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臟橛子與富尖子

  從五十年代末一直風行到六十年代晚期的灰色單元樓遍布英國各地的城區。還沒有哪種新生事物能如此之快地黯淡下去,革命樂觀主義也從來沒有如此之快、如此之慘地迷失方向。就像其他所有革命一樣,這場革命也發源於歐洲,後來才傳播進英國,此時距離現代主義的混凝土先知們初次發言已經過去了一代人的時間。密斯.凡德羅(1),勒.柯布西耶(2),瓦爾特.格羅皮烏斯(3)還有奧古斯特.佩雷(4)都是二三十年代的理想主義者,他們夢想著一個新世界,充滿明亮、高大、覆蓋著玻璃幕牆的建築,盡情釋放人文主義。這不僅僅是建築工程,還是一場由混凝土與預製鋼材來完成的社會革命,目的是將衛生與陽光帶給大眾,解放那些在工業化歐洲黑暗、破落而且毫無章法的街道上生活與工作的人們。納粹的上台逼走了許多理想主義者,大部分去了美國,在那裡他們的高樓不再代表社會主義,而成為了對全盛時期資本主義的禮讚。不過還有些人來到了英國,貝特洛.萊伯金(5)為倫敦設計了許多優美的白色現代主義建築,包括早期高層公寓,健康中心以及倫敦動物園的企鵝池與猩猩館。另一方面,艾諾.古德芬格(6)則更喜歡裝人的巨塔。他曾經嚴重冒犯過伊恩.弗萊明,以至於後者把他的姓氏安在了筆下反派的頭上。

  在另一些場合,從德國、俄國、法國以及瑞士來的先鋒派藝術家們在英國的影響力則要有限一些。這個國家的建築一直以來都在古典主義與復興主義之間搖擺不定。但是從二戰結束一直到七十年代末期,老舊工人階級住宅的短缺與低劣質量意味著對速度與捷徑的追求。五十年代中期,僅蘇格蘭就有400000間房屋沒有室內廁所。格拉斯哥貧民窟的生活條件如此之差,以至於羅馬教廷都曾公開予以譴責。英格蘭中部及北部的大型工業城市也基本是一個德行。一位又一位政客越來越輕易地許諾更多新住宅,和任何類似國家相比,英國建造的國家標準住房比例都是最高的——當然和東歐共產主義國家相比還有差距。理想主義建築師們帶來了規模與速度——天空中轉眼間就出現了一條條街道。各個城市的地方官們紛紛伸出雙手歡迎這些舶來的夢想。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有一張照片得到了極其廣泛的傳播。實際上這一題材的照片多得很,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版本,但內容都是一致的:堅定而有力的西裝男子居高臨下地俯瞰著城建模型,指點著分布其中的紙板樓房。

  建築界的有識之士們以及幾十名年輕、現代思維而且崇拜他們的英國建築師們為自己的高樓選擇了起伏的原野作為背景,周圍綠樹掩映,頭頂春日和煦。各個城市的地方官們一開始對將居住人口轉移到轄區之外以便獲取更多空間的想法普遍持敵視態度,他們覺得人們更喜歡住在原來的社區。此外他們還想保住自己的票倉與稅收來源。所以,塔樓只得在城市中心的閑置土地上或者剛剛被推平的維多利亞時期建築的遺址上拔地而起。從1958年起,各地市政府在建造高於5層的建築時每多一層都能得到中央政府的相應補助,這等於是政府賄賂人們往高處蓋樓而不要往四處擴張。新式高樓儘管在數量上只佔新建築的一小部分,卻為工人階級帶來了切實的好處——內置廚房,地板供暖,浴室,卧室大到孩子們再不必擠在一張床上睡覺。目標更長遠,做工更精細的高樓興建計劃從未付諸實施,資金與時間的匱乏以及猖獗的地方腐敗行為使得地方建築公司更熱衷於快了蘿蔔不洗泥的做法。

