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該是怎樣的一種狀態?
回想過往,難免會覺得以前的自己是幼稚的,渴望自己成熟,但是成熟到一個什麼狀態呢。生活中總是會有疑惑,聯想到四十「不惑」,自己想要的可能就是那樣一種狀態。
人家都說這個四十不惑,很多人說四十不惑——就是不困惑了,啥都明白,我說這才胡說八道:人過四十怎麼就啥都明白?就不夠困惑了?我的朋友,你別說四十?五十多歲的,在名利場上犯糊塗的都不少,你比方說呢?是誰我不說了,大致也能猜出來……
我認為四十不惑是啥意思?四十不惑的惑是誘惑的意思,就說你到四十歲以上的年齡,你不會輕易的被一些事情所誘惑。
當年金聖嘆有過那麼一段話,說得好:空山窮谷之中,黃金萬兩。空山窮谷沒人的地方,有黃金萬兩在那擱著。「蒹葭蒼茫之外,有美一人」,就是大荒野的地上,有非常漂亮的女人在那兒……試問君子動心乎?這種情況下沒人監督你,你動不動心,會不會受到誘惑?
金聖嘆寫: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39個「動」字。
為什麼39個動呢,意思是39歲之前,動心,到40歲以後就不輕易動心了,為什麼不受這誘惑呢?你也不知道誰給你下的套兒……現在這個社會,擱金錢美色給你下套的事還少嗎?那實在是太多了……
離四十還差兩三年。
以前,看微博上公知和自干五互相掐架,自己還想湊個熱鬧。現在,覺得他們都是閑的慌。
以前,跳槽的動力是漲工資。現在,跳槽時,主要看行業趨勢和發展空間。
以前,只要自己過得開心就行。現在,上有老,下有小,要操心的事太多。
以前,小病小痛不在意。現在,感覺身體自我恢復能力大不如前,迫使自己要加強鍛煉。
以前,坐火車還願意找鄰座的聊天。現在,即使邊上是長腿美女,也懶得理會。有那時間,還不如眯著眼睛小睡一會。
以前,覺得錢可以慢慢賺。現在,想儘快多賺點,能早點退休。
以前,冷水隨便喝。現在,得盡量多喝熱水。
以前,經常泡在天涯。現在,至少半年沒上去過了。
以前,大把自己的時間。現在,下班後的時間被兩個兒子給包了。
以前,可以喝翻老兵油子。現在,能不喝盡量不喝。
以前,看不慣各種插隊。現在,依然看不慣。
以前,覺得老子可以干出一番事業。現在,覺得這輩子估計就這樣了。
以前,經常口無遮攔。現在,能少說就少說。
以前,但凡遇到坎,各種糾結。現在,覺得沒有過不去的坎。
以前,被人叫叔叔和大哥。現在,小區第一次見面的大爺指著我抱的兒子問「兒子還是孫子」。
以前,還在意髮型。現在,怎麼舒適怎麼來。
以前,總覺得養個孩子沒什難的。現在,偶爾會被不到五歲的兒子問的啞口無言。
以前,和人出去吃個飯不是什麼事。現在,不但得和老婆請假,還得和兒子請假。
以前,覺得一餐吃個幾千塊很風光。現在,就想去個安靜點的小館子或者咖啡廳聊聊天。
以前,喜歡到處出差。現在,依然喜歡,但比之前多了太多的牽絆。
以前,覺得知乎逼格挺高。現在,覺得二貨越來越多。
以前,還想和二貨理論。現在,覺得有那時間,可以多看點美劇。已經過了四十了,但是不但沒有不惑,反而有了人們通常說的中年危機。
不惑可能是指對於社會上的很多事情,可以看的很清醒,知道大部分背後的邏輯和原因,不再像年輕的時候那樣容易被迷惑。
但是如果到了這個歲數,在事業上還沒有什麼進展,比如我現在就是在國企裡面,溫飽不愁,但是一直到退休的日子都清晰可見,那麼很有可能像我一樣產生了不甘心的情緒。美劇裡面很多描述中年危機的例子。
一直對互聯網感興趣,36kr什麼的也經常看,業餘時間自學了nodejs,常上上雪球等股票社區,了解一些理財的手段和方法。如果能做到財務自由,才可以做到心靈自由吧!
