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錄取率最低的斯坦福是如何招生的?複雜已不足以形容

近幾年留美申請趨勢越來越激烈,其中斯坦福大學更是連年以低錄取率備受關注,今天這篇文章的目的是讓更多的人了解斯坦福的本科錄取是如何運作的,並由此理解美國大學招生官是如何決定一個學生是否被錄取的。

斯坦福大學2016年本科錄取數據

斯坦福本科招生官如何決定誰被錄取?

簡而言之:很複雜。

我已故的祖母聽到估計要說,「誒呦媽誒。」

很少有話題像「大學招生錄取」一樣,能引來那麼多分析、羨慕、解碼、推測和期盼。在整個美國,申請精英大學的學生像雨後春筍般不斷增加。上個學年,申請哈佛的學生超過了35000名,一起競爭1664個名額。普林斯頓在26498份申請中挑出1291名學生。而在斯坦福,申請者達到了歷史性的38828名,其中2210名被錄取,差不多就是17個申請者中僅錄取1個。在接下來的幾年,勝算就像四合院里午後的陰影,只會越來越窄。

幾十年以前,大學招生其實就一個年輕人,一份紙質申請表,加上一枚13美分的郵票這麼簡單。斯坦福的林肯——高大的Fred Hargadon院長,帶著老一輩的智慧,將厚厚的錄取信發到滿懷希望的父母手中。

Hargadon院長現在已經快80歲了,他在1984年之後就離開了斯坦福。當他2006年在Dinkelspiel 禮發表講話的時候,不禁感慨起現在的招生情況。

「我慶幸我是在那個年代在招生辦工作,」Hargadon說道。「我覺得,10000到15000份申請就已經很多了。去年斯坦福收到了將近23000份申請。我不知道現在的招生官怎麼看完這些材料的。」

從19世紀70年代中期的10000份申請,到2005年的20000份申請,時間跨度長達30年。但現在,申請人數再次翻倍僅花了7年時間。

斯坦佛本科招生和助學金辦公室

申請人數增長的背後有很多原因。一部分原因是品牌意識,以及將「通過能否進入一小部分精英大學」作為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斯坦福的招生官們並不認同這一點)。大學學費的增加,以及對學位價值高低的顧慮,進一步推動了這個現象,導致越來越多的家庭湧向名聲在外且聲譽可靠的學校。 U.S. News & World Report 等對於排名的強調,更加劇了這樣的謬論,招生主任Richard Shaw說到,「就好像如果你不進入排名前25的學校,你就沒前途了。」

以前申請多個學校需要各自不同的材料和程序,現在的學生只需要按一下提交鍵,想申請多少所學校就可以申請多少所學校(只要他們付得起申請費)。Shaw提到各類強有力的助學金項目,也使來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家庭的學生能夠期待那些最好的私立學校,甚至可以支付比去讀公立學校更低的學費。這也意味著申請者的構成變得更加多元,加劇了整體的競爭。

斯坦福招生辦里不再是一個小的招生官群體聚在一起討論每一名申請者。上個學年,學校僱傭了52名員工(院長、招生院長、招生官,還有兼職的閱讀者)來處理所有的申請材料,每份申請材料都包含好幾篇文書、多封推薦信和一份成績單。平均下來,每名招生官會閱讀超過746份申請材料。

如果你曾經對人類的未來有過絲毫的懷疑,那麼去申請一個到斯坦佛招生辦閱讀申請材料的工作吧。你會驚訝於那些聰明、有目標的青少年正在做的事情。Shaw估計,80%的申請者有能力處理好在斯坦福的學業強度。

假設每份斯坦福的申請材料瀏覽15分鐘,招生官一共需要花費9700個小時才能看完所有38800名充滿希望的學生的材料。還要加上一些複雜的材料需要每份花費30分鐘甚至更久。以前每份申請都會被閱讀兩次。但現在,每份申請材料只能被保證閱讀一次,除非你的家人是斯坦福校友,你的材料還是會被閱讀兩次(感謝爸媽)。「在Hargadon的年代,」招生委員會副院長Debra von Bargen說到,「一個人就可以瀏覽完所有材料,或者至少在別人看過之後能再都過一遍。但現在你做不到。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不管是有限制的提前申請REA環節(11月1日-12月15日)還是常規申請環節(1月1日-4月1日),審核過程都是一樣的。招生官們閱讀材料,用斯坦福獨有的、經過實踐檢驗的記憶法做筆記;比如CPE代表著「See Personal Essay(看個人文書)」。在申請季的後半部分,從閱讀材料轉變到做錄取決定。委員會由招生官組成(通常有3人或更多),委員會主席(通常為院長或副院長)召集開會來聽招生官們陳述他們初選出那些候選人的原因,以及他人提出的問題。接下來會有一個投票。如果大部分同意,這個申請者會被錄取;相反,申請者會被拒絕、放在待錄取名單上或是被轉入一個更大的委員會做進一步評估。

