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嬰國》:簡陋的心理學科普,成功的暢銷書
02-02
過年放假這幾天,我開始看最近這段時間非常火的一本書——《巨嬰國》。老實說,我沒有看完這本書,因為我是在微信讀書APP中閱讀的,前面大概1/3的部分免費,我看完後覺得自己實在是沒有必要再花錢花時間去看後面付費的部分。所以我就此對這本書下的個人意義上的蓋棺定論,有失偏頗之處,還望見諒。首先我對這本書的整體評分大概就五分中的三分。
推薦閱讀:
這其實就是一本概念書——為了說明概念(chaozuo)而堆砌出來的一本書。
毫無疑問,這概念就是巨嬰,整本書就是想要說明現在的中國人大部分都是巨嬰,所以我們這個國家是一個巨嬰國。但是呢,作者的論證有很多問題。首先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嚴重缺乏數據和案例的支撐。在我看完的1/3部分中我看不到任何有關於社會調研的數據、研究實驗的結果等一些數據支持,整本書對概念的論證和解釋都是感性的,缺乏科學應有的定量說明。這本書的可信性就大大降低了。作者他用來論述的理論依據是什麼呢?基本上就分3類:一類是他親身經歷,因為他是一個心理諮詢師,所以他在9年的職業生涯當中親身經歷很多患者的諮詢,以及他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一些故事,甚至是包括網路上的一些熱點的時間,都會被他拿出來當作佐證。這其中的可信度和主觀性就可想而知了。包括對於很多熱點事件的解讀,如朱令、楊元元,作者依靠的是網路上的信息,並沒有談及他自己的調查和深入了解,這就太草率了。以國內媒體嘩眾取寵的尿性,有很多所謂的採訪是失實和斷章取義的,基本上只會截取可以自證其說的部分,那麼作者的再度解讀出的結論就更加尷尬了。另外一類案例就是文學作品。作者用了很多金庸小說的故事,紅樓夢、西遊記的故事來證明他的邏輯觀點也是讓我大開眼界。我們可以用文學來看見人物心理,但是我們不能用文學來印證心理學。
第三類就純粹是作者的個人杜撰或者說意淫,我個人完全不能理解為什麼一個「心理學諮詢師」的著作當中會出現這樣的內容。除了論據不嚴謹之外,作者個人在組織文字和表達自己觀點中有很多情緒化的東西。這一點只要稍稍讀一讀就可以感覺得到,也沒有必要多說。另外一點,作者有非常嚴重的「強行證明」傾向,所謂的巨嬰,在我的理解中就是心智不成熟,但是作者將其跟弗洛伊德的理論相結合,強行把所有的小毛小病都往巨嬰症上靠,比如說很多國民性的問題肯定不止巨嬰症一個原因導致的,更多包括有我們本身的經濟、社會制度、教育程度等大環境的原因,也有虛榮心、懶惰等非常大眾化的性格缺陷。作者把他們全部歸罪於巨嬰就太牽強了。
就著經濟文化這個原因再往下推,也會發現作者嚴重缺乏發展的眼光。他所提到的排隊插隊、公交車搶座位這類現象,雖然現在依然存在,但是以我個人觀察和體驗來看是在逐漸改善的。出現這類問題大的原因在於經濟落後導致的社會資源的短缺,而且我們國家從農耕文明進入工業文明的歷史非常短暫,現在已經逐步進入IT或者說數據時代了,在這些時代交替過程中產生的文化斷層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呢,這本書能夠這麼火,肯定不是沒有理由的,我們也要去辯證的看。首先,這本書真的非常的淺顯易懂,豆瓣上面有人評價說這是一次失敗的「心理學日常化嘗試」,個人認為把它歸屬於暢銷書,而不屬於心理學類會更合適。如果硬要把它放在心理學論述當中,我覺得太難為它了。把這個大前提重置下之後,它的淺顯易懂就非常適宜了,比如說用很多社會熱點、朋友的故事、文學作品來論證他的觀點,從科學角度上講是非常的不嚴謹,但是對小白們來講是更容易接受的,所以就導致這本書的接受度得特別高,容易看懂在某種意義上也是書的一個優點。
第二點,這本書剛好非常的符合現在這個時代的需求,也就「風口」。書中討論的大部分都是包括兩性關係、親子關係、原生家庭、婆媳矛盾等非常具有時代感的市井話題,特別容易有代入感。我在微信讀書APP上看到很多讀者的評價,很多人都會留言說「是啊是啊,我就這樣……」或者說「嗯,我的朋友的朋友是誰誰,就是……」。有代入感的書就是會讓人覺得比較好接受,讀者很也很容易把這些概念和觀點映射到別人身上,這個「別人」一般是自己所不認同、不喜歡的,這樣的一個映射容易讓人產生一些道德優越感和智商優越感。按照社交貨幣的說法來講,這本書總結了很多普遍存在但不太好歸納的現象,並把這些現象的根源都歸結為「巨嬰症」,相當於給很多人提供了在未來的社交和爭吵中提供了依據和說辭。第三點,作者他在序言就承認說他自己就是一個巨嬰,成功自黑了,那我們也不好說他什麼了。所以我這篇文章一開頭就說自己沒看完,如果你覺得我說的不對,那我也不反駁什麼,就是這樣子任打任挨┑( ̄Д  ̄)┍所以,這本書我總體上來是不推薦大家去看的,如果是為了批評或者抨擊,我覺得完全沒什麼必要,或者跟我一樣看其中的一部分也就差不多了。因為這本書完全站不住腳,更經不起批判。如果你是真的對這方面有興趣,或者說對於親子關係、夫妻關係、兩性關係有一些困惑,那麼也可以把這書當作一種輔助的觀點來參考。我真的不是微信讀書APP的托兒,但是我真的很推薦在微信讀書上看這本書,吃瓜群眾表示圍觀讀者之間或粉或黑的論戰很愉快。
至於有人為擔心會不會有讀者因為這本書的歪理而誤入歧途,據我觀察完全不必,在豆瓣和知乎上顯示大部分武志紅老師的粉絲會因為他的啟蒙而對心理學感興趣,但是一旦真的深入了解了之後就會重新推到武老師的觀點,這說明武老師做了非常好的心理學啟蒙工作,功德無量。至於那些始終堅信武老師的讀者,那多讀讀這本書經常反省一下自己的巨嬰症,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壞處。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些人不害怕拒絕?| 被拒絕了,如何科學地笑著活下去
※有這麼一群人,他們以貶低他人為榮
※為什麼「無所事事」會讓人情緒低落,一點也不輕鬆?
※不掀起馬桶圈直接小便的人是怎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