文筆一般,轉一段比較欣賞的文字:
作者:唐史主任司馬遷
一個普通人,最擅長聊的話題,不外乎人生。因為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人生。
在我二十多歲的時候,有一個機會去當老師。我們家有很多親戚都是老師(當兵的娶個老師),有小學的、中學的、大學的。他們的生活我一眼就能看到頭。所以,我很猶豫。那個時候,有個電影救了我,叫做《男人四十》。
電影講的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教師的生活點滴。最異彩的,應該是師生戀吧?還好我沒有去做這個物理老師或者化學老師。否則,今天我應該開始有點輕微謝頂了,在一個一線城市的遠郊扛著月供。可能我的妻子也只是個簡簡單單的工薪階層,她身上或許有個300元的文胸,和一個蘋果手機。倘若她想買個LV,我便要腆著臉去一個補習機構里講七八個周末的課。或許我會因此而心生埋怨,她不應該有這樣的虛榮心。我必定是自行車上下班的,當然或許會比現在瘦,但膝蓋必定比現在還差。
我的人生是沒有規劃的,一步一步這麼由著自己的性子走過來的。但當我回頭看那個可能會被自己嘲笑窩囊的另一個平行世界的自己時,無限感慨。我不知道怎麼描述這種好像看穿了整個塵世的感覺,就好像已經在一百種人生中活過。
馬航摔飛機的時候,有個老朋友突然來找我,我們在麗都碰的頭。那時候遇難者家屬都在麗都扎堆,附近全是警車、急救車。他說謝謝我當時說服了他女朋友去找個工作。在空難前幾年,馬航通過北京外航服招了一批乘務,朋友的女友也在此列。拖了很久都沒有落實工作,於是我勸她去找個其它工作。一邊是其樂融融的三口之家,另一邊是哭天動地的遇難者家屬。我想,那一刻他也是穿透了整個塵世看到自己,和我一樣無限感慨。
很多人的人生都是沒有規劃的,像是浮萍,一路就那麼漂過來的,所謂際遇無常。更多的時候,我們在想:如果我當時怎麼怎麼樣,現在也許會更好。但完美的人生總是不存在的,不管如何修正,人生永遠不會是一條直線。這種曲折和機遇概率的際遇成就了今天的我們。那麼不如穿過塵世去看,看我們在無常中的一次次偶然,是如此妙曼。
昨天和朋友聊天,他說四十歲的男人,不外乎是靠關係、靠實力、靠才華活著。他是計划過自己人生的那種,從父母早期的計劃,到後來自己的修正規劃,甚至妻子都是按EXCEL表格選出來的。一路走得很順,順到很有實力也很索然無味。
我承認和贊同他的說法,但當我回首我的前半生時,我不知道我是靠哪個活過來的。當我抬頭看看我的後半生時,我唯一確定的,是不想靠關係活著。
我想活成大海里的一朵浪,不願意做標準溶液等著滴管。四十不惑,或許就是對生命無常的坦然,學會對生活的欣賞。
感覺回答這個問題的男性居多,為啥?
說說我自己,女,去年底滿整40,不是虛數
說真的,好像沒啥感覺,30-40這個年齡區間我好像沒有留意,一下就過來了,孩子也是十歲了。
前兩天跟一個朋友聊到更年期,我才驚覺好像也離自己不遠了。
按我現階段的認識,我理解的不惑大概下面幾條,想到哪寫到哪。
一是更淡定了。我承認我心裡還是住著一個少女(不要臉 ),但是現在遇到事情不太慌了。老人的事,孩子的事,自己的事,突發的事,意料的事,工作的事,人際關係的事,其實很多棘手煩心的,但是好像不會攪動我心。比如這陣我骨折了,第一天挺難過的,還不爭氣地哭了,但是三天後我把利弊列了一下,竟然發現利大於弊,哈哈,說真的,不是有這段意外之得的獨處時光,我哪能有空做做回答。
二是更會隱藏了。雖然我還是一個七情上面的直腸子,但對比以前我會躲起來了,不是說逃避,而是有一種靜待花開的心理,覺得很多事情時間會解決,不要急著發出聲音和作出決定,先把自己的心意放著,理解別人的角度,傾聽對方的聲音,過一陣,也許發現自己當初的想法挺可笑的。這一點用在老公和孩子身上特別有用。
三是更能接受了。可能是「活久見」吧,四十歲的人或多或少經歷了一些,對於人和事的包容程度更大。比如我從小就很討厭班上調皮的男生,覺得他們就是一種不同物種,可是多年後我遇到了自己生的熊孩子,我逐漸理解了這個群體,能寬容對待其他熊孩子的舉動(當然是指在合理範圍內的),甚至心生了一絲對當年鄙視那些男生的愧疚。
四是更懂得珍惜了。隨著年齡,愛的能力好像更強了,覺得周遭都是滿滿的愛,家人的,同事的……跟公婆一起生活十幾年,越來越覺得自己很幸運,當年跟他們鬧彆扭的自己是多麼不懂事。說真的,到我當婆婆的時候多半沒有我家婆這麼好性子。
暫時只想到這些,但是不惑的我並沒有更抽離,我還是難過的時候會哭,高興的時候大笑,為了孩子學習動氣,為了減不完的肥苦惱,愛漂亮,愛顯擺,愛買買買,愛看看看,其實我就是一個披著不惑皮囊的少女??
