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清楚自己的興趣所在,哪有那麼難?

找工作難嗎?

不難,隨隨便便投份簡歷都有人要。

找一份高收入高回報的工作難嗎?

不難,只要我願意,花點心思不是不可能。

那你為什麼還是一隻失業狗,還在這兒聽我扯淡?

因為我想要的是一份逞心如意的工作,高收入高回報都不是重點,最最最關鍵的是:要有趣!

啊?那你覺得什麼才是有趣的?你對什麼感興趣?

額,其實我也不知道......

......

好吧,這便是我們生活當中常常碰到的那類人,不停地換工作,不停地找工作,一直都找不到工作,一直都搞不清自己到底想找一份什麼樣的工作。

為什麼會這樣?

一、為什麼現在很多人都痴迷於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因為他們都閑的蛋疼,沒有事干。

接下來送上一段心靈溫暖,不喜勿看。

「怎樣判斷出自己的興趣所在?」這其實並不是關鍵,關鍵在於之後一句「從而發自內心地從事相關工作」。

原題在這兒:怎樣判斷出自己的興趣所在,從而發自內心地從事相關工作? - 關愛失業狗人士的回答 - 知乎

發自內心地從事相關工作,才是真正的需求。

為什麼會有找一份「發自內心地工作」這樣的念頭?

答案其實很簡單,不快樂!現在的工作不快樂!

我們絕大多數人只是為了工作而工作,就如同兒時上學一樣,為了上學而上學,都是被逼的!

現在終於長大了,要掌握自己人生的主動權。

可面臨的現實問題是,可供我們選擇的工作好像就那麼一點?

哎,兒時沒得選,長大選不了。

這是其中一小撮人,另外一大群人真正的痴迷的原因真正在於:

他們認為只有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才更容易成功;

只有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才不會拖延,才能夠有足夠的動力堅持下去;

只要能夠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現在所面臨的一切困難都將迎刃而解......

這些才是「找興趣」大軍的主流所在,對此我想對他們說:不用找自己的興趣所在,你找不到的,找到了也堅持不下去的,一輩子都只能在找興趣當中徘徊......

做一行,愛一行,才能解決這個問題所在。

做好了,你就喜歡了;做成了,你就有興趣了;有大量反饋了,你就成功了。

剩下的還有很小很小一部分人,

他們有可能是迷茫的大學生,「第一步」對他們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他們有可能是工作數年的小白領,頻繁的換工作讓他們無所適從;

他們也有可能是時間恐慌者,已經沒有太多時間和精力來做過多的選擇了......

......

每個人都想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每個人都很難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原因在於試錯成本太高了,無一例外。

二、興趣,不是你以為的「興趣」。

前些日子收到一條私信,一名大學生說他對骨科器械商感興趣,問我值不值得去做。

我問他為什麼想去做骨科器械商,他告訴我骨科器械商很賺錢,醫院、公司雙份工資,每月穩定收入2-3萬,並且時間靈活,有手術,才上班......

聽他一說,我知道這事兒肯定沒戲,不緊不慢地回了一句:如果你真的對這個職業感興趣,我建議你全方面了解之後,咱們再好好聊聊。

於是,他再也沒有回復。

大約兩周之後,我忽然想起這事兒,問候了一聲:嗨,XX,最近怎麼樣,有沒有去做骨科器械商?

3天後收到了他的回復:最近還好,我對骨科器械商不感興趣了......

我問他為什麼,他告訴我說:做器械商需要相關專業,他專業不對口;入職培訓大概3個月,期間只有基本的生活保障,這點很難接受;手術的流程很麻煩,需要XXXX;而醫生上班,他就上班根本就是瞎扯,術前準備就得XXXX......

那麼你接下來打算做什麼呢?

我對新媒體運營好像更感興趣.....

......

很有趣,對不對?

他所感興趣的不過是這個職業的收入和時間安排而已,這感覺叫做"愉悅".

興趣,大多源自未知以及不確定性。

愉悅,大多源自已知以及確定性。

這根本就是兩種不同的情緒,甚至是兩種相反的情緒。

比如,性愛人人都有興趣,如果讓你去日本當主角,你不一定願意。

同理,歌手很多人感興趣,但是聽說歌手忌口,要你放棄火鍋龍蝦,你不一定願意。

網路主播很多人感興趣,但是聽說主播需要崗前培訓,還得飽受污言穢語,你不一定願意。

千萬不要把「愉悅」當做「興趣」。

三、兩個問題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1. 假如全世界所有的工作收入都一樣,你會選擇什麼工作?
  2. 如果你只有10年的壽命,哪些沒做的事情會讓你覺得特別遺憾?

