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吐槽——順帶談談心理諮詢的一些行規
(圖片截自《搞笑漫畫日和》第一季)
這回咱的主要工作是吐槽。
非常感謝@真實故事計劃 最新一期的專欄心理病人-知乎專欄提供的精彩範例。
接下來的話會全文引用該故事,我會在覺得需要的時候停下來給出自己作為心理諮詢師的意見。希望享受閱讀連續感的讀者嚴重建議先去原鏈接處閱讀原文。
-------------------------------------------割-----------------------------------------
一
我今年32歲,曾經是一名心理諮詢師。大學心理系畢業、通過從業資格考試後,我到上海從事心理諮詢工作。工作的第二年,單位同事將一位女生轉介給我諮詢。
槽點1:不管現在的職業如何,從事過心理健康服務的人員都應該遵守行業保密原則的約束,在沒有獲得當事人同意(未成年人則需要在此基礎上獲得監護人的同意)的情況下不能公開任何關於當事人的相關資料,包括個人信息、諮詢、呈報督導中談論的內容以及諮詢本身等相關信息。這些信息不管隨後從業者有否離開這個行業,都應當維持保密狀態。如果故事純屬虛構,則需要著重說明,例如像李松蔚老師就在其專欄-潛台詞那樣,在專欄介紹里標明「所寫的諮詢案例均為虛構」。(當然,考慮到後面的猛料,這位前諮詢師也不像是有職業操守的主)
她叫莉莉,是音樂學院的女生。莉莉長相甜美,很有氣質。我判斷她並沒有嚴重的精神異常,她的不快樂只是由於生活環境造成的。為避免她產生更大的壓力,我沒有強迫她進行改變,諮詢多半是隨便聊聊天,我坐在她身旁,聽她講自己的故事。
- 槽點 2:「心理諮詢就是隨便聊聊」,大概可以和「諮詢就是催眠」,「諮詢就是給給建議」組成常人對心理諮詢的三大誤解。這三個說法的背後傳遞著對這個行業的三個幻想:1、心理諮詢很容易做,屬於騙錢的行當;2、心理諮詢很神秘,諮詢師擁有能讓人不付出不努力就能夠好的魔法,來訪者只需要躺著睡一覺就可以了(無痛人流既視感?);3、個人的痛苦總會有應對的方法,理智上的努力就可以解決(包括情感在內)的所有問題。
莉莉家教很嚴,從小被父母逼著學習小提琴。她童年生病,在打針時掙扎,母親沒安慰她,反而呵斥她,打了她耳光。她參加小提琴比賽得獎,獎金也被父母收走。莉莉與父母缺乏信任,生活中累積的壓力無處排解。
來訪者單獨面對心理諮詢師,這本身就是一種暗示。來訪者往往陷於苦悶,而心理諮詢師是難得的傾訴對象,容易使來訪者獲得滿足,進而對諮詢師產生好感。根據職業規範,一旦諮詢對象出現「移情」(愛上心理諮詢師),諮詢必須立即中斷,並將來訪者轉介給其他諮詢師。
槽點3:「移情」(Transference,另一更準確翻譯為轉移)屬於精神分析理論下的概念,最早的定義為「無意識內容向前意識領域的入侵現象」。根據《心理動力學心理治療簡明指南》上的分類,移情通常的通常含義有二:
- 「人們通過在情感上重現他們過去關係的重要方面來構建他們現在關係」的行為(經典理論)
- 「當個體遇到新的客體(Object)時,新舊客體表象(對舊人的腦內形象和新人的形象)在心理上連在一起,使得最初指向舊客體表象的情感體驗投注到了新的的客體表象上」(客體關係理論)