也祝所有的少女們安心迎接不惑,年齡就是個數字,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候。
不要臉滴爆一個照,當時39.5。知道小姐陪你喝酒是要賺錢,不是發騷。知道朋友是捧有的。知道喝酒的時候是稱兄道弟,賭錢的時候咬牙切齒,做生意的時候勾心鬥角。知道這個社會是有銀說銀話,沒錢說鬼話。知道這個世界最愛你的人依然是父母。
知道這個世界你最愛的人永遠是你的孩子。
如果你看了寶強的事,依然信任你的老婆,那就是不惑。我的一個奔四張的朋友,是這樣解釋的:「所謂不惑,是擺脫了不得不向世界妥協的命運之後,終於明白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四十不惑的前提是三十而立。「只有在三十歲實現了經濟和精神上的雙重獨立,你才有機會在接下來的十年內靜心思考如何度過餘生。「而我目光所及之處,多數人到死也沒站起來過,在他們的不惑之年,能想明白的道理只有一個,就是王朔所說的——我年輕時有無數夢想,現在依然還有,唯一的區別是已經不打算去實現了。「時間不是殺豬刀,而是一根細細的針頭,時不時在你的心口戳一下,慢慢將你的一腔熱血放干。沒有勇猛精進的護心鏡,根本抵不過歲月的消磨。」
找到高曉松老師的原話了~
講個故事:
我有個認識近30年的朋友,近20年來,來往非常密切。前不久在一塊喝酒。談到我辦學的事情。因為我堅持不違規辦學,不行賄,所以一直被打壓和針對。對此我一直很憤怒。該朋友的態度是對方為利益驅使,理所應當,我的不滿沒有道理。然後我拉黑了他。
對自己相信和堅持的事情不再猶豫彷徨,此為我的不惑。
謝邀。「有了足夠多的閱歷,嘗夠了世間冷暖,對不懂的事懶得較真,對新鮮事也不再熱情」可自從有了淘寶和微信,我媽用實際行動告訴了我四十不惑這句話並不適用於現代人。
有個知友私信問過我這個問題。
我說還沒到四十,要不你等兩年再問?他說,等不了。我想了想回答他看的懂過去,看的見將來四十歲的人,打架也不行了,做愛也不行了,觀念也落伍了,膽子也小了,所以不能再做古惑仔了。。。
答案修修改改,越來越長,囧。更多的是對自己的一個總結吧!
馬上四十,非常合適的timing來答一發。我的感悟是-真的對人生沒什麼疑惑了。以前有,最近兩年想明白了很多道理,人生豁然開朗。平靜的接納所有,容忍不完美。自己就是個普通人,每個人對自己負責,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管好自己,做好自己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不是指專業領域,學科以及各種技能沒有疑惑了,這些方面學無止境,僅僅限於對自己的人生。
對於人生已非常清晰:年輕時就懂得要規劃人生道路(雖然也有迷茫),如何做選擇,雖不是最好,也走過一些彎路,但結果基本滿意。
工作-一直崇尚埋頭苦幹和巧幹,追求腳踏實地和必要的積累,但同時善於找竅門抓關鍵(學得快),願意迎接新挑戰,關注自己的成長,不計較得失,厚積薄發。找到和自己三觀契合的公司,持續努力。到今天我也一直如此,從沒有混油。人生在世,還是要努力做點事。但不會在意名利(不熱衷向上爬),工作的成就感更吸引我。堅信不是為老闆或公司打工,而是為自己。任何工作都是讓自己成長的好機會,認真執著的對待,收穫必然滿滿。
永遠不放棄努力,哪怕沒有一個人看到,因為努力本就不是為給別人看的,都是為自己。
婚姻-選擇了一個好的婚姻對象,不算完美,但能給我很好的支持,關心和愛都足夠,算是很好的選擇。
為人處世-已經比較充分了解人性和世界運行規則。
