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互聯網金融:逾期率和壞賬率

現在互聯網金融行業把逾期率和壞賬率經常混用,而且行業內對這兩個指標的計算沒有一個統一的計算方式,導致各個互金平台給出的指標沒辦法直接比較。根據我的理解,把這兩個指標說明一下。

首先,逾期率和壞賬率不是一回事!

逾期,指的是到了還款日客戶沒有按時還款;

壞賬,指的是這筆應還款幾乎不能收回來了,一般是在逾期的基礎上設定一個期限,比如逾期超過90天的金額就算做壞賬。

可以看出,「逾期」包含「壞賬」,它的範圍更廣泛一些。從這個角度上講,逾期的金額應該大於坏賬的金額。

其次,如何計算逾期率和壞賬率。

現在很多互聯網金融公司這樣計算逾期率和壞賬率:

逾期率=逾期金額/貸款餘額;

壞賬率=壞賬金額/貸款餘額。

可以看出,這兩個指標都是時點數。意思是說,截止到某一天,比如2016年12月31日,看一下賬上的貸款本金餘額是多少,也就是應收貸款本金是多少,假設有1000萬,然後再看看這1000萬中有多少是逾期的,就是已經到期了,還沒還款的的金額是多少,假設有10萬,那麼按照上面的計算公式算出來的逾期率就是10/1000=1%;如果這1000萬中有1萬是逾期超過了90天,幾乎確定無法收回了,那麼壞賬率=1/1000=0.1%。

這是一般的計算方法。

還有公司這樣計算,這兩個指標用的是期間數,它採用一段時間內的發生額去計算。

逾期率=一段時間內逾期金額/一段時間內新增貸款總額;

壞賬率=一段時間內壞賬金額/一段時間內新增貸款總額。

比如,從2016年7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這半年內,這家公司新放出去1000萬貸款,這新增的1000萬貸款中有10萬到期未還而逾期,那麼逾期率=10/1000=1%;同樣,如果新增的這1000萬中有1萬逾期時間在這半年內超過了90天,那就算做壞賬,壞賬率=1/1000=0.1%。

我覺得,這兩種計算方式,分子與分母的統計口徑不太一致。

比如逾期率這個指標,分子上用的逾期金額是已經到期的金額,而分母上,不管是本金餘額,還是新增放款額,都包含了未到期的金額。換句話上,分子上統計的是過去發生的,分母上統計的是過去發生的和將來發生的,無形中就把分母的範圍擴大了,導致這兩種方式計算出來的比率都很小。

我認為,分子沒有問題,逾期金額就是已經發生的金額,但是分母也應當用過去發生的金額,即已經到期的總金額。而且我覺得分子的逾期金額是個時點數,分母的已到期的總金額是個期間數。為了保持計算口徑一致,分子用期初和期末的平均值處理:

逾期率=(期初逾期金額+期末逾期金額)/2/某一時期內到期總金額

壞賬率=(期初壞賬率+期末壞賬率)/2/某一時期內到期總金額

例如,2016年7月1日逾期金額是10萬,壞賬金額是5萬;2016年12月31日逾期金額是30萬,壞賬金額是10萬;這半年內總共到期的金額是500萬,於是:

逾期率=(10+30)/2/500=4%;

壞賬率=(5+10)/2/500=1.5%;

算出來以後,我們就能知道未到期的本金餘額中,有4%的金額可能會出現逾期,有1.5%的金額可能出現壞賬。就是用過去實際發生的數據,來預測未來的情形。

當然這樣算出來的指標要比前面的大,因為分母變小了。

互聯網金融公司對逾期和壞賬都很謹慎,都希望這兩個指標越小越好,所以對外公布的時候肯定樂意用一個小的指標,也就是用前面的計算方式。我覺得內部管理上,可以用一個大的指標,對外公布可以選擇一個小的指標,畢竟現在沒有統一的規定,公布哪個都不算錯。但是內部管理上,自己看,應該選擇一個更合理的指標。


推薦閱讀:

10年後的螞蟻金服,有多大想像空間?
互聯網金融產品如何做網路營銷?
互金嚴管的背後:借力金融科技推動普惠金融

TAG:互联网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