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中的那點事之十:武王舉鼎

張儀從楚國離開以後,想想既然出來一趟,就順路去了一趟韓國,見到韓桓惠王,就說韓董事長啊,我在韓國轉了一圈,發現你這韓國啊,險惡多山,所產的糧食不是豆子就是雜麥,國家口糧積存不足兩年,軍中士兵不過二十萬。每次參戰,還得花時間穿盔帶甲。但是呢,秦國卻有甲兵百萬。出戰的時候,光膀子就上了。秦國打你韓國,就跟拿石頭砸雞蛋差不子。您要是不肯跟著秦國混,秦國隨便就能占踞你的宜陽,扼守你的成皋,到時候你可就沒福享嘍。所以呢,為韓董您著想,還是結好秦國進攻楚國吧!

這韓國自打跟著趙、魏從晉國分家以後,地盤處於諸侯包圍之中,壓根就沒有發展空間。魏國有勁,還能往外掙巴兩下,可他韓國基本上就是縮著膀子蹲在這犄角旮旯動不了地兒。

後來到韓昭侯的時候,用申不害變法,算是有了點起色,十來年沒人來欺負。並且還把鄭國給滅了,遷都新鄭。

但也就這樣了,先天不足再加上韓昭侯死後變法終止,韓國算是徹底沒戲了。混在諸侯之中,勉強湊個七雄之數,典型的醬油漢子。

所以,這張儀隨便威脅兩句,韓桓惠王就只能同意以後當秦國的小弟。

張儀回到秦國後,秦惠文王當即就封給他六邑和武信君(這個「信」字太諷刺了)的爵位。靠著坑蒙拐騙,這張儀算是達到人生的巔峰了。

1、讓我一次騙個夠

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走上人生巔峰的張儀,小激動了一把之後,本著再接再厲,將忽悠的事業進行到底的責任心,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據戰國社報道,秦國偉大的連橫主義戰士張儀於公元前311年,歷時數月,行程上千公里,分別對齊國、趙國和燕國進行了國事訪問,分別會見了各國領導人,並且帶去了秦惠文王對各國領導人的親切問候和誠摯祝福。

在和齊國領導人的會唔中,張儀指出,雖然有個別別有用心的人不斷地誇讚齊國以三晉為屏障,地廣人多,兵強馬壯。但是現在秦、楚已經結為兄弟之邦,韓、魏、趙分別獻地朝見。齊國若不審時度勢,秦國將於三晉之國聯合攻齊,屆時齊國必將悔之晚矣。

齊國對張儀的說法表示讚賞,並同意和秦國建立兄弟般的情誼。

在會見趙國領導人時,張儀指出,當年趙國曾以合縱之策,合天下之力以抗秦國。但現在春國已經吞併巴、蜀以及漢中,實力大曾,所以秦軍很想和趙軍在邯鄲城下較量一番。尤其是當前秦、楚為兄弟之邦,韓、魏俯首稱臣,齊國也以秦國馬首是瞻。趙國應該認清形式,及時回頭,勿謂言之不預也。

趙國領導人表示願意在合適的時間訪問秦國,當面與秦惠文王許下盟誓。

最後,張儀北上燕國,警告燕國馬上歸服秦國,否則一切後果自負。

燕國領導人向張儀獻出恆山腳下五城為禮,請張儀回國之後,向秦惠文王致以最為誠心的和平祝願。

張儀同志不日即將返秦,秦惠文王已經要求各部門一定要做好張儀同志的接機準備。

抱歉,現在插播一條緊急簡訊:秦國偉大的改革家、政治家以及最卓越的領導人秦惠文王嬴駟於剛才因病去世。嬴駟在位二十七年間,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將來秦統一中國打下了最為堅實基礎。

據悉,嬴駟之子嬴盪(注意口形,別念錯了)已經即位,是為秦武王。

本台從特殊渠道獲悉,嬴盪在做太子的時候就不喜歡張儀,所以現在剛一即位,就有多人來揭發張儀的不法之事,嬴盪現已令各部門展開調查,要求一定要從嚴從快處理。

據本台駐各國新聞特派員發回的報道稱,各諸侯國領導人聽說秦王在調查張儀的事情之後,已經紛紛表示與張儀劃清界線,此前的許諾一概不算。甚至有人已經開始策劃合縱事宜,準備再次聯合抗秦。

另據消息人士透露張儀同志已經與秦武王私下達成和解。據說因為齊國現在對張儀已經充滿憎恨,張儀去哪國就打哪國。因此,張儀願意離開秦國到魏國去,以此將齊國的怒火引到魏國。秦國到時候就可以趁齊、魏大戰時,去攻伐韓國,然後挾持周天子,掌控天下版土。

據本台估計,很可能是秦武王覺得這樣做掉張儀沒什麼意義,不如讓張儀最後再發揮點作用,所以才准許他辭職。

現在本台戰地記者發回報道,張儀到魏國後,齊國果然發兵攻魏。魏國領導人極為恐慌,但張儀卻很冷靜,表示可以退掉齊兵。至於他將如何做,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本台最新消息,張儀派門客到楚國,再借楚國的使臣出使齊國,借使臣之口向齊國領導人表示,張儀離開秦國本就是與秦王定下的計策,想讓齊、魏交兵,秦國趁機攻打韓國,控制周天子。現在齊國攻打魏國,對內勞民傷財,對外結仇鄰國,還能讓張儀再獲得秦王的信任。

齊國領導人現已宣布撤軍。

現在插播一條緊急簡訊,張儀同志於公元前309年因病掛了。他在世時,玩弄諸侯於股掌之間,與公孫衍、蘇秦等輩可謂是「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但是本台特約評論員漢朝人揚雄表示:

這貨就是個騙子!