正如人們的生活和人際經驗有愛有很,諮詢工作中的移情現象也有正性負性之分。按照弗洛伊德的假設,心理工作的過程是來訪者從正性移情向負性移情遷移,最終通過對移情進行詮釋消除移情的過程。對當代的心理工作者而言,圍繞移情的工作不再像過去那樣刻板,單核心的方針並沒有改變:面對移情現象,需要做的並不是直接的應對(滿足或者拒絕),而是探索現象背後的意義,通向對來訪者以及咨訪關係互動的理解。
莉莉第四次來訪,我們正在聊天時,她突然起身,撲上來抱住我。她抱得越來越緊,落下眼淚。我並非不心動,這是我第二次和女孩子擁抱——上一次是在大學裡和唯一談過的女朋友,她不久就被別人追走了。
槽點4:關於肢體接觸,行業的倫理準則是:儘可能減少非必要的身體接觸,以確保從業者遠離侵犯來訪者利益的行為。這裡面的「治療必要性」在不同的諮詢取向里會有較大差別,但有兩條紅線:1、接觸行為應該在雙方充分討論和同意下進行,討論內容包括行為的意義和可能會帶來的影響;2、嚴禁任何性接觸。
槽點5:在諮詢過程中,來訪者言語表達以外的任何未經探討就做出的行為屬於「見諸行動」(Act Out)。作為諮詢師,這是需要儘可能避免以及優先工作的部分。一般來說,見諸行動的發生有可能是來訪者日常行為模式在諮詢情境下的再現(即一種移情的呈現方式),也可能是因為前期工作當中自身的訴求並沒有得到諮詢時的關注和重視,缺乏討論和探索的空間,以至於要通過行動來表達。
諮詢師自身的心動屬於反移情(Countertransference),屬於重點工作的內容。關於反移情的處理,有興趣的可以參考我的一篇回答。
我一動未動,一直等到莉莉鬆開我,重新坐下。我向她解釋心理諮詢的職業規範,拒絕了她的示愛。她變得憤怒,質問我:「你們心理醫生表現的友好,都是職業所需的虛偽嗎?」
我明白她此刻的震怒,但出於職業要求,我不得不拒絕她。我把莉莉轉介給鄭姓同事,從此再沒和她碰過面。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偶爾會想起莉莉,想她抱著我時的溫熱感,猜測她的心情是否好些。半年後的一天,莉莉的父親帶著許多人闖進我們單位,進來就問姓鄭的在哪裡。鄭姓同事沒能逃脫,被人在辦公室里捉住一通暴打。新來的同事準備報警,被領導攔住。出事以後,單位的反應很迅速:開除、撇清界限,同時給莉莉賠錢私了。所有同事對此事閉口不談,彷彿事情不曾發生過。原來,在我轉介之後,莉莉又一次移情「愛上」鄭姓同事。鄭玩弄她,莉莉懷孕後,鄭不願負責,逼她做了流產。鄭被打得破相,丟了飯碗,拘留一天半接受調查。由於發生關係是自願的,他最終沒有受到法律上的懲罰。
自覺無法處理移情反移情的時候進行轉介確實是最好的做法。這裡提醒下,隨著精神衛生法的出台和細則的完善,哪怕是「自願」情況下的性行為,諮詢師仍需背負相應的法律責任。
聽說這事的時候,我腦子裡天旋地轉。我想起那次莉莉抱著我的情景,她溫柔的身體、脖頸間的氣息,多麼美好的女孩子,現在被一個畜牲毀了。
我感到後悔,假如當初我沒有中斷莉莉的諮詢,她就不會受到這樣的傷害,至少我還願意認真和她戀愛交往。我的腦海里閃過一絲惡念:假如我沒有拒絕莉莉,我是不是就能和她親密接觸,佔有她的身體?我為莉莉心痛,也為我的「錯失」心痛。
槽點6:轉介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轉介的諮詢師對於需要轉介的來訪者有相應的義務:包括幫助來訪者找到適合的轉介諮詢師,向來訪者提供切實的轉介資源,對轉介對象是否有能力勝任與來訪者的工作進行合理評估等等。看到這樣的一個轉介結局,不禁讓人思考:這樣的轉介是真正負責的表現,還是迫於移情反移情壓力下未經謹慎考慮的逃離行為?