一貫崇尚低調,槍打出頭鳥。任何事看長線,不會被一時的得失迷了雙眼,持續低調,持續努力。笑到最後才是真的成功,一時的得意等同於p,凡事持續穩定才是王道。
與人交往,不論工作還是生活,對方一開口,就知道用意是什麼,基本不會被暗算到,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從不為難人。秉承不與傻逼論短長的原則,不是一路人,直接避開,爭論都是雞同鴨講,浪費時間。
三觀和思維方式契合的人,才會有來往的意願。這點是近兩年才修鍊好能真正踐行,以前雖然明白這個道理,但看到傻逼言論和觀點總會忍不住跳出來反駁,現在直接刪掉或忽略,根本不值得花我半點心思。話雖如此,但真的做到視而不見不容易,現在終於做到了。
如果生活里遇到這類,直接避開;社交媒體上遇到,直接屏蔽或者刪除,比如微信群可以退,朋友圈可以屏蔽,最喜歡知乎,因為可以刪評論(不服來咬我啊,哈哈哈),一個字都不會跟對方扯,掉頭就撤,眼不見為凈是真理。
對其他人的生活,觀點沒有半分參與或反駁的興趣(比如我幾乎從來不去評論別人的回答),只關注自己的成長,看到漲姿勢的回答,會吸收,即便觀點有異也完全不會花時間去評論爭執。看其他人在評論里爭吵,覺得很幼稚,很多人就是太把自己當回事,以為真理都在自己手裡,必須指點江山。
四十歲明白了搭建好自己的世界後能遭遇的美好,可能也是因為必須四十歲左右才有足夠閱歷來搭好吧!
現在的我很少與人來往(會主動避開,大部分都是浪費時間),沉迷於自我的學習中-這個年紀開始學鋼琴,學理財,學各種有興趣學習的東西,實在太多,得一樣一樣來。對於學習,也是成竹在胸-將近三十年的學習經驗(包括學校教育和工作中學習積累經驗),已經完全明白自己的學習模式和曲線,慢慢積累,不會著急。
越來越相信簡單純粹是王道,不讓自己變複雜,保持簡單,真實,做人做事都如此,less is more。
對於工作,生活里可能有的各種挫折,障礙,早已泰然處之。絕大多數問題,一定會有解決辦法-錢能解決的不是問題。如果問題足夠重要,總會有人想辦法解決,如果真沒法解決,也是答案,就平靜接受好了。而且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一種學習增加經驗的過程,不亦樂乎?
還是很喜歡看書,看到一些讓人醍醐灌頂的觀點,非常舒坦,因為又可以完善自我世界的搭建了(^_^)
對於自己的人生,我已明確了方向,接納了不完美,保持樂觀和努力。我真的比較滿意了(^_^)
以後的人生肯定還會遇到各種問題,挑戰,麻煩,但心境已不同,已經接受這就是人生的一部分,也有足夠閱歷來應付,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我喜歡學習),解決不了的坦然接受,這應該是最好的狀態了吧!男人么,看周圍快40歲的,大多不過是事業小有成就、夫妻關係一般、社會關係很廣、經濟收入穩定、不動產幾套、健康每況愈下、提年輕時候如何如何的話越來越頻繁……類似這樣普通又乏味的狀態。
周圍不惑之年的大姐們大多也都這樣吧,一潭死水一樣的生活,徹底失去自我圍著孩子轉這樣。 我的工作環境,被歲月和蒼老打敗的人太多,真的是蠻少正能量的人,只有幾個遠方的閨蜜能時不時彼此給予支持和理解。 希望我四十歲的時候依然能保持健身的習慣,定時的戶外運動,依然把面膜護膚當成每日必修,依然喜歡穿各種裙子,依然能撒個嬌、任個性、常常笑,依然喜歡美劇、堅持閱讀,依然有對我疼愛有加的老公和與我無話不談的孩子…… 願我得償所願。餘74年出生,算來虛齡44歲,真實感覺有點避諱談及年歲了,一幫年輕時朋友同事,時常還會喊我「小朱」,女兒在的時候便是「老朱」了,稱謂的變化對於內心的觸動也時常有所感懷,有種真老的感覺,儘管上有70歲的老父母健在。