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奴--把恨假裝成愛的樣子
1973年的電影《愛奴》是楚原導演的一部奇情武俠片。講述了少女愛奴到一家客棧尋找情人紀德,不幸遭搶劫,被賣入妓院強迫接客,受盡欺凌,悲憤之餘,假意奉承,跟鴇母春姨學習奇特武功,又投其所好與春姨發展一段同性戀,目的就是報仇,後來愛奴將曾競投她初夜的嫖客逐一殺死復仇的故事。
電影中關於愛奴有兩段感情,一段是和情人紀德的感情,可以說是紀德辜負了她,所以後來紀德找到愛奴,愛奴恨他的失約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冷冷地拒絕了他。可以說這是直接表達出來的恨。另一段感情是和妓院老闆娘春姨的感情,因為愛奴太像春姨她自己,所以她視愛奴為自己的一塊瑰寶,她喜歡愛奴,也容忍了愛奴,還愛上了愛奴。而愛奴由於不能愛紀德,便接受了春姨的愛,兩個女人保持了一種曖昧的關係。但在愛奴內心深處,她對春姨更多的是恨,為了報復,她把愛當成了武器!
原本相愛的人,但當你看到你愛的人眼中的你慢慢消失,當你發現你原來以為你所深愛的人同樣深愛著你不過是個謊言,當一切如洋蔥撥開發現對方心中原來沒有你,這種痛的過程是讓人絕望而無力的。恨一個人怎樣去最好的報復,這無疑是最好的方式,去支配你所恨的人的愛,利用他的愛達到宣洩你的恨的目的。比較通俗的表現就是A恨B,A綁架了B的兒子,利用B對兒子的愛讓B感到恐懼,產生負面情緒,A就達到了目的。但這部電影的精妙之處就在於,愛與恨的糾纏就是在兩人之間,愛奴恨春姨,但卻假裝愛上了春姨,然後自己又一步步把愛這個騙局揭穿,令春姨感到絕望到達自己恨的目的。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非常偉大的電影,而且涉及的同性戀題材在當時那個年代是非常超前的,撇開同性戀題材不提,現在我們只探討一下電影中涉及的愛與恨的問題。
在美學上,美的表現形態分為優美和崇高。優美,又稱秀美,它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態。狹義的美,指的就是優美。崇高,又稱為壯美,就是一種雄壯的美、剛性的美。何為崇高,我們可以從崇高所能帶來的效果去感悟它的定義,n「崇高的效果是能夠喚起人的尊嚴和自信,人天生就有追求偉大,渴望神聖的願望,在崇高的對象面前,人感到自身的渺小和平庸,人奮起追趕對象,征服對象,超越對象,從而提升自己的境界,在這個過程體會一種自豪。」說白了就是給你參照物,讓你發現自己想要的,進而去追尋,在追尋過程中體會到的美就是崇高。郎基努斯認為崇高應該對人的情感產生強烈的效果,使人狂喜,讓人驚奇。他在《論崇高》書中寫道「天才不僅在於說服聽眾,而在於使人狂喜。」朱光潛老先生對這裡的「狂喜」做出了這樣的解釋,狂喜是「聽眾在深受感動時那種驚心動魄,情感白熱化,精神高度亢奮,幾乎失去自我控制的心理狀態。」寫到這裡,我們是不是應該發現,這就是愛和恨到一定境界的表現呢?愛或恨都需要兩個人,他們彼此都在給對方目標,彼此都在試圖說服對方,彼此都會因為對方而「狂喜」而且同樣會為彼此幾乎失控,愛與恨正是這種一次次崇高的過程。
所以說愛與恨的基本形態是一樣的,往往很多痴男怨女由愛生恨,但更高的境界卻是因恨生愛。佛教中將貪、嗔、痴稱為三毒,此三毒殘害身心,使人沉淪於生死輪迴,為惡之根源。n貪是對順的境界起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心不甘,情不願,即為愛。 嗔,對逆的境界生嗔恨,沒稱心如意就發脾氣,不理智,意氣用事,即為恨。 可見讓一個人恨你,是觸動他的嗔念,讓一個人愛你,是觸動他的貪念。當你面對一件你無能為力的事情時,你的心理是怎樣變化的呢?首先是憤怒,然後是絕望,接著是妥協,最後是接受。所以說讓人憤怒是非常簡單的事情,更困難的是如何讓一個人感到無能為力。電影中的愛奴就是利用了春姨的愛讓春姨變得絕望到無能為力,為了自己的愛,最後只能選擇玉石俱焚。
愛與恨都是十分脆弱的東西,我們應該珍惜我們的這種本能,一切應做到隨遇而安,不能把愛與恨加以利用達到個人主觀上的好惡。我們要知道,我們在愛與恨的時候,我們愛或恨的對象同樣有著一顆和自己一樣跳動的心,你讓他的心無能為力,這同樣也會反作用於你,你的內心同樣也會感到無能為力。一句話,珍惜眼前人,珍惜身邊每個能與你進行崇高的交流並且能讓你感到「狂喜」的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