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港文化遺產連載】之十六 大東碼頭

提及大東碼頭,貴港人都不會陌生,這個地點是貴港市區曾經相當長一段時期里最為知名的地理坐標之一。但如今提起大東碼頭這四個字,大凡貴港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些相似的感受:曾經的喧鬧,落寂的如今。大東碼頭,作為許多貴港人兒時戲水的天堂,青年愛侶漫步的聚場,老者飲茶吹牛的據點,以及如今懷舊客朝拜的聖地,還有以往每年發大洪水時,「去大東碼頭睇大水」就成了那個時代茶餘飯後的消譴方式之一。

據《貴港市志》記載「民國22年前後,縣長歐仰羲、黃紹耿拆城建街,並興建大東、古榕、下馬頭(棉新街)、建存、石灰巷等5個石級碼頭,供城鄉客貨上落,當年貨物裝卸靠肩挑背馱為主」。據此判斷,大東碼頭建於上世紀三十年代那場卷席全城的拆城浪潮中,顯然大東碼頭的建成時間遠比清光緒《貴縣誌》所記載的大南門石步、小南門石步及南江渡口石步這三處石級碼頭要晚許多,但這並不妨礙大東碼頭成為市區沿江諸碼頭中最為繁華最為喧嘩的一處碼頭渡口:民國時代大東碼頭是東門街的南向延長線,直抵鬱江邊;解放後,新修築的和平路,成為民國時代東門街的北向延長線,直抵納入中國鐵路網的黎湛線貴港火車站:火車站-和平路-舊東門街-大東碼頭這一直線南北兩端所蘊含的意義——大東碼頭是水陸聯運樞紐點之一。大凡沿江碼頭均有專門從貨船上裝卸貨物的肩挑背馱的苦力工人,如今最著名的莫過於重慶的「棒棒」,成為重慶的一個城市符號之一。在以大東碼頭為中心的沿江碼頭,也存在一個龐大的碼頭裝運人力挑夫群體,用貴縣話來講叫做「老托弟」,解放前,市區沿江兩岸被約定成俗地劃成四塊區域,各自劃地為界,井水不犯河水,裝卸搬運貨物諸幫人力擔夫群體相安無事;解放後,政府將碼頭工人組織起來,成立了「搬運社」,伴隨著貴港水陸聯運的興盛,「老托弟」群體一度聲勢浩大,人力擔夫遍及大街小巷。

如今,大東碼頭已被鬱江北岸堤路園項目工程所修築的防洪堤所攔腰截斷,成為了舊址,成為了堤外之地。這條東迄震塘下街,西止小江村的鬱江北岸防洪堤壩目前在大東碼頭這一處貴港市井地標之地暫時地放緩停止了往西的腳步。

拍攝於2006年12月,下同。

朝陽飯店後側。數年前,這裡成為那些操一口純正貴縣街話的花甲古稀老人們飲早茶吹水的最眷戀的地方。

拍攝於2005年,大東碼頭邊上的舊民居。

【楊旭樂 文/圖】

原文地址:貴港文化遺產之十六 大東碼頭舊址


推薦閱讀:

【貴港文化遺產連載】之二十六 石達開及其事迹傳說
如果把歐洲比作中國,它的武漢在哪裡?地球知識局

TAG:贵港 | 城市文化 | 广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