這個年齡承上啟下,正值中年,見過經過,不會大喜大驚,前能總結後能預見,所謂「不惑」其實不是沒有困惑,沒有無奈,而是明白人生基本軌跡,能看清周遭的人事的存在合理性,不強求,不固執,能關照內心的選擇,不盲從。生活依舊,柴米油鹽,上班下班,人情世故,該面對的還得面對,該處理的還要處理。人到中年,除關照好自己,家中老少盡量抽時間陪同,孩子慢慢長大,總要離家求學,獨立生活,老人日日見老,進入生命的倒計時,歲月屈指可數。工作上太多的人也就平平淡淡,談不上事業有成,建功立業,為了生活還需奔波。很多時候,不敢停頓,努力工作養家育兒。中年之苦,自己消化,因為沒有選擇。有時候想,何時可以按自己的意願去生活,所謂的自由,需要太多前置條件:時間 精力 金錢。很多人忙於一生,更多是承擔家庭和社會的角色,無暇於個體自身的需求,或許,這也是一種被需要的價值吧。四十不惑,便是不必刻意的承認慢慢變老,接受一切自然法則和規律,關照內心合理的感受和需求,努力但不苛求,不違心,不遺憾。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這是我們的祖宗們在飽經滄桑後提練出來的人生哲理。這句話的出處是論語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夫子原意是指求學的兩個階段:三十歲能獨立思考,四十歲不受迷惑。後人延伸了兩詞的涵義,已不再局限於求學本身,對現代社會的人們也有指導作用。
三十而立:三十歲時你擺脫了父母的蔭庇,獨立的依靠自己的本領生存發展,你的身體狀態、精神狀態達到了巔峰,但同時面臨著千奇百怪的選擇,前途都是不可知、不確定的,這種不確定讓人迷茫,讓人恐慌(就是惑)。你在三十歲階段的選擇將決定了你後半生。四十而不惑:不惑不迷茫是因為你三十歲階段已經把你的基礎打好了,你可能已經生兒育女了,你的身體狀態也下滑了,後面的人生將沿著你固有的軌道前進。你已經沒多少選擇,你的前景不再迷茫,即使有迷茫,你也懶得去想了——你要說你成熟,不再幼稚了,也是可以的;等到五十歲(半百)時,你也知道天命之所在了。人生如同發條青蛙,二十歲時你在學習,學上發條的技能;三十歲時你給自己上發條,你的力度和強度將決定著你後面的軌跡;四十歲時,你沿著設計好的軌跡一直跳,你跳躍的力度越來越慢;到五十歲時,你跳躍的力度已經非常遲緩了,最終走向發條的終結。四十「不惑」是一種很可愛的狀態,
不再如鮮衣怒馬的少年一樣永遠是一句「怕什麼!」知道自己要什麼,該幹什麼。開始會聽天命,但在困難面前從來不會放棄「盡己力」,即使最後結局沒有預期也不會如少年郎一般怨天尤人,只會有冷靜的分析。開始有自己的一套生活規律,,但也從來不放棄對新鮮事物的追求與學習。然而我連三十都還沒到,我怎麼會知道這個狀態的呢贊同下面的這個回答,補充一點,是沒有那麼多精力去整明白了。(高曉松老師說,四十不惑不是說四十歲什麼事情都明白了,不再困惑了,而是說到了四十歲,還沒明白的事情,已經不再想去整明白了。)為什麼沒有那麼多精力呢?因為已經有很多前車之鑒了。隨便舉兩個最近發生的,一位是39,一位是49,隨便用 猝死 再去網路搜索一下,更是無數的類似信息。所以,不用多說了。
三十而立
經濟上的獨立,思想上的獨立,感情上的獨立,是為而立;
四十不惑
明白人生的意義,明白自己的使命;
- 要做的事,適合做的事,如何做的事;
- 不做的事,做不到的事,不用做的事;
- 需要明白的道理,不需明白的道理;
- 還需努力的方面,需要放棄的東西;
- 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朋友、愛情、家庭;
以上五點,知之為知之,是為不惑!
