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愛之旅第一站:洗手的學問
洗手是蒙特梭利非常重要的一項活動。
蒙特梭利最開始教孩子洗手的動機是讓那些貧民窟的孩子們養成衛生習慣。學醫出身的蒙特梭利很清楚洗手對於健康的重要性。當時沒有自來水,蒙特梭利就教孩子們用水罐打水,倒到水盆里,然後把手打濕,抹上香皂,搓出泡泡,用水洗掉泡泡,再用毛巾把手擦乾,最後倒掉髒水。後來發現孩子們愛上了洗手。有的孩子一天能洗上十幾次!洗手這項活動就成了蒙特梭利最重要的保留項目之一。
時間飛逝。轉眼到了一百年後的現在。
我女兒一歲半左右的時候,每天最喜歡的事情就是站在水槽前打開水龍頭洗手。我也由著她自己洗。過了半個小時,回去一看,小傢伙還在洗手!衣服當然早就打濕了,趕緊換吧。
洗手究竟有什麼魔力呢?我那時候還沒有學習蒙特梭利,對於孩子的這個行為雖然是給予了支持,但是心裡總是一團疑惑。
前幾天,兩歲多的兒子站在水槽前為我解開了這個迷。他用小手使勁擠出一點洗手液接在手心裡。然後兩隻手對搓,起了好多白色泡泡。他再把小手放到水龍頭下讓水沖走那些泡泡。他一邊沖,一邊扭頭對我說,「媽媽,水衝掉泡泡,好興奮的!」我頓時明白,原來孩子們洗手並不是出於把手洗乾淨的目的,而是在體驗一種興奮感。小傢伙一個人反覆地搓泡泡洗手,大概過了半個小時,才終於帶著滿足的表情結束了他的洗手活動。
孩子認識世界的角度和大人不一樣。對於大人來說,洗手的目的就是讓手乾淨起來。所以大人會考慮幾個因素:什麼時候才需要洗手(一般是手太髒了,或者是飯前便後),手是不是洗乾淨了(考慮洗手的成效),有沒有浪費水和香皂(考慮洗手的經濟成本)。
對於孩子來說呢?事情完全是另外一個樣子。他們不會考慮洗手的目的,也不關心手是不是真的洗乾淨了,更不會計算經濟成本。對於他們來說,洗手是一個讓他們興奮的遊戲。洗手液放在手上居然就能搓出白色的細膩的泡泡!這些泡泡居然那麼輕易就被水沖走了!這簡直讓他們興奮不已。
從大人的視角出發,的確很難理解孩子。洗乾淨就行了,別浪費水了!小心衣服打濕了!
然後就把孩子抱走了。
孩子呢?沒有辦法表達自己的感受,更不可能和大人談判。他們除了掙扎哭鬧,表示抗議,再想不到別的法子了。
蒙特梭利和一般的大人還真是不一樣。她給予了孩子自由和尊重。看到那些孩子那麼喜歡洗手,她沒有因為擔心浪費而去阻止,反而更加仔細地觀察和思考。她發現孩子在完成整個洗手的過程中,往往注意力高度集中,動作很有秩序,變得越來越協調。而且通過反覆練習,孩子們從一開始需要協助很快就可以自己獨立完成了。對於大人來說,洗手是一種健康的生活習慣。對於孩子來說,洗手則是在幫助他們訓練注意力和協調性,培養他們的秩序感,幫助他們獲得更多的獨立。
於是在蒙特梭利的教室里,洗手這項活動的直接目的是:培養孩子的秩序感,協調性,注意力,和獨立性。學習如何洗手,反而成了一個間接目的。
回到我兒子的例子。他自己觀察到了泡泡從產生到被沖走的整個過程,體驗到不可思議的興奮,於是反覆操作。這不正是我們希望孩子所具有的觀察力,實踐力,和專註力嗎?他從一開始怎麼也擠不出洗手液到後來可以輕鬆擠出來,不正是動作協調性的進步嗎?他這段時間比較粘媽媽,但是在整個洗手的過程中,他根本忘記了媽媽的存在,只是專註於這項活動。他可以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得興奮感和滿足感,這不正是邁向獨立的一步嗎?
原來洗手對於孩子的成長可以起到那麼重要的作用呢!
蒙特梭利的洗手教具一套包括水罐,水盆,毛巾等,品質稍微好一點的都要五六十美金。我花1美金買了一瓶洗手液放在水槽邊。在孩子洗手的時候提醒一下,把水關小一點。算下來,持續了半個小時的蒙特梭利活動成本大概是20美分。超值了吧!
有時候事情就是這麼簡單。稍微改變一下思維方式,我們就可以從蠻不講理的家長變身為蒙特梭利家長。
註:孩子兩歲左右可能就開始想要自己洗手了。如果不想看到孩子打濕衣服,可以給孩子添置一件防水圍裙,或者在孩子和水槽中間隔一塊干毛巾。
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歡迎大家繼續收聽我的泡泡屋-蒙特梭利 【泡泡屋-蒙特梭利】最新2016所有節目mp3在線收聽下載-荔枝FM
歡迎大家加我的微信 ikids885,加入我們的蒙特梭利愛之旅。
推薦閱讀:
※不注重這方面的學習,孩子難成大器
※我為什麼要聽話?聽誰的話?
※父母偏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美國式家庭教育,從來都不是一個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