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芬哥談外企系列(七)誰才是國內研發的中堅力量?

互聯網、IT 、金融、諮詢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類。

本文說的外企特指歐美獨資外企,不包括合資、日韓等國外企。

昨天的文章對國內外企的研發中心評價不高,有人就不爽了,說外企工廠的製造工程師也是垃圾。

其實我也從來不覺得外企的製造工程師也有什麼技術含量,因為製造工藝也是總部提供的,不太需用動腦筋,負責執行就好了。如果你要說我是垃圾,我也大大方方承認,因為事實就是如此,沒必要自欺欺人。但我這個垃圾和你那個垃圾不同的地方是,我就自知之明,知道哪裡不足要去加強。好比髮廊的小姐和會所的小姐的都是小姐,會所的小姐硬要叫技師好像就高大上一點。髮廊的小姐清楚自己幹這一行見不得人,努力存錢去開一家正規美容店來從良。會所的小姐沉迷自己的技師頭銜以為自己就不是小姐,還沾沾自喜。

另外製造也不單只是工藝流程吧,還涉及整個製造系統、解決問題的方法吧。所以雖然工藝技術不是我發明的,但是我好歹對得起製造兩個字。而那些所謂的外企研發中心的人,捫心自問一下你的工作對不對得起研發這兩個字。好比會所的小姐,每天再過得光鮮亮麗也是小姐,而不是技師,一看到客人只會脫衣服而不會按摩,別人揭穿她是小姐還要和人家急,而不是去想自己怎麼從良。

有人就會問,既然外企研發中心這麼沒技術含量,那還值不值得去?

當然要去,沒技術含量不代表給的工資低,研發中心給的錢多去了,如果有機會我也想去研發中心當垃圾,只是人家不要我而已。

可是又學不到東西怎麼辦?

能夠給你提供一個光鮮亮麗的背景就好了,管他學不學得到東西。你覺得你大學四年學了什麼東西讓你比高中生更牛?不過就是多了一個文憑而已。現實就是,整個社會對光環是很敬畏的,也就是學校背景、曾經工作中過的牛逼公司。你和我說能力難道不重要嗎,該醒醒了。懷才就像懷孕,時間久才能看得出,你求職時誰知道你多有能力,只看那些閃耀的光環。

那沒有能力,以後不會露餡嗎?

開玩笑,這個社會早就高度分工合作,通過分工合作來降低每個人工作的複雜度,每個人負責的那一小塊本來就沒什麼技術含量。整個社會除了那1%的人真正在做有技術含量的活之外,比如科學家、領軍企業的研究院,其他99%的人都是在做高中生都能做的事情,包括我現在做的工作也不例外。

至於說能力,只是能夠幫你在進入公司之後讓你嶄露頭角,以後做個領導什麼的。但是有能力但沒光環,連進入目前公司的機會都沒有,還談什麼職業發展。

可以這麼說吧,光環決定你能進入的平台,能力決定你在這個平台的發展高度。就算沒能力,能夠進入這個平台也只是在這個平台最差水平,也要比低平台的最高水平還要好。當然,凡事都有特例,能力強的人抓住機遇也可以發展得很好。馬雲能夠成功不代表他讀了杭州師範而沒讀清華大學就是對的,而是因為他能力強+抓住了機遇,如果他讀了清華大學,說不定阿里把早就把京東幹掉了。

這就是我為什麼一直要大家擠破腦袋哪怕工資低也要進入知名公司的原因,考研也要考985學校,考普通學校等於浪費時間。

我反正是不相信能力勝過學歷這種鬼話,騙騙高中生和大專生還可以,安慰一下普通學校畢業的本科生也可以。如果你要鍛煉能力,你去建築工地搬磚建房子是最鍛煉人的。鍛煉管理能力,你去做江湖大哥,管理一幫流氓地痞是最鍛煉人的。