  曾幾何時,英國不同的地區都曾擁有各自獨特的建築傳統。格拉斯哥有紅色砂岩廉租公寓,倫敦有深紅色雕花磚房,曼城有雙棟連體房。現在,在單一現代審美觀點的影響下,外形完全一致的高樓開始到處開花。建築師謝巴德.費德勒(7)曾回憶自己與伯明翰工黨首腦,「小凱撒」哈利.沃頓共度的微醺一天,當時兩人一起去視察一座原型高樓。接下來的敘述很有時代特色。「為了接近這座建築,我們穿過一頂大帳篷,裡面擺滿威士忌與白蘭地之類的烈酒。走到大樓跟前時我們兩個一致認為這座樓太漂亮了。……我們離開的時候,哈利.沃頓突然說道『好,照這樣給我來五座。』——就好像他在買糖果一樣,『給我來五座,就安置在X附近。』……」 *52* 沃頓是個右翼工黨領袖,反對移民,支持絞刑,雖然不是市長,但卻是伯明翰許多重要委員會的主席。他並不腐敗,但是十分專橫而自以為是。英國各地都有類似沃頓的這種人。紐卡斯爾的T.丹.史密斯(8)就是個貪污犯,但是也有像格拉斯哥的大衛.吉布森(9)這樣清教徒作風的社會主義者。吉布森的一名同事曾經敬畏地描述他:「面色蒼白,目光犀利,幹勁十足的理想主義者,絕對的狂熱分子,……就我們看來他的眼中只有一件事:如何儘可能多地蓋新房,如何儘可能地為他心愛的工人弟兄們提供體面的居住條件。」*53*

  預製房屋狂熱最為戲劇化的例子發生在蘇格蘭與英格蘭北部。在丹迪的市郊,人均新房數量冠居全歐,新房當中就包括臭名昭著的六角形懷特菲德住宅群(10)。格拉斯哥在吉布森的領導下修建起了31層樓高的紅路住宅樓,當時這是歐洲最高的大樓,而且施工速度也快得驚人。隨著時間推移,人們逐漸積累了經驗,混凝土的應用也變得更加分散,更加多樣化,更加美觀起來。紐卡斯爾就有一個最近的例子。巨大而扭曲的貝克公寓(11)一路蜿蜒,就好像哈德良皇帝成了建築開發商一樣。不過總體看來大多數水泥樁子的造型還是大同小異的居多。西漢姆還是基德明斯特,布萊克本還是愛丁堡,誰能說得出來?而且很快各地都開始面臨類似的問題,打散了的當地社區很難在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垂直居住結構當中重新成形。進門大廳與電梯原本是建築師的得意之作,但現在卻成了青少年與蛋疼人士發泄破壞欲的目標。石棉的危害尚且不為人知,很久之後人們才發現這個問題。水汽在樓房內壁凝結,牆壁太薄無法隔音,商店也距離太遠。

  在很多情況下,當人們剛剛搬進新居,自豪感尚未消退的時候,這些樓房的管理情況還是相當不錯的。換句話說,情況的惡化不僅僅是建築本身的問題,也是人的問題。在樓房裡面,一戶酗酒打架的家庭能鬧得上下好幾層十幾戶人家沒有好日子過。這種家庭要是來上兩三戶那整座樓就沒法住人了。各地市政府只考慮如何往樓房裡面塞人,卻不考慮隨著而來的問題,例如大量沒有地方玩的兒童要怎麼處理,他們對於這種種問題的責任起碼和勒?柯布西耶或者密斯.凡德羅一樣大。的確,有些匆忙上馬的預製建築項目十分危險。1968年5月,倫敦東部的羅南點大樓(12)——所用材料是水泥板——發生了垮塌事故,造成4人死亡。此後類似事故再未造成死亡。不過一夜之間人們又開始一窩蜂地譴責這些建築的不穩定性,其聲勢足以與之前大幹快上的氛圍相媲美。正如人們將流氓的出現歸罪於四五十年代骯髒的磚質貧民窟一樣,高層建築也被人們視為六七十年代破壞公物行為猖獗的罪魁禍首——儘管有許多大樓早在竣工開門之前就慘遭破壞。或許這些建築投射在地面上的凄冷而生硬的陰影的確起到了泄氣的效果,只有最一根筋的現代主義者才會真正熱愛這些枯燥而重複的線條。