委員會系統是一種質量控制的方法,Shaw說到,這防止了招生官個人可能持有的偏見。「我不操控這些結果。招生官們在前端做的工作——真正去了解這些孩子的情況,到最後,我十分確信我們挑出的孩子是異常出眾的。」

現在的學校「並不能真正地了解他們本科學生的組成」,Albuquerque Academy的升學指導主任Ralph Figueroa說道,「他們對於本科學生的了解更多的是根據數據得出的。」但是Shaw認為,區分優秀學生之間的不同,比僅僅看數字和相關的能力,更微妙。

我去到全國甚至世界各地,大家都想要知道被錄取的公式,」Shaw說道,「特別是在美國之外的地方。他們大學錄取的體系更公式化。如果你做了這個,如果你得到了全國考試的某個分數,(被某所大學錄取的)勝算就變得十分之高。

而在這裡就是不那麼黑白分明的灰色地帶。在這裡,Shaw用諸如「思維活力」這類的詞來形容斯坦福對申請者的期待。「這是一個全方位的評估過程,」Shaw說道,「學習成績當然十分重要,但我們同樣希望這個年輕人有熱情,並能夠為我們的社區做出獨一無二的貢獻。我們希望聽到申請者的『聲音』,這十分關鍵。」

「沒有固定的公式,」Shaw說道。即使最完美的考試分數也不能保證你一定會被錄取。恰恰相反,過去5年69%的SAT考到了2400分(滿分)的申請者,沒有被錄取。

此外,申請者並不僅僅在和其他一流學者競爭。他們同樣在和環境競爭。「申請者是否會被錄取並不一定取決於他們做過什麼,他們的品質,他們的能力等,」教務長John Etchemendy說道(Shaw的上司),「這還取決於當年申請者中佔上風的那群人的總體情況。所以可能有的年份,會吹奏大號也許就能讓你脫穎而出。而另一年,我們可能已經有5個比你大號吹奏得更好的學生,我們不需要再多收一個。」

正如斯坦福橄欖球教練David Shaw(94屆學生)不僅僅要簽下四分衛,他要建立一支隊伍。Rick Shaw也是這樣。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強調「整體性」。斯坦福不僅僅想要格外優秀的學者,同樣想要招進來一個已經初具雛形的學生群體,這裡面有來自各個地區、不同經濟背景和特長的學生。

「當(斯坦福)錄取學生的時候,」Wesleyan大學招生官Figueroa(曾在《守門員》一書中有記載)說,「你可以看到他們並不是在錄取數字。他們在錄取人格和才能,是對學校的未來可能貢獻——雖然第一眼看去可能並不那麼明顯。我從我自己輔導申請斯坦福的學生中能夠最直接地看到——誰被錄取,誰不被錄取。」

Shaw承認,評估中有部分是主觀的,這也使得拒絕一個非常出色的申請者,比錄取這個學生要困難很多。「我們無法錄取一些非常出色的年輕人。每個做出決定的人都對這樣的結果感到沮喪。這不僅僅是以前的孩子會遇到的問題。我唯一的安慰是,我知道這些孩子將來會發展得很好。他們可能會沮喪一段時間,但他們最終會進入一所很好的學校,並有相當出色的表現。

說到這裡,有必要再給大家補充一些關於美本申請的兩大誤區,希望各位科學應對申請中的問題,以下內容整理自:WE留學生,作者Sheila Yao。

誤區1:招生官評估材料,會偏重於其中某個因素?