二
作為單身男性,我很難抑制對漂亮女性的幻想。我的職業中會遇到一些年輕漂亮的姑娘,她們大多有著可被利用的性格缺陷。當發現我有能力去引誘她們,並且不會受到監督、懲罰的時候,我的行為開始失控了。
後來面對來訪女孩黃帆的時候,我沒有拒絕她的移情。甚至可以說,是我誘導她喜歡上我的。黃帆個子高挑,留著短髮。她在上初中時遭遇性侵犯,留下了心理陰影。我意識到了她的問題:缺少溫暖、關愛,生活中難以信任他人。第二次諮詢的時候,我有意對黃帆說:「由於來訪者在生活中缺少關懷,而心理諮詢師卻表現出耐心、尊重,這使得來訪者容易喜歡上諮詢師,你要避免這種感情的產生。」在有些性格的人當中,心理暗示往往會產生反的效果,比如在考試時反覆默念不要緊張,反而會越來越緊張。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稱職的諮詢師不會刻意提及這一點。我把黃當成了試驗品。她一周來一次,我偶爾和她聊起對於戀愛的看法——她從未談過戀愛。我一步步地用暗示的語言引導,但從不明說。我不告訴她自己對她的態度,只是重複提起:「如果你對我有什麼特殊的感情,應該盡量剋制。」諮詢到了第三個月的時候,黃帆剋制不住了。她說我很溫柔,能耐心地傾聽她的心聲,覆蓋她過去的創傷。她問我:「我想抱抱你,可以嗎?」我點了頭。雖然我突破了職業的規範,但我最初是認真地對待黃帆的。我試圖照顧她的生活,讓她搬進我租的房子里。我們戀愛的兩年中,黃帆心境好了許多。第二年末,一件事將她的狀態打回到從前,甚至更糟——我和另一個來訪女孩小容的私下簡訊被黃帆看到了。小容很年輕,模樣漂亮,我們先是相約一起吃飯,第二次則是看電影。
黃帆拿著手機問我,我一再道歉,保證不再犯。她平和下來,第二天早上我們還在樓下小店一起吃了早飯。我出去上班,下午回來卻發現黃帆搬走了,只留下一張字條:「我把你當作生活的唯一支柱,把生活好轉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卻沒發現你是這樣的人,我錯了。你毀了我的希望。」我不知她去了哪兒,給她打電話也不接聽,我一度以為她會傷害自己。到了半夜,我發現她QQ遊戲在線,就稍微放心一點。後來我們在商店碰到過兩次,只知道她的境況很糟糕。黃帆離開的時候,我心痛了一陣。我確實是喜愛她的,也知道我錯了。可黃帆的話沒能讓我反省。我開始屈從於肉體的慾望,利用職務方便引誘來訪者中的年輕姑娘。從小缺愛的姑娘們對我百般依賴,即我被發現出軌,也能得到原諒。我和小容同居了,但我不再是個忠誠的伴侶。做心理諮詢師的6年里,我共和22個來訪者發生過性關係。我完全享受心理有缺陷的女孩子對我的依賴與順從,再沒和正常的女孩談過戀愛。
槽點7:如果說第一段聽上去還像是一個真實故事的話,這一段只能說是天馬行空了:一方面諮詢師成了一個無所不能的能人、不僅自身富有魅力,而且工作中遇見痴女無數;另一方面這些女孩就像是完全沒有自我保護概念和獨立人格一樣,既沒有對其做法有質疑,也沒有對諮詢師產生過恨意和攻擊。這樣的關係配對,而且是如此多數量的情況下,我只能認為是如同瑪麗蘇小說一樣的幻想了。
順帶一提,在我看更具有真實感的情節是:要麼有來訪者在被甩之後醒悟過來投訴諮詢師,要麼直接在關係中就因為無法被完全滿足的願望而向諮詢師發火走向「血の終末」。
三
心理諮詢行業做到一定水平,除了另立門戶當老闆(需要辦公場地,在上海費用高昂),沒有高階的職位可供提升。有經驗的老醫生可能一眼看出疑難雜症,一個人頂十個人的用處,掙到十份錢。心理諮詢師則很難做到,新人老人做著同樣的事,掙著差不多的工資。我感到自己沒有上升空間了。前些年裡我一直以為房價要跌,沒敢貸款買房子。沒想到上海的房價在不斷上漲,我攢錢的速度永遠也跟不上。年近三十,沒有自己的房子,讓我感到很焦慮。
槽點8:雖然說諮詢師是一個不可能掙大錢的的職業,但是如果感覺自己已經接近工作的頂端,按照業內平均收費,一年工作1000個小節來算,我想不至於在購房或者生活上有太多壓力。
小容還在上大四時,我們租住在上海遠郊的奉賢南橋鎮,離她的學校挺近,但我上班卻要乘車一個多小時。那裡房租便宜,一月只要1500元。
小容畢業工作後,一切物質拮据造成的危機都開始爆發了。小容從事會計行業,她的收入很快超過了我。工作把她的性格磨得幹練、強勢,她不再對我有強烈的依賴。生活里的困難也在消磨我們的情感:我和她要擠上公交車過黃浦江,再乘輕軌、地鐵去市區上班。路上總共一個半小時,下班還要這樣回家。有一天晚上,小容發簡訊跟我說,不用去她的公司等她,她搭同事的車回來。回到出租屋裡,小容說坐車真是太棒了,她再也忍受不了天天擠在地鐵里了。她提議去市區租一套房子,那樣會方便很多。可是那意味著我每月收入的多半都要交付房租。我對她並非百分百投入,還考慮著攢錢買房子,不願犧牲太多。我沒答應,小容也沒有多說什麼。那一刻,我知道我們對待彼此都已不認真了。加之積累的不滿,我們很快分手。
