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在別人身上,看到令人討厭的自己?

為什麼你會在別人身上看到令人討厭的自己?

那些讓你厭惡的人,真的如你想嗎?

討厭一個人就代表自己是這種人,這是什麼變態理論?

為什麼我們用傷害人際關係的方式,換取心理平衡?

1

一個女人在一夜之間,從「非婚主義者」回到傳統的戀愛結婚的道路上,其間發生了什麼?一位女作家在她的專欄中,講述了這麼一段經歷:

她在超市收銀台排隊,一時好奇,研究起排在她前面的那個女人購物車,竟發現和自己的很相似,一看就是大齡未婚女青年的標配。

看著她一個人把東西一件件放進購物袋裡,她忍不住仔細瞧瞧了那人的臉,立刻石化了,那神情,那氣質,活脫脫就是五年後依然形單影孤卻青春不在的自己啊。

回到空蕩蕩的家裡,女專欄作家覺得整個世界都崩潰了,所有的傢具都在嘲笑她的未來。當晚,她就給同事發消息:「上次你說的男生,要不就安排一下見面吧?」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有時候,自己和自己的生活離得太近,反而看不明白,需要在別人身上看到自己,就像在鏡子迷宮裡,忽然看到一個自己微駝的背影和漸禿的後腦殼,才能讓你驚出一身冷汗來。

但為什麼你在別人身上看到的,常常是悲傷的、討厭的自己呢?

2

很多年前,曾經有一個特別讓我討厭的同事,沒有什麼大的衝突,就是看不慣他,覺得他說話很尖刻,喜歡打擊別人,顯擺自己,姑且叫他「顯擺先生」吧。

悲摧的是,有回和同事聊天,居然有人說我和那個「顯擺先生」有點像,我如同被捏住了老二,胃部又被狠狠地頂了一下:「啥、啥、啥,我像他。我吐,我狂吐……」

同事沒料到我會有這麼大的妊娠反應,又想不出原因,一臉茫然:「不對嗎,我覺得你們都很有想法,很有個性……」

不知道這是她的掩飾,還是她的本意。但仔細想一想,這兩者的區別恐怕不大吧。一個人有想法、有個性,在另一個人看來,很可能就是說話尖刻、自我顯擺。或者換個說法,每一種性格都有它的另一面,「有想法、有個性」的另一面,就是「說話尖刻、自我顯擺」。

但自己是這樣的人嗎?當時不覺得,所以從別人口中聽到,難免震驚。就像在別人的身上看到了自己,而且是一個令自己討厭的自己。

這才是自己那麼討厭那位「顯擺先生」的原因吧?其實是潛意識裡知道自己性格中潛藏著這樣的因素,害怕自己成為令自己討厭的人,所以才對別人的評價有那麼大的妊娠反應吧?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世界上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作家赫爾曼?黑塞說:「如果你憎恨某人,你必定是憎恨他身上屬於你自己的某部分。」

我們得承認,自己的某些情緒反應是有點過度了,那些讓你厭惡的人,真的如你想嗎?

3

開頭說到的那位女專欄作家,在文章的結尾忽然來了個大反轉:

半年之後,正在談婚論嫁的她,在超市又看到了那個「大一碼的自己」,令她好生失望的是,這回倫家是一家三口幸福地逛超市,再看看那人的臉,不就是一張標準的「國營飯店收銀員」的臉嗎?能從她身上看到五年後的自己,當初是怎樣一雙高度幻視的眼睛啊。

還有那位「顯擺先生」,在我經過了年輕時急於洗白自己的心態後,再遇見他,也覺得他並沒有我印象中那麼討厭。

心理學家說,這只是一種「心理投射」。

試著看下圖,你覺得那個女人在幹什麼?

A:悲傷,女人發現丈夫的婚外情

B:憂慮,丈夫酒醉在床上

C:關心,丈夫病重躺在床上

答案嗎?沒有,畫面的信息並沒有明確指向,你「看到」的東西,都是你內心世界的「投影」,所以像「羅夏墨跡測驗」這一類心理投射測試,在心理治療中,常常用來了解被測試人隱秘的心理精神狀態。

「討厭一個人」這種常見的職場心態,用「心理投射」的理論解釋,就是把自己內心不被自己接受的那一部分,放在別人的身上,時時鄙視一下,以平衡自己的心態。

這麼說,有人一定會反對,討厭一個人就代表自己是這種人,這是什麼變態理論?事實上,我們首先要排除「價值判斷」意義上的「討厭」,比如對「插隊的人」這種不針對特定對象的討厭,還要排除討厭川普、容嬤嬤、馬蓉這些挑戰人類普遍價值觀的人。