五十知天命
天之高,地之厚,略有所明;
- 事業高度
- 禍福指數
- 壽命長短
以上三點,有所明,是為知天命。
佔個坑 二十年以後答
你都窮了四十年了,也差不多該習慣了
四十而不惑的是孔子,孔子是聖賢,他老人家當然四十的時候已經不惑了。而我等絕大多數凡人,別說四十,就是再活四十年還是會惑的。 作為年近40的我想說的是,本人就有很多惑,比如我就會煩惱要如何才能做一個好母親和一個合格的妻子,我甚至會在金融交易平倉開倉這種小小小事有時候也會困惑,所以,跟我對比下,題主大可安心啊,人的一生能順其自然我想也是難能可貴的。
原文
----------------------------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注意上面的粗體字,四十而不惑是孔子在講自己!!!)上四十的狀態有2種,一種是躍了,一種是在淵,不幸的是真實的生活中絕大多數是後者,這不是我說的,我認同。或躍在淵,出自《周易》乾卦。畢竟能飛龍在天的永遠是少數人。
別看別人洋洋洒洒答你幾千字說自己如何如何不惑,而孟子有句名言: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我自己也是啊,有時候也是洋洋洒洒上千字。。。。。。。窘。。。。題主我說心裡話,不如看書啊,不如看書。。。。也許你要的答案其實已經在書中了。。。不惑是不迷惑不困惑的意思,但不是一下子什麼都明白了。其實四十並不是個魔術數字,我感覺45歲左右才比較不惑了,所以45歲方有資格做國家主席是有道理的。
我的個人經驗是,四十不惑是四十開始了不惑的過程。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這都是連著的。三十安家為事業奔波,四十多歲或者志得意滿,或者碌碌無為,隨著身體狀態以及婚姻家庭的變化,父母親人的離去等等,往往誘發中年危機,開始思考人生和生命的問題,很多世界觀人生觀層面的事情清晰了,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什麼能幹什麼做不到,什麼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哪些東西以前執著其實沒那麼重要,哪些以前以為明白的其實不明白,哪些朋友可以不要,哪些女人可以不追,哪些錢可以不掙,以後怎麼為自己活著,等等。然後五十知天命,大概是明白自己來到世上是幹什麼了,六十耳順那時候就不太在乎別人說什麼了,七十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也不會胡來了。再過些年,我的理解可能也會變。具體年齡和感悟因人而異,而有些以為不惑的也不一定對。
再說這是孔子說自己,實際很多人一輩子都到不了不惑,有些是根本不思考,有些想多了皈依了仁波切之類的大師。另一方面現在吃三氯氰胺早熟,很多三十多歲朋友就開始中年危機,有些人確實成熟早,但大多數只是生活壓力和亞健康。進入不惑需要些條件,一方面是個人的思考,一方面往往需要一些事件催化劑,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人的生理階段,表現在年齡上就是四十多歲。四十不惑也就是那麼隨口的一個說法。
我四十了,該困惑的還困惑,該不懂的還不懂,該經不住誘惑的還是經不住誘惑,比如想賺更多的錢,見了美女也想多看兩眼。
但是,現在做什麼都覺得心裡有底了,因為即使自己幹不了,總能找到干成的方法,如團隊合作、外包、專家支持,實在不行,直接向上級彙報自己幹不了,另外分配就行了。
畢竟,人不是萬能的,適時放手也是一種能力。倒退七年就回答 嘎嘎。。
成長股 到 現金股
碼一下,20年後回來回答(認真臉)
我猜的,40歲不惑,大概是這麼幾個意思,熟練於與人交往,技能出師。做事套路熟記於心,應用自如。控制心情,改善心態的能力get! 知識體系側重點強大,非重點夠用!經濟條件夠用o&>_&
四十不惑。要聯繫孔子三十六歲時,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這說明啥?這是儒家聖賢實證功夫境界。三月不知肉味說的是孔子在這一年,用後世說法,就是復見天地之心。故不知肉味。大約是四年之後,孔子越發清晰認知,故說四十不惑。不惑啥,何為惑?如果僅僅解釋為不被誘惑,那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呢?此不惑者,不惑此心,此心道心也,仁也,性也,知也,理也。《書》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其中。是孔子四十能體仁,故不惑。三十而立,立於禮。四十不惑,不惑於理。