槽點9:所以,上一段還披荊斬棘的超人主角現在立馬變窮屌絲了。
四
上大學時我學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科學家要研究抑鬱症的病理和治療方法,首先要批量製造患抑鬱症的動物,譬如老鼠、猴子等。科學家在動物的籠子外面放很好的食物,給籠子里投喂很差的食物,持續一段時間,動物便「抑鬱」了。
槽點10:可能我讀的是假學校吧,和抑鬱症有關的動物實驗我只記得習得性無助的電狗實驗和猴子的依戀-創傷實驗。
我以為可以憑著工作掙到錢,買房子,定居下來。可事業上的天花板讓我看不到未來。房價的增長讓我連貧民窟一般的破房子也買不起。在我原本認為還算體面的職業里,我做了太多不體面的事情。
現實和理想的差距巨大,和小容分手後,我患上了抑鬱症。楊璐是後來的一名來訪者,她長相普通,沒有什麼特殊之處,性格上也沒有什麼嚴重缺陷。她在成長過程中缺愛,所以對我很依賴。在身患抑鬱的日子裡重獲依賴,這讓我很受用。2013年的時候,我再次誘惑一名女性來訪者發生親密關係。後來,她偶然和其他心理學專家聊天時,提起了我們的關係,專家告訴她這是違反職業規範的,說:「他是個敗類,他在玩弄你。」女孩拿著聊天記錄質問我,並向事務所告發了我。
事務所讓我自己提辭職,否則會將事情曝光。我不想和鄭姓同事一樣身敗名裂,識趣的離開了公司。
槽點11:所以所謂的事業天花板就是說一個心理專業畢業的從業者6年來不思進取從未有過進一步的進修學習,不反思自己的從業問題硬說行業沒有前途;而面對自己的職業沒有半點尊重和敬畏,隨意剝削和利用來訪者。如果硬要說這是什麼性格,這種將人情淡漠到這種程度且隨意剝削和踐踏他人情感的情形我只能想到反社會人格。然而這樣一個反社會人格居然會為、買不到房與女友分手而患上抑鬱症......
槽點12:這裡不得不提一下機構的問題。作為機構的負責人,機構下的諮詢師是否勝任、有沒有在進步、是否有系統受訓和接受督導等等,都應當是機構優先考慮的,尤其是涉及到倫理層面的問題更是分分鐘讓機構倒閉的重大事件。我很難想像這樣一家在過去已經經歷過類似的問題之後不思進取,沒有任何進一步反思和監管行動的機構居然能屹立多年而不倒。
我騙楊璐說是主動辭職,因為整天接觸心理不健康的人,太壓抑了。
離職後,我去培訓機構學了http://ASP.NET,在一家創業網站做程序員。工作忙了起來,可對我來講,越忙碌,心裡越好受些。
槽點12:這植入廣告簡直猝不及防......
似乎這些話也騙過了自己,我有了洗心革面的念頭,趁著楊璐還不知道,戒掉惡劣行為,認真地對待她。我希望有個平凡的家庭,有個妻子,和她平淡地度過剩下的人生。
2015年底,我和楊璐結婚了。婚禮現場,我莫名想起高中時班上的一個女孩,她一頭長髮,皮膚白皙,成績也好,在我心中堪稱完美,可我從未得到過她。我也沒有過真正的愛情。我看了看妻子,心裡開始痛苦起來
槽點13:所以哪怕故事到了最後,主角也並未真正的進入過這個行業,不管是作為一個未履行職責的諮詢師,還是作為一個未被療愈的病人:如果諮詢師在從業開始有在接受系統的受訓,那麼自然能夠明白移情和反移情的處理原則,思考自己行為背後的動力和影響;如果諮詢師有在接受督導,那麼在諮詢師自己覺察到不妥或者來訪者投訴之前,督導就會捕捉到其工作上的問題(這是可以做到的,哪怕諮詢師在督導中有所隱瞞)而得以在前期就進行干預;如果諮詢師內心真的認可這個職業,那麼在自己感覺焦慮、不安、情緒起伏的時候就會考慮接受屬於自己的個人諮詢,他的諮詢師將有機會幫助其更好地理解當下的處境、與過去的聯繫以及如何面對眼下的困難,而非一味地通過剝削他人滿足自己。
讀到這裡的各位,我衷心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多少幫助到你對於心理諮詢的過程、倫理以及從業者的正常狀態等等有更加清晰地認識,下回看到這樣的故事還能去「怎樣裝內行」一類的提問里寫個回答。
(初稿於2017-04-12)
推薦閱讀:
※徐凱文的 Live——倫理困境,諮詢敗局
※心理諮詢師在日常寫作與準備論文報告時,如何履行保密原則?
※「線上心理諮詢」在諮詢倫理上存在哪些難以解決的問題?
※《誰在污名化求助者》(1)兼回復@極樂以及@佘炤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