昨天講了那麼多聳人聽聞的國內研發的內幕,很多人不禁吸一口冷氣,擔心我國的技術研發能力。

所謂技術,分為民用領域和國防軍工領域。每個領域關注的重點不同。

民用領域,又分為消費品領域和工業領域。

我昨天講的都是消費品領域的企業。作為消費品,取悅用戶才是王道,所以消費品的競爭力在物美價廉。

在價廉方面,由於國內的勞動力價格低,所以我國的產品還是有優勢,但是在物美方面,還差很多。物美的意思,就是用戶體驗好。

作為一個消費品,本質上是要滿足某個功能,用戶體驗是只是錦上添花,可以說功能佔80%的技術,用戶體驗佔20%。而消費品領域的研發,90%的精力都是在研究用戶體驗問題而不是真正的核心技術問題,因為要取悅消費者。你說牙膏,過去20年有什麼明顯的變化嗎?廣告打了一波又一波,每次都說全新升級,味道確實是好了很多,但也沒看見讓消費者不蛀牙。

比如說洗髮水, 基本功能就是把頭洗乾淨,寶潔的洗髮水和拉芳的洗髮水有什麼區別嗎?但是寶潔投入了大量的研發在解決細節問題比如怎麼產生更多泡沫,怎麼讓頭髮更柔順,怎麼去屑之類,讓消費者洗的時候感覺更爽一點。如果哪天能研發一款洗髮水洗一次可以讓人一年不洗頭,那才叫核心技術。

比如說汽車,基本功能就是行使,比亞迪和寶馬有什麼區別的嗎? 不過是寶馬開起來爽一點,動力足一點。寶馬公司花的大筆錢都是在研究怎麼提供更好的駕駛體驗,至於行使的功能,我國早就掌握了。哪天開發一款無人駕駛車,那才叫核心技術。

哪天真的打起仗來,這些用戶體驗的東西都是次要的了,實現功能的部分才是核心競爭力。坦克飛機是不會講究什麼豪華車這種駕駛體驗的,能夠開發出超音速飛機、防彈坦克才是王道。控制系統能夠也是不會講究什麼蘋果手機的用戶體驗的,能夠精確控制導彈發射才是王道。飛利浦的吹風機確實要比國產的好用移動,但打起仗來也不會說國產吹風機的吹不幹頭髮。

所以在消費品領域,涉及核心技術的功能部分,我國幾乎都有,只是在用戶體驗方面還不如人家,但是這些用戶體驗的東西,對國家競爭力來說,無足輕重。

在工業領域,這些用戶體驗也是次要的。比如建築施工用的挖掘機,能挖而且挖得好才是技術,至於如何讓司機開得更爽一點,屬於邊緣功能。

我以前在工廠做工程師的時候,發現自己工廠做的設備,技術很牛逼,但是外觀丑得很,但是找供應商做的設備,外殼又是電鍍又是噴漆,很有科技感,為什麼呢?因為出來賣就要有個好賣相,會花心思去設計一下外觀。

這些工業領域,我國雖然有些方面還不如那些巨頭比如ABB 西門子,但是起碼處在挖掘機能挖,但是還不如人家挖得好的水平。除去這些巨頭之外,其他很多國家的挖掘機都做不出來,所以中國的技術也要比大多數國家的強。

國防軍工領域,特點就是燒錢猛搞,技術是第一考慮,物美價廉暫時放一邊。在這個領域代表全人類最領先的技術,等再十年二十年這些技術慢慢成熟,可製造性或者成本慢慢降低之後,再轉化成民用。無人機技術在軍工領域幾十年前就有了,現在在民用領域現在才剛剛起步,還是價格的問題。俄羅斯軍事實力牛逼得一緊,按道理來說應該國家科技實力很強,但是在民用領域的技術卻和非洲一樣,從來沒聽說過有什麼俄羅斯手機、俄羅斯汽車出現在我們生活中,我以前一直想不明白這個問題。究其原因,就是老毛子雖然做硬貨很厲害,但是把硬貨往物美價廉方向轉換很弱,但不代表俄羅斯的科技實力就弱(當然,俄羅斯還在吃二十三年前的老本,繼續吃下去也會吃垮的)。