不惑,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在社會的多年曆練之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明白了有舍才有得,有所取必有所失的道理。
孩童時代,不明白為什麼要讀書但卻讀著書;青年時代,不明白何去何從卻碌碌工作,在男女情感和個人喜惡中徘徊反覆;中年時代,愛評論時事,愛議論社會的經濟現象,以及對比社會分配;40往後,則明白了自己的渺小,知進知退,知道應該去為什麼目標而做些什麼,而不是盲從,知道別人議論的是是非非卻很少參與評論,只是做著自己能做和自己該做的事,也明白了無聊的議論向來都只是徒耗時間罷了。
怕失去
不惑之年,隨著時代的更迭從四十歲迭代到三十歲甚至二十幾歲。意味著到了一個尷尬的年紀——不想去明白,卻又不敢糊塗的時候,謂之不惑。
心思欲言又止,凡事欲拒還迎。
還沒過乾淨暢所欲言糞土萬戶侯的當年,也差日子才到可以選擇如金般沉默的明天,不說覺得無人知我心憂,明白我能看透;說了也倒不是怕說多說錯,而是怕說完未必有聽明白的各色知己。
二十歲有對自己一輩子的規劃。也許二十五歲的生日party剛散,瞬時會覺得還是二十四歲的昨天包括以前的自己年輕到可怕。桌子上似懂非懂的朝花夕拾,桌子下半勾不搭的纏綿悱惻,無比引人入勝,又讓你諱莫如深。少何止不能讀水滸,甚至千與千尋看著都變了味兒。每天哄著自己跟全世界道早安、午安、晚安,世界回應你朋友上司路人粉大大小小的比心。不再快樂的崇拜夢裡與誰相見,只希望一覺醒來鬧鐘要響手機滿電。
誤會了不是乖巧不鬧就能討到糖吃的謎語,
迷戀上煙酒茶並非必須又欲罷不能的後調。
總是跟著王朔竇唯張國榮懷念兒時的味道,
捧著手機不能抉擇wi-fi美景空調難捨難撂。
鴻儒不在側,佳人只聽說,吃穿住行總有一樣需要深深思索。
愛恨不再難抉擇,因為下個月信用卡賬單還沒著落。怕社會不在乎自己,怕爹媽太在意自己,總是在KTV找個不妨礙別人的角落,想等隨便一個人跨過距離問問你最近如何。
小心思瞬息萬變,誰管拿著麥的唱得他媽啥歌兒。
你有風塵一杯酒,向我招招手,我兀自擔憂,怕自己太狗,不夠朋友。
每個後會無期,每天新的自己,都不能安慰焦急——
你看你看,又是內孫zei,
「嘿嘿」
(別害怕,都是這麼過來的)
沒什麼狀態
就是老了而已
人總以為自己控制肉體,其實永遠是肉體控制自己
四十不惑
所謂成熟
都是扯犢子,只和內分泌有關,四十歲內分泌下滑嚴重,慾望就減少了
大多所謂成功人士,以為自己是天才,其實是因為有病內分泌不太正常,死的往往都比較早。
如果一個人到了四五十 還stay hungry,鬥志無窮的話,說明他生病了,趕緊去檢查。
我理解的不惑,主要是在懂得「捨得」,懂得放棄一些東西,才能獲得一些東西。
年輕時候往往志向抱負遠大,想法很多,隨著歲月的磨礪,慢慢懂得「放棄」,把生活看的平淡,把心境放到平和。
人都有好奇心、慾望、七情六慾,禍莫大於欲得,所以不惑之年,懂的放棄的人才更懂的得到。
捨得可以在很多方面:
生活方面的斷舍離,知乎上的「過上高品質生活就是靠扔東西」;
讀書上的,書讀來讀去,裡面的道理都是通的,讀多了反而記不住,那就讀少,拿一本書反覆讀。
投資上的,投資品類多了反而更難把握,投資理念、策略多了也會反受其亂,還不如一招鮮吃遍天。
人生上的捨得,舍了外面的紛紛擾擾、五光十色,得到幸福和諧、心裡的平靜。
不惑,捨得,絕巧棄利,懂得笨功夫才是好功夫。
就看高曉松能在這裡這麼火這一點,在這裡寫答案的鮮有四十歲的人,都是來臆想爽一爽的
四十不惑,我看就是不再胡思亂想了,壓力越來越大,大到只希望不用出賣靈魂,精神崩潰。老子說,三十輻共一榖,當其無,有車之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到了四十歲,人多半就物化了,只相信自以為熟悉的東西,甚至虛無縹緲的神明。
前幾天一朋友來辦事,閑聊幾句,說一晃都40了,我說不對吧,咱們同年生人,我才38,個人感覺好像30出頭的樣子。哥們想了半天,說那我這是虛歲行了吧?哈哈。其實人活著就是個心態
惑不惑跟年齡其實也沒有太大的關係吧,現實中,年齡大的,腦子不清楚的不是更多。
四十不惑,我的解釋是,不容易被欺騙,也更能看清事物背後的故事,不會再上當是它的本意。話說,其實最厲害的欺騙是自己騙自己,這個是最終解釋,不再欺騙自己!
