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聚合支付的先行者說「聚合支付」
前幾天一篇 「央行文件」 刷了我的朋友圈,特別是銀行和支付行業的從業者,幾乎人人在轉。本來是一篇再正常不過的文件內容,卻被個別人解讀成 「聚合支付」 的問題,我實在有點意外。
2014 年初, Ping++ 開始打造「聚合支付」這個名詞和品類。在此後兩年多時間裡,Ping++ 始終保持對行業的理解和對技術的探索,為逾萬家企業解決了支付問題。作為聚合支付的先行者,我們有義務站出來說清楚到底什麼是 「聚合支付」。希望這篇文章之後,業內對於「聚合支付」 這個垂直市場, 以及 Ping++ 能有更加清晰的理解。
2013 年下半年,我們對支付行業有 3 個產業判斷:
移動支付會崛起,並最終取代 PC 網銀、銀行卡和現金。所以企業順勢而為要押注移動支付。
這個行業會有更多大玩家進入,競爭會加劇,碎片化很快就會到來。所以 「分久必合」的需求特別是技術需求會出現。
大量的商業會被搬到移動互聯網上,信息化改造各行各業,更多的長尾商業場景會出現。所以移動互聯網會進入 「交易時代」,大量公司對支付有強需求。
這 3 個觀點今天聽起來一點都不酷,都已是既定事實。但回到 3 年多前,這一切都不是那麼明顯:
2013 年底,絕大多人沒有在手機上付款支付的習慣。滴滴和快的的 「世紀之戰」是 2014 年之後才開始進入大眾視野的,隨後移動支付才普及開來。
2013 年底,線上還是支付寶一家獨大的時代。微信支付剛剛開始做,微信紅包還沒有開始發威;銀聯還專註在線下,沒有 Apple Pay,更沒有如今一二線互聯網公司排隊買支付公司入局的場面。
互聯網+ 和 O2O 的風潮是從 2014 年才開始的,大量的科技公司參與對傳統行業的各種改造升級,移動互聯網大大擴展了互聯網的邊界和場景,從 「日活」時代瞬間進入 「GMV」時代。
所以當初基於這 3 個判斷,我們創立了 Ping++。聚合的意義也來自這 3 個判斷:
聚合移動、PC、線下的全平台。
聚合支付寶、微信支付、銀聯等等支付渠道。
聚合長尾場景和長尾客戶。
在 Ping++ 創立初期,我們就堅定了純粹技術服務商的角色,只參與信息處理,不碰資金清算,不做大商戶,不打擦邊球,實名入網審核,陽光支付,合規合法,作為商戶堅實的技術合作夥伴而存在。2016 年 10 月,Ping++ 按照支付行業的安全標準通過了國際 PCI DSS 認證,為聚合支付行業樹立了安全保障的標杆,全面保護客戶的數據隱私。
正因為這樣規範化運作,Ping++ 逐漸取得了主流支付公司的認可,紛紛獲得戰略合作地位,深度合作程度一直領先行業。產品從基礎的「聚合支付」 服務擴展到整個 「泛收銀」 服務,產品半徑和厚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半年前我們啟動商業化探索,堅持以支付雲服務的 SaaS 模式收費,也是期待可以走出一條有別於手續費的新路,為支付行業開闢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很幸運,3 年過去了,我們當初對這個行業的 3 個預判今天都已成真。更幸運的是,我們對初心的堅守,讓我們最終收穫了市場和資本的青睞。中國銀聯旗下的《金卡生活》,也對 Ping++ 聚合支付予以了報道。
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雖然我們在堅守聚合支付的初心和純粹,但傳統支付行業中的部分陋習仍然存在。聚合支付服務本是依託於商業銀行、非銀行支付機構、全國 / 區域性清算組織等的支付通道與清結算能力,利用自身的技術與服務集成能力,整合這些機構的支付服務,在合法合規的範圍內為商戶提供技術對接、集合對賬、差錯處理等多樣的支付服務。
規範化的聚合支付服務幫助減少商戶的支付成本,提高商戶的支付效率,優化商戶的支付體驗…… 而少數「聰明」人為了賺取更多的收益,依然通過大商戶模式行「二清」之實,這個跟是不是聚合支付無關。大商戶模式從線下 POS 就開始存在,這個也跟是不是聚合支付無關。「央行文件」裡面陳述的事實確實是整個支付行業的頑疾,應該堅決規範。
「對蠟燭的持續改善永遠都不會得到電燈」,望我們自己和這個行業其他的從業者一起努力,敬畏這個市場,熱愛這個市場,做一個良幣驅趕劣幣的市場,為支付行業帶來更多的創意和活力。Ping++ 願意全力配合央行的監管,期待一個更加凈化和規範的聚合支付市場。
此致,
金亦冶
Ping++ CEO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