剩下來的,比較符合「心理投射」效應的討厭,往往是一種強烈的情緒,那種讓你莫名其妙地從心裡產生的強烈的討厭,還有那些相互傷害又無法分離的長期心理冷戰,那些愛之深恨之切的親密關係。

在這類關係中,你也許沒有意識到其中的「心理投射」,在那些討厭的人中,你絲毫不覺得其中有自己的影子。

因為那是你的「心魔」。

4

Tonny,台灣人,我以前合作過的一家影視廣告製作公司的老闆,也是我見過最敬業的製片人,典型的計劃性極強的自律型人格。PPM會議一開,整個人就像機器一樣自動高速運轉,特別是最後幾天在片場,白天拍片,晚上做計劃,事無巨細,件件過問,常常幾天幾夜不合眼。

Tonny的製片助理小陳卻相反,完全不像是這個行業的人,雖然人很聰明,但懶散,開會遲到,丟三落四,每天不被Tonny罵十回,骨頭就不舒服。

罵多了,我也看不下去了,勸Tonny不適合就換一個人吧,何必勉強呢。Tonny卻說,年輕人都是這樣,我當初也是這麼罵出來的。

事實上,反倒是小陳不止一次要離職,每提一次,Tonny就給他加一次薪留他,一直把他加成了這個行業最貴的製片助理。

這就奇了怪了,你真不爽他,人家要走不是正合你意嗎?

有一回,一個項目完成後,Tonny請吃我飯,談起小陳時,他忽然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還真是羨慕他,可以這樣沒心沒肺的生活。」

那天他的狀態非常放鬆,只有項目空閑期,Tonny才會表現出台灣人身上特有的「小確幸」,跟他工作的狀態完全相反。我心裡忽然閃過一個念頭:

「也許,這就是你既不喜歡小陳,又一直給他加薪不願放他走的原因吧。」

5

如果你嘗試過極度自律的生活,你一定會常常產生疲憊感,還會忍不住反問自己:「你那辛苦,到底為了啥?」 你也知道,心理疲憊和自我懷疑是自律的第一大殺手,於是竭力壓抑住這個念頭。

這種壓抑到了一定程度,就需要釋放一下。

此時,如果你身邊出現了一個自由散漫、無拘無束的人時,你就可以通過鄙視、痛罵他們一頓來釋放自己緊張的情緒,把內心的緊張轉化為外部的人際衝突。

小陳就是Tonny的情緒釋放口,罵小陳就是在罵自己身上想懈怠的那一部分,這也是Tonny潛意識裡明明知道他不合適,卻硬要留他的原因。

把自己壓抑的心理陰暗面投射到另一個人身上,這是用傷害人際關係的方式,換取心理平衡,這種心態常常出現在比較親近的關係中——

父母明明自己不讀書整天打麻將玩遊戲,卻責怪孩子逃學,這是借教育孩子來逃避對自己的自律;

在單位是「好好先生」,回家卻成了「家暴先生」,借口是因為「妻子不理解自己」而痛苦,其實正如王小波所說:所有的痛苦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朋友獲得成功,自己嘴上祝福,內心卻認為「這小子不過是走了狗屎」,以此緩解自己內心的焦慮。

有人問,這種「心理投射」到底好不好? 我覺得,當你認識到自己的情緒來自何方時,你就已經把這種負面影響降到了較低的程度。

6

在我後台的留言中,人際關係的困惑佔了相當的比重,大家都希望有一些簡單的方法,可以讓我們和別人更愉快地相處。

很遺憾,沒有。

人際關係的本質,不是如何與別人相處,而是如何面對自我。它就像一面鏡子,通過那些相處愉快的人,你看到了被接受的自我;通過那些討厭的人,你看到了被否定的自我。

所以一個憤怒的年輕人,什麼都看不慣,到處得罪人,那實際上是把自己最排斥的部分投射到這個世界,這根本不是什麼人際關係的問題。

大部分的人際矛盾都是你內心衝突的外化。

只有經歷歲月的磨礪,理解自己的焦慮,接受被否定的自我,與自己和解,你才能擁有真正和諧的人際關係,才能和這個世界好好談一談。

首發於「人神共奮(ID:tongyipaocha)」微信公眾號,每周三篇原創,顛覆你對職業的看法。

近期熱文

多賺不了幾個錢,為什麼還要回到大城市?

「我想發火,硬忍下去了」「這有用嗎?」

女生最愛的問題,99%的男生都答錯了

推薦閱讀:

王路:同性戀婚姻合法化好嗎?
古人云「文人相輕」,為什麼同一行業的人之間經常會相輕?
《狗鎮》中格蕾絲受盡迫害和逃跑的時候為何不主動給父親打電話,寧願受盡迫害也不願回到父親身邊么?
怎麼反駁「我評論個冰箱難道還要先學會製冷?」這句話?
換個玩法,迎接2018年

TAG:职场 | 心理学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