  在公眾當中,甚至在建築師當中,人們對於高層建築的看法都在逆轉。規模較小的建築在七十年代風行起來,只有像阿伯丁這樣孤立且管理良好的城市是例外。人們開始在全國範圍拆除高樓,羅切斯特為了改善城市景觀將所有高樓一掃而光,伯明翰也承諾向其學習。甚至連格拉斯哥的紅路住宅樓也曾一度成為拆除的目標。在其他地區,例如倫敦的旺茲沃思,樓房得到了重新裝修,人們用色調更為明快的板材來覆蓋建築的表面,以求改善其外觀。在六十年代主張修建樓房的左翼市政府眼下開始為平房張目。廉價房的出售意味著坐落於最受歡迎地段的樓房內部得到了來自新業主的修繕。許多住房被賣給了住房協會,還有一部分用來安置政治難民,癮君子以及最為赤貧的窮人。英國歷史當中並不缺乏建築風潮,最著名的有工業革命時期磚質平房的蔓延以及兩戰間期城郊區域的擴張。但與樓房革命相比,這些事件對於英國風貌的影響既不夠快,也不夠狠。說到英國現代化進程中最受人唾棄與厭惡的方面,混凝土叢林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拔得頭籌。

  因此我們應當記得一點,有些容納了心滿意足的住客的樓房倖存了下來。我們應當記得就算有些樓房的確被塗鴉淹沒,但是它們依然比被其所替代的平房更適宜居住,前者有暖氣、熱水與電梯,後者則屋頂漏雨,老鼠橫行,廁所位於屋門之外,取暖只能燒煤氣。再說一句公道話,如果伯明翰、格拉斯哥、曼城以及倫敦之類的大城市當年沒有修建如此之多的高樓,那今天距離市區50英里範圍之內的鄉間美景都將蕩然無存。住房的需求是硬性的,不能垂直安排就必須水平擴張甚至蔓延——三十年代就出過這種事,當時都鐸時代特有的醜陋隨處可見,而制止這一擴張趨勢的正是高層樓房。今天我們多少積累了一點經驗教訓。建築師們依然醉心於高密度的住房設計,但是與此同時也將街道走向、廣場與空地以及周邊的平房住宅納入了人性化考量當中。到了八十年代初期,英國的住房短缺問題已經基本上通過混凝土建築得到了解決:僅高層住房一項就創造了440000戶住宅。但是移民以及家庭的拆分又帶來了新一輪的住房危機。摩天樓又一次成為了主流。這次它們和從前可大不一樣了。從曼城47層的畢森塔(13)到66層的倫敦橋塔計劃,這些新時代的高樓是為擺譜的有錢人而建造的宮殿而不是窮人的安身之所。這些高樓就好比超級名模的嗑藥惡習,而當年哈利.沃頓興建的高樓則好比監獄當中的海洛因泛濫,建築本身固然重要,但階級因素才是決定性的。

  (1)t生於德國亞琛,過世於美國芝加哥,原名為瑪麗亞?路德維希?密夏埃爾?密斯(Maria Ludwig Michael Mies),德國建築師,是最著名的現代主義建築大師之一。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_百度百科

  (2)t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年10月6日-1965年8月27日),原名Charles Edouard Jeannert-Gris,是20世紀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是現代建築運動的激進分子和主將。勒·柯布西耶_百度百科

  (3)t瓦爾特.格羅皮烏斯(WalterGropius1883年5月18日-1969年7月5日)出生於德國柏林,是德國現代建築師和建築教育家,現代主義建築學派的倡導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學校的創辦人。1969年7月5日卒於美國波士頓。格羅皮烏斯積極提倡建築設計與工藝的統一,藝術與技術的結合,講究功能、技術和經濟效益。1945年同他人合作創辦協和建築師事務所,發展成為美國最大的以建築師為主的設計事務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的建築理論和實踐為各國建築界所推崇。瓦爾特·格羅皮烏斯_百度百科

  (4)tzh.wikipedia.org/wiki/%

  (5)tBerthold Lubetkin

  (6)tErn? Goldfinger - Wikipedia 下文中提到的007反派就是金手指。

  (7)tAlwyn Sheppard Fidler

  (8)tT. Dan Smith - Wikipedia

  (9)tDavid Gibson (British politician)

  (10)tgoogle.co.uk/search?

  (11)tgoogle.co.uk/search?

  (12)tgoogle.co.uk/search?

  (13)tgoogle.co.uk/search?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知乎用戶「末莫陌」聲稱要動用 300 萬和所有關係使陳世峰獲得最低量刑懲罰?
你點蠟燭愛國的樣子,只是感動了自己
常年上夜班,對身體有傷害嗎工作12小時?

TAG:英国 | 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