我國的情況和俄羅斯類似,我就不信坦克都能造出來,汽車還造不出,只不過是不物美價廉分分鐘會被碾壓罷了。像我國能夠造軍艦,造船能力也是世界牛逼的,因為船不像汽車一樣是消費品。

所以對我國整體技術實力不需要太擔心,硬實力是有的,而且有有大把的機構在做這方面的研發。

誰才是這些技術研發的中堅力量呢?

中國的一些研究院研究所,比如中國電子研究所,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等等,還有一些國企比如清華紫光、中芯國際、瀋陽機床,華中數控、上海電氣、廣東核電等等。

研發對於民營企業來說,要花很多錢很多時間,和國外同行比本來就已經沒有先發優勢,等你研究出這一代,人家已經開發出下一代了,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抄。不過假以時日,抄得多了,不會寫詩也可以吟得一手好濕。

而這些國有單位,不差錢,虧錢國家也會補貼,也沒有民營企業那麼大的賺錢壓力,能夠用國家的科研經費把研發人員養肥就好了。當然有人說也存在科研腐敗的現象,但是整體方向是好的,誰不想搞出點成果出來光宗耀祖呢。

這些單位也會去抄一下國外同行的東西,說得好聽 一點叫做吸收國際先進經驗,但是作為國家單位,還是要考慮面子的,不能總是抄吧,也要時不時公布一些原創成果出來,不能被別人笑話。

還有一些國內的民營領軍企業,比如華為技術、珠海全志(晶元)、大族激光、瑞聲科技(音頻晶元)、振華重工、腦白金等,在研發方面還是走在世界前列。這就是我為什麼也推薦大家如果不去外企,也可以去國內民營領軍企業。當然也要看這個行業賺不賺錢,那個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再怎麼核心科技,但是白色家電利潤低,進去了工資也不高。我有個朋友在杭州海康威視,一家做安防的公司,上市公司(不過是國企控股),待遇也非常好。

我說的這些中堅力量才叫研發,自己決定將來要做什麼,能做什麼,不做什麼,而不是聽別人告訴你要做什麼。

肯定有人會說IT領域的研發很多公司也是山寨別人,但這個行業的抄還是有技術含量的。功能可以抄,但是代碼要自己寫吧。好比金山的WPS和微軟的office一模一樣,但是裡面的代碼都是自己寫的。

怎麼找優秀的國內研發能力強的企業?

第一、參考一下下面這個回答。

哪些中國品牌在歐美評價良好?

第二、去任何一家股票網站找上市公司資料庫,不管是創業板還是主板,慢慢找,還可以去看他們的財報,你會發現你感興趣的公司的。

另外,昨天講到的一個概念,研發和開發是不同的。

研髮針對的是技術,開發針對的是產品,一般說「技術研發」「產品開發」。

研發就是研發出某一項技術,不一定要有新產品。比如手機的省電技術,研發的時候就只針對省電這個功能,可以在現有的產品基礎上進行研究,測試後如果發現可行,就可以算作一項新技術研發出來,等到開發新一代產品時,就可以用上。

開發是指做出一款新的產品的過程,不一定要有新的技術,比如一年可以推出10款手機,沒有一款有新技術,只是換一個外殼而已,這也叫產品開發。

=====================================================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stehouse


推薦閱讀:

外企中常見的職位如Senior,Staff,Principle等等,尤其是後兩者誰高誰低?還有哪些常見職位?
芬哥談外企系列(九)外企「天花板效應」的另一種解讀
為什麼很多人說「外企毀人」,要「逃離外企」?
英語過六級,進寶潔、聯合利華、歐萊雅是否有戲?

TAG:外企 | 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