社群很簡單,建一個微信群不就好了么,這個決定有那麼艱難嗎?我敢說,對於「社群」,大部分人的理解都停留在表面,以為把一群人拉進一個群就是社群了,實際上,那隻不過是「一群人」,與真正的「社群」相去甚遠。

所以,今天打算聊聊我對「社群」的理解,以此紀念此次新嘗試的開始。

社群的核心在於連接

我先說個自己的故事吧。2010年底,我從美國回到北京,那時候,我在北京幾乎沒有朋友,不過我僅僅花了不到半年時間就積累了一個強大的人脈圈,並且成為圈子的中心,而這背後靠的就是社群的力量。

那時,社交還沒有流行開來,也沒有微博和微信,為了發展我當時創辦的論壇組織The Thinker Group,我不得不每周固定去參加一些海歸圈和外企圈的社交活動,通過這種方式認識新朋友,然後再通過郵件邀請他們來參加The Thinker Group的活動。

隨著我認識的人越來越多,我漸漸發現單靠自己去維護這些關係很難,但這些關係一旦不維護就會慢慢失去,所以我想了一個好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讓這些人彼此認識,用圈子的方式來守住這些關係。於是,除了大的論壇活動外,我還經常組織小型飯局和活動,邀請那些自己欣賞的和認為有意思的人參加,並且介紹他們相互認識。事實證明,這樣的選擇是正確的,因為我發現這些人之間的連接越多,越緊密,這個圈子就越牢固。通過這種方式,我不但極大地降低了自己的維護關係所需要花的時間和精力,我也因為是這個圈子的核心連接點而擁有了更大的影響力。

剛剛回國的那幾年,我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奉獻給了自己創辦的那兩個組織,而我從中得到的最重要的收穫莫過於明白了連接的重要性。

不過,除了能夠更有效地沉澱關係之外,連接還能帶來更多價值,舉例來說,假設A、B、C和D四個人同在一棟辦公樓里上班,如果他們相互不認識,那麼他們之間什麼都不會發生,但是如果A和B認識,B和C認識,C又和D認識,那麼他們之間便擁有了很多可能性,比如說,A也許會通過B認識C,成為合作夥伴,B可能會通過C認識D,然後發現彼此有很多共同愛好,最後成為好朋友等等。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第二種場景中,這些人因為連接有了更多收穫。

我們甚至可以把連接理解為創造和增長的本質,因為有了連接,才會有新的機會和可能性,世界才能不斷進化,經濟才能不斷增長。互聯網能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關鍵也就在於它帶來的這種深度連接。

因此,連接,就是「一群人」和「社群」之間最大的區別,一群人會因為連接的存在而具有凝聚力和更大的價值。如果用一個公式來形容的話,「一群人」就是「1+1=2」,也就是說「一群人」的價值就等於每個人的價值總和;而「社群」則是「1+1>2」,因為社群的價值大於當中每個人價值的總和,這多出來的價值就是連接所創造的價值,而社群成員彼此之間的連接越多,越深入,那麼它的粘性就越強,價值也就越大。

所以,千萬不要以為把一群人拉到一個群里就是「社群」了,那只是「一群人」。

創造多層次連接

既然「連接」是社群的核心,那麼打造一個社群的關鍵就在於「創建連接」,然而,這也是最難的地方。連接不會自然而然的發生,而是需要符合某種自然規律。什麼叫做自然規律呢?也就是說,給定足夠的時間和必要條件,這種連接會自然發生,而不需要任何強加的外力,就像你不會因為某人對你說「做我朋友吧」,你們就會成為朋友,會成為朋友的人,只要遇見了就會自然成為朋友,不需要任何外力。

怎樣的連接才符合自然規律呢?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有一個潛在的重要法則,即等價交換,潛台詞就是,我從你身上獲得的「收益」與你從我身上獲得的「收益」需要大致相等,不對等的關係很難長期維持。不過這種「收益」不一定要和利益掛鉤,例如相互欣賞和喜歡,而非單向的好感,也是一種等價交換,因為和喜歡的人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種快樂。我當初搭建圈子,介紹身邊朋友相互認識時,就會有意識地選擇那些要麼彼此地位相當,背景相似,要麼存在潛在商業合作,或者志趣相似的人去介紹。

所以,「一群人」能否變成一個「社群」,關鍵就要看它是否擁有能夠幫助社群內部形成多維度等價連接的機制,維度越多,連接也就越豐富。我認為,有三個層次的連接方式值得考慮:

1)給每個人自我展示的機會,讓連接自願發生。一個大的社群中存在著很多隔閡和信息不對稱,打破這種信息不對稱的最好方式就是設置一個機制,讓每個人都機會並願意進行自我展示,讓他人了解到自己的志趣愛好和背景,這樣彼此擁有共同志趣,或者有潛在雙贏機會的人自然會彼此連接。

2)讓「超級個體」脫穎而出,成為社群的核心連接點。所有群體都會存在不均衡的現象:當中某些人會比另一些人更具個人魅力,擁有更多值得學習的品質。這樣的個人對於社群來說十分重要,因為所有人都會願意去關注他們,並以他們為學習榜樣,他們也將成為整個社群的關鍵連接點。社群需要擁有讓這些「超級個體」脫穎而出的機制,他們的出現會給社群帶來活力和凝聚力。

3)以興趣為核心的小組。一般來說,以志趣愛好為基礎的關係最容易形成,所以通過鼓勵自發的興趣小組可以讓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一群人建立連接。

進一步深化連接

但是,連接只是第一步,僅僅有連接還不夠,還需要深化這種連接,否者很難因為深度互動而產生更多價值。而深化連接最好的方式就是一起完成一件對彼此都意義的任務,以此來產生互動,加深相互之間的了解和連接。我認為,社群可以採用分組和任務驅動的方式來深化這種連接,最後還要有對所有成員都有價值和意義的產出。

總之,要做好一個社群真的很不容易,因為「社群」是一個複雜的機體,它的複雜性超出了我們目前可理解的範圍,並且遵行著一套與我們平日里熟悉的「機械邏輯」完全不同的「生物邏輯」。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組織不能有太多的控制,也不需要嚴格的管理,它需要的僅僅只是一些基礎規則和維繫這些規則的人,只要這些規則符合自然規律的,它便會實現通過個體之間的各種連接與互動來實現自我發展和進化。

儘管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我願意帶著一個開放的心態和服務者的姿態去接受這個挑戰。

公眾號:susankuang2014

推薦閱讀:

宜璞第86期:無人時代已經到來

TAG:社群运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