深夜。借用季羨林季老的話:縱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 無復多疑慮
我今年就要四十了,可我不知不惑怎麼解釋
四十歲前還沒得到資源,人脈,地位和持久變現的能力,你就踏實認了吧,此為不惑。四十歲得到了,嗯,那我估計也沒時間來知乎刷這個問題和看到我這個答案了。純政治經濟學向,拒絕小確幸
四十不惑應該就是獨立思考能力的建立,可以分辨世事的真偽,來龍去脈,獨立思考如同火眼金睛,洞悉一切,迷惑,是因為沒有獨立思考的習慣,人云他也雲,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雲,一團漿糊,就容易犯迷糊,尤其像我們這些自以為是的年輕人,就像張三跟你說李四怎麼這麼不好,其實只不過李四沒有借錢給張三,張三泄私憤而已,如果沒有獨立思考習慣,那麼你見到李四肯定會無知的漠視他,你的無知被人利用,傷害無辜的人,被人當槍,還一副大義凜然,義憤填膺的正義嘴臉。這個不惑的過程應該就是在矛盾糾結中,總結了世事的規律和本質。人的心態變得平和,順暢,自信,不迷糊。
還不到四十,但覺得自己已經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我理解的四十不惑,是不會再追問一些沒有意義的問題。會傷感,會流淚,會開心大笑,卻不會再懷疑自己,對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走下去自有抉擇,面對別人的質疑批評,不再暴跳如雷,也不會耿耿於懷。四十不惑的人,內心開始圓滿具足,不為外邪所侵。
不再因自己的無知而疑惑。
四十就不讓禍禍了
對四十不惑的理解,應當結合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去理解。竊以為,四十不惑的不惑,就是對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矩(儒學體系下的規矩)的作用和價值不再有疑惑。40歲前,我們勇於做自己就好,做自己,就是做讓自己熱血沸騰的事!不必在意任何的所謂的規矩(如:弟子規),哪怕別人都說是牆,我們也要用頭去試一試。唯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規矩的意義和作用。同時,唯有對規矩的價值不惑之後,才為五十知天命打下堅實的基礎。六十耳順則建立在知天命之後的修行。到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生命狀態,就是南懷瑾先生所說的「佛心道骨儒為表」的總結。從心所欲的心就是佛心。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如何修好這顆心。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是孔子對追求學問追求真理的不同階段不同狀態的總結,不是你們以為的三十成家,四十成人精。
為什麼古人根據古代情況而說出的一般話,要用現代的情況公式化的去執行,去套用呢?古代「不惑」是一個人思想成熟的標誌。一個現代人思想成熟的標誌和古代未必相同。我想 與時俱進 的思想品質就是現代人思想成熟的品質之一
我是二十過半的男人,雖說離40差一大截,不過目前也基本看開不少事情,對那個歲數的自己我覺得還是有一定預測力的。不惑首先我沒聽過,三十而立倒是有過耳聞,對於不惑,肯定有一定道理,畢竟四十的人,該經歷的過都有了吧,上面回答的人都回答很詳盡了,我就再聊點別的。
這是個未來話題,40看20的自己,或者60看40的自己,無論哪個,都是往前看以前的自己,那肯定會有很多後悔不已的事,畢竟我個人覺得不是很多人可以每次做出讓自己不後悔的決定,那肯定後悔居多,但是人是經驗累積的高等生物,所以那些回憶會給自己不一樣的感受,其實惑不惑看個人跟大眾看法,不同角度你看的東西都有所不同,我覺得40的人就是看的角度多了,沒以前片面,自然會有所成熟,給人的感覺顯得遊刃有餘得多,所以這個時期的男性,我覺得才能成為男人的成熟初期,至於60的男性,那是熟透的了,要遠比40的厲害得多,不過現代男性我覺得越來越幼稚,動不動就要撕逼,還是太嫩了,真正的聰明人是動口不動手,我認為男性比女性以前地位高,因為男性荷爾蒙能讓男性散發不同的性格,這是一個男性的吸引力吧。有些故事還沒講完,那就算了吧。
剛過三十二歲生日,等我四十再來答吧
這種問題就不要在知乎上問了,知乎上都是一些小年輕
惑,或在上,心在下,或這或那,心都沉在下面,不會像青年時提到嗓子眼了,這樣少了些許痛苦,但也少了曾經激情的快樂。
那些好奇的問題,懶得理會了。
佔個坑,16年後來回答
蟹腰,都沒而立怎麼好不惑?
啥?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到我這交十五兩銀子就可以入學,
三十而立——交三十兩銀子是只能站著聽課的旁聽生,
四十而不惑——交四十兩銀子可以負責解答問題到沒有疑惑為止,
五十而知天命——交五十兩銀子能知道明天考試命題是啥,
六十而耳順——交六十兩銀子老師經常會說你喜歡聽的話,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交七十兩銀子只要不違反規矩你想幹啥都不管你。
這段話充分說明了孔老夫子因財施教的偉大思想。
以上純屬吐槽加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別自視甚高了。
孔老夫子這段話開篇就明確說了「吾」。也就是說,這段話是孔老夫子對自己一生學業的總結,性質上屬於「回憶錄」,根本就不是神馬哲理格言,更不是神馬人生的必然階段。
對人生不再有疑惑,知道自己該幹什麼,能幹什麼。無論結局是成功是失敗,對選擇不再有疑惑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