01.假如全世界所有的工作收入都一樣,你會選擇什麼工作?

聽了那麼多道理,依舊找不到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原因在哪?

答案是:現實的誘惑實在太多了!

教師,一直是我兒時夢想,但是:

新媒體的收入好像比教師的工資高,我喜歡做新媒體;

IT工程師的待遇好像又比新媒體的好,我更喜歡搞IT;

搞IT好像又不能達到創業者那般高的成就,看來最適合我的還是創業......

最後,我們開始懵逼了......

如果按照馬斯諾需求理論來講,你應該選擇一份滿足生理需求的同時還能滿足安全需求的工作,最好還能體驗出外界對我的尊重。

那麼你為什麼不貪心一點,把最終的自我實現也加上?

這不印證了出任CEO,贏取白富美,從此走向人生的巔峰嗎?

想想,一點也不激動,壓根兒就激動不起來。

因為這不現實,對於當下的你那只是個幻想。

因為馬斯諾需求理論根本不能幫你找到你的興趣所在,它最大的作用其實是樹立目標,它只是幫你找到自己想要的,而不是想做的。

然而想要的太多,能做的太少,我們不得不再次陷入迷茫。

這時候,一個回歸本質的問題顯得至關重要:假如全世界所有的工作收入都一樣,你會選擇什麼工作?

試想一下,如果每份工作的收入都一樣,都是1萬塊錢,那麼還有多少人會選擇創業?

如果做教師、做新媒體、搞IT都和王健林一樣,是同樣的福利和待遇,你會選擇去做王健林嗎?

鬼才願意四點鐘起床呢!

這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才會浮現:

  • 還是做畫師吧,畫畫一直都是我的愛好,我想用畫來記錄這個世界。
  • 做回教師吧, 傳經佈道才是我的意義所在。
  • 音樂才是我的夢想,I want you.
  • ......

真正感興趣的,不就這樣清晰了嗎?

清晰了之後,你會採取什麼行動呢?

02.如果你只有10年的壽命,哪些沒做的事情會讓你覺得特別遺憾?

關於你的生命還剩XXX系列,我搜索了知乎答案之後,發現了其中的秘密。

這些回答大概都是這種類型:陪家人、陪朋友、陪愛人;全國飛、全天吃、全球玩;做好事、散財產、自然死以及捐腎、捐肝、捐遺體等等。

他們其實都有一個共性:與工作無關。

這是因為剩餘時間思考人生大法不管用嗎?

不是的,你會發現1天、7天、30天甚至是1年,實在是太短了,完全無法在工作上對你有所啟發。

重要的事情那麼多,哪裡還輪得上想工作啊!

十年,才是一個合理範圍,除去「寫遺書」「陪家人」以及「吃喝玩樂」以外,至少還會剩餘5年,這時候你必定會面臨一個問題,剩下的時間該怎麼度過。

是悄無聲息的離去,還是留下存在的痕迹?

這餘下的時間,才會有你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於是你會想像,5年時間,到底能做些什麼呢?

做一名導演,用電影的方式記錄下我的存在?

做一名畫家,5年內一定要舉辦自己的畫展?

做一名作家,把剩餘的時間都寫在書里......

......

這才是一個反向逆推的過程,這樣你真正想要的、你的興趣、你想到達的目標不都清晰了嗎?

現在,你最需要做的事情是:把以上內容梳理出來,細分至每個月每季度,不要浪費一絲時間。

總結:

  • 不要把「興趣所在」當作逃避的介面。
  • 興趣與愉悅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感受。
  • 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只需兩個問題:

  1. 假如全世界所有的工作收入都一樣,你會選擇什麼工作?
  2. 如果你只有10年的壽命,哪些沒做的事情會讓你覺得特別遺憾?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會有人把孩子看得比自己事業還重要?
什麼因素導致鄭和達不到哥倫布的成就?
一會兒不學習就有一種罪惡感怎麼辦?

TAG:兴趣 | 事业 | 职业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