當你接收的留學信息越來越多,你應該會感到迷糊:有的說招生官最看重的是學生的課外活動,有的說最看重的是個人陳述(PS),也有說校內的平時成績才是最重要的……不一而足。

美國大學升學指導協會(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 Admission Counselling, NACAC)是美國高校錄取最權威的指導機構。該行業大佬成立於1937年,麾下有全球超過15000名專家提供服務。下圖是該機構2015年提供的數據,關於高校招生對各項申請材料的重視程度。

這張圖表示的是參與調查的學校中,認為某項因素「非常重要」、「比較重要」、「一般重要」、「不重要」的學校比例。

根據上圖可以看出:

84.8%的大學認為對於國際學生而言,英語能力考試的分數是相當重要的,其次是大學預備課程成績(77%),所有課程的成績(64.1%)和課程難度(56.8%)。

次要一些的因素還有SAT/ACT的考試成績和文書寫作。

但事實上,這依然沒有辦法給我們一個統一的答案。美國有超過4000所高等院校,這些學校在規模、使命、財務狀況、科研水平各方面有非常大的差異,招生的思路和方法也自然不同。

拿文書寫作來說,私立學校比公立學校更重視文書,而規模小的學校比學生規模大的學校更重視文書,錄取率低的學校也更重視文書。這種現象的產生,可能是由於以下幾點因素:

1.越是申請人數多、錄取率低的學校,越是有資本去挑這些軟性的條件,學術能力達標的學生佔到申請人的相當比例,怎麼從中選出最適合我們學校的學生呢?那就看看文書吧。

2.越是規模小的學校,比如文理學校,校園社區越容易有獨特的氣質和文化,他們希望尋找和自己氣質相投、價值觀接近的學生,這些主觀的信息無法從枯燥的數字中得到,因此只能看文書。

這些差異都不是可以一概而論的。

待誤區2:有一種公式,可以計算申請美國大學的競爭力?

例如這個:

學生「錄取指數」 = 就讀高中(0-4分) + 課程難度(0-21分) + 年級排名(0-3分) + 平均成績(0-16分) + SAT成績(6-25分) + 國家榮譽學者決賽者(0-3分) +申請論文(-3-5分) + 推薦信(-2-4分) + 課外活動(-5-30分) + 種族多元化(-3-5分) +體育活動(8-40分) + 超級錄取(40分) +紅包項目:[父母(3-8分)+家住遠處(3分)+教練徵召(5-10分)+極其特殊(3-5分) ]

我們不建議學生與家長用這種逐項打分相加的方式計算自己被美國大學錄取的概率,原因有三。

1.上面提到的GPA、排名、課外活動、推薦信和文書等,都是美國高校招生官評估申請人的考慮因素,但是這些因素之間卻不是「簡單相加」的關係。很多在錄取時採用整體評估(holistic review)的高校表示:高中成績、標化分數、課外活動、推薦信、文書這五類材料,每一類都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申請人的特質:申請人的學術能力如何?課餘時間都做些什麼?是個怎樣的人?在社群中扮演怎樣的角色?這些因素之間沒有相互替代的關係。

2.「申請競爭力」不是一個絕對概念,而是相對概念,衡量的是申請人和當年其他所有申請人相比,是否具有競爭優勢。除了常年招生、先申先錄(rolling)的學校,一般學校招生官是要等了解當年申請人的整體面貌後,才做最終錄取決定的。所以你的「申請競爭力」不僅取決於自己,還取決於當年和你競爭的小夥伴。這當然是算不出來的。

3.招生官的著眼點是學校學生的整體構成。大學希望自己的學生群體具有多樣性,希望招收來自不同社會、經濟、文化背景,具有不同興趣、愛好、特長的學生。這樣一群人湊在一起才有意思,這種差異性本身也具有教育價值,有助於培養同理心和包容性,碰撞出思維的火花。這種關於「多樣性」的考量也不是「申請競爭力」可以簡單涵蓋的。

總而言之,大學申請受很多因素影響,有些是個人無法控制的,因此也無需憂慮。想要提高「申請競爭力」最好的方法是:在準備申請材料時,發出自己的聲音,展現最好的、最真實的自己。

From:InGenius Prep(ingenius-prep),WE留學生(WorldEducation)


推薦閱讀:

如何被斯坦福大學錄取?
同是理工名校,斯坦福和 MIT 的風格有什麼區別?
去斯坦福大學讀書的要求是什麼?
所謂的人工智慧時代,對我們工作的衝擊將會有多大?

TAG:斯坦福大学StanfordUniversity | 美国大学 | 留学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