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莊子

2、鼎,不是用來舉的

有句話叫做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句話在秦國這幾代人身上表現的是淋漓盡致:秦孝公時用商鞅;秦惠文王上台把商鞅幹掉,換成張儀和司馬錯;現在秦武王上台,又先把張儀給幹掉,開始重用甘茂和樗里子。

公元前309年,秦武王設左右丞相,就是由這兩人分別擔任。

不過,他雖然不用張儀,卻知道張儀說的沒錯,秦國要想執天下牛耳,必須取九鼎;而欲取九鼎,則必先攻韓。尤其是現在巴、蜀已平,而魏國也被打服了,正是攻韓良機。

於是,公元前308年,秦武王良甘茂、向壽出使魏國,約同魏國一起攻韓。完事之後,甘茂讓向壽回來對秦武王說,魏國的事我們搞定了,但左丞相不建議攻韓。

秦武王在息壤接住甘茂就問他為什麼不建議攻韓。

甘茂很冷靜的說,宜陽是個大城,你要我千里躍進去攻擊這樣的地方,太難了!根本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搞得定的。

說完困難,開始舉反面的例子:當年魯國有個與曾參同名的人殺了人,有人告訴曾母,曾母仍然泰然自若的在織布;第二次有人告訴她,她依然無動於衷;但到第三個人告訴他曾參殺人了,曾母卻越牆跑了。現在我的水平不如曾參,您對我的信任也不如曾母,而猜忌我的人更不止三個,所以我怕到時候您也會像曾母一下扔下織布機啊。

然後又舉正面的例子:再說當年魏文侯任命樂羊為大將進攻中山國,三年才攻下。回來論功行賞,魏文侯向樂羊出示別人的舉報信,竟然多達一筐。樂羊馬上就叩頭行禮說,攻下中山不是我的功勞,主要歸功於您信任啊!

最後擺出實事:現在我甘茂不過是個寄居秦國的外籍人,萬一我沒有順利的攻下宜陽,樗里子、公孫奭(shi)就會拿這事來告我的狀,次數多了,您一定會聽信他們。那時攻宜陽前功盡棄,結果是您背棄了與魏王的約定,而我也會遭受韓國國相公仲侈的怨恨。

秦武王拍著胸脯說,放心吧,我分得清好歹,不會聽他們的。你要不信,我可以和你起誓!於是兩人在息壤立下誓言。是年秋,甘茂率大軍前去攻打宜陽。

正如甘茂所擔心的,宜陽城易守難攻,打了五個月還沒打下來。樗里子、公孫奭果然開始數次三番的舉報他。秦武王就派人去召甘茂,想罷兵回國。

面對著罷兵詔書,甘茂只是冷冷的說了一句:息壤還在原來的地方。使者回報後,秦武王恍然大悟,想起來還真有這回事。於是徵發全部兵力去協助甘茂,終於於公元前307年攻陷宜陽,斬首六萬。韓國被迫謝罪求和。

所以說,說話也是一種藝術。如果甘茂二話不說就領命出兵,結果一定是他預測的那樣;但如果直愣愣的讓秦武王對他無條件信任,估計秦武王得馬上懷疑他有二心。

不管怎麼說,宜陽攻下來了,秦軍進入了洛陽,九鼎就在眼前,秦武王挺開心。人逢喜事精神爽,秦武王一開心就想找點事娛樂娛樂,他就想舉個鼎來玩玩。

但一個人玩多沒意思,他手下有個叫孟說的大力士。秦武王就叫他過來,說兩個人比試比試,看誰能把這鼎給舉起來。

估計這貨經常搞這種事,所以孟說竟然就同意了。結果樂極生悲,可能勁使大了,據說「兩眼出血,脛骨折斷」。撐到當天晚上就掛了,是年才23歲。

我在洛陽博物館見過那種大型三足鼎,很難想像鼎應該怎麼舉。像電視里一隻手抓住鼎足直接舉起來,那是扯淡。鑽到鼎下面兩手托舉起來,好像也鑽不下去。

不管怎麼說,死就死了吧,可問題是他沒兒子,這下就抓瞎了。

幸好他爹能生,可問題是立哪個合適呢?爭來爭取,還是趙武靈王把正在燕國做人質的嬴稷給弄了回來。這個嬴稷有個舅舅叫魏冉,當時實力挺大,有他的支持,嬴稷即位,是為秦昭襄王。

嬴稷的母親,也就是魏冉同母異父的妹妹,是秦惠文王的妾媵,號八子。她是楚國人,據說姓羋,因此被稱為羋八子。她兒子即位後,被封為宣太后。據說,太后之號,由其而始。

最後,甘茂還是沒能逃脫他預測的命運。

公元前306年,秦昭王派向壽去平撫宜陽,又令樗里子、甘茂去攻打魏國。甘茂向秦王建議,把武遂歸還給韓國。向壽、公孫奭堅決反對,打下來的地方怎麼能還回去呢?

但這個事情有助於安撫韓國,秦昭王就同意了,可是向壽、公孫奭卻不這麼想,動不動就告甘茂一狀。再加上他跟樗里子關係也不好,照這樣下去遲早得玩完。算了,此處不留爺,自有爺處,於是他乾脆中斷對魏國蒲阪的進攻,逃去齊國了。

他一走,樗里子抓瞎了,無奈之下,只好與魏國講和退兵。


推薦閱讀:

提到歷史上的女政治家,就是呂后,武則天,孝庄太后和慈禧,為什麼很少提到秦朝的宣太后?

TAG:周朝秦国 | 张仪 | 宣太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