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港文化遺產連載】之十 縣東街天主教堂

不提遠古,只提近代百年激蕩的社會風雲,貴港不可複製,不可更改的地理位置,讓她成為了軍事,交通,經濟,商業的重鎮。上述羅列的幾個重鎮所帶來的副產品。一個份量極重的副產品,卻是一段現在幾近無人提及的一個歷史往昔,即貴港曾是天主教在廣西地區的傳播據點、橋頭堡及大本營!

曾經有一位目睹過縣東街天主教堂主體原貌的網友給筆者感嘆留言:如果位於大東碼頭的那座精美絕倫的粵東會館與這座氣勢恢宏的法式天主教堂能夠一直保持至今的話,貴港絕對是無與倫比的歷史文化名城!

確實,如果代表本土文化源頭的西甌與南越交融的羅泊灣一號漢墓遺址當初能夠進行原址保護;如果代表粵商為逐利而溯江西進的水源街粵東會館能夠倖免於橫掃牛鬼蛇神的浩劫年代;如果代表西方宗教的縣東街天主教堂能夠屹立至今的話,貴港絕對可以秒勝廣西省內任何一座城池,包括曾經的省會桂林,包括現在的首府南寧,以及昔日桂省水上門戶梧州在內,因為它們均無法同時坐擁上述三個標誌性建築物所代表的背後內涵:悠久的土著越人歷史淵源,無粵不商的經濟開發史,以及西方外來宗教所共同組成的多元融合文化。

光緒初年,法國人已將天主教滲透傳入廣西,並於1879年率先在西林縣、凌雲縣、上思縣、貴縣四個地域建立了天主教堂,其中上思縣天主堂為主教府。在貴縣縣城建立天主教傳教據點後,法國人先後在橋圩、八塘、覃塘、東津、根竹等地建立傳教點,從光緒初年至民國初年不到四十年時間裡,貴縣幾成廣西天主教傳教活動的中心,縣城、覃塘、黃練、東山、八塘、三塘、根竹等鄉鎮遍布天主教堂,教徒多至二千餘人。

1890年,廣西主教府從上思縣遷往貴縣。傳教士便以貴縣為基地,逐步向桂平、武宣、象州、荔浦和永福等地傳播。1899年,廣西主教府又由貴縣遷至南寧,貴港便結束了其作為主教府所在地的十年歷史,在這短暫的十年主教府基地使法國人將天主教傳入廣西的努力達到了一個高峰:在天主教開始傳入十多年後,特別是中法戰爭後取得在內地自由傳教權後,便以貴縣天主教堂主教府為基地,以貴縣為核心發端形成數條傳播通道。

在清末內憂外患的動蕩社會大背景下,天主教的傳播與反傳播是同時並存,激化時則演變成教案,成為文化習俗衝突,並造成血腥的對立事件,1882年,聞名全國的貴縣三板橋教案正是這背景下的一個縮影。

根據民國《貴縣誌》及《貴港市志》的記載,最先是於1879年在縣城租民房作為傳教據點,後在萬壽街建天主堂,又於1921年新建天主教堂。萬壽街即今縣東街,天主堂修建在貴縣城隍廟正對面,可謂寓義深刻:西方耶穌上帝與東方傳統城池守護神之間面對面的競力。

1976年,縣東街天主教堂宏偉的主體建築被拆除搗毀,原址被闢為縣東小學(時稱反帝小學)操場,僅殘存東西兩廂的神父修女樓至今。

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家宗教政策重新得到落實,天主教宗教活動恢復正常。目前市轄三區,除縣東街天主教堂外,還有另外十多處天主教宗教活動場所,主要分布在橋圩、東津、八塘、湛江、根竹、覃塘等鄉鎮。

這些散落鬱江兩岸城鄉的天主堂遺存,正是清末民初時,貴港作為天主教在廣西的傳播據點、橋頭堡及大本營歷史餘波的體現,也是貴港多元文化匯萃融合中最為異質的元素,彰顯貴港這座城池一直是多元文化交融和諧並存。

1921年,法國人拆除縣東街舊天主堂,以巴黎聖母院為藍本,在原址建成一座氣勢恢宏的哥特式建築風格大教堂,上圖即為縣東街天主教堂原貌舊圖,完全就是法國巴黎聖母院在廣西的翻版。1976年,教堂主體被拆除闢為小學操場,教堂大銅鐘作為學校上下課敲鐘之用。

縣東街天主教堂宗教建築群殘留遺存—神父樓,是貴港作為廣西地區天主教傳播據點歷史見證的歷史文化遺產,神父樓現尚存。

縣東街天主堂殘留的修女樓。從門、窗造型,到內部結構,無一不張揚著歐洲法國式教堂之風格。

上面兩張相片均拍攝於2006年12月9日,一個月後,廣西天主教傳奇風雲人物蒙子文(貴港籍)在此安息主懷,享年104歲,時羅馬教廷為此專門發文致哀。

縣東街天主教堂門口

【楊旭樂 文/圖】

原文地址:【貴港文化遺產連載】之十 縣東街天主教堂


推薦閱讀:

【貴港文化遺產連載】之一 民國圖書館舊址:近代貴縣的文化新聞出版局
【貴港文化遺產連載】之二十四 先烈石達開紀念碑
光緒癸巳年修《貴縣志》之序

TAG:贵港 | 城市文化 | 广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