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成功學,還不如相信運氣學。
是的,你沒聽錯,我沒說錯。
「堅持就是勝利」「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功夫深......」
這些都是誰告訴我們的?
他們都過得怎麼樣?
我們打心底希望自己也成為那樣的人嗎?
......
不確定,因為告訴我們這些內容的那群人,或許並不是我們眼裡的"成功人士".
事實上,我們絕大部分人一輩子都只能做個普通人,一生與"成功"無緣,這與格言沒有關係.
什麼?你說曾經也有很多成功人士這樣說過.
也對,這些"成功人士"的成功的過程都有一些共性:起點低,身世悲慘,飽受艱辛,堅持不懈,克服困難,獲得勝利.....
為什麼會有這種驚人的相似?
因為起點越低,難度越大,不然你怎麼會崇拜我呢?
而期間的九九八十一難,只為了勸你知難而退——成功,那麼艱難的事情,普通人還是不要嘗試了。
於是,你聽進去了——想要獲得成功,就必須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那些代價叫做「努力」「堅持」「挫折」......他們都是難受的。
這叫:自利性偏差(Self-serving Bias),對自己的成功往往做個人歸因,對失敗做情境歸因;而對別人的成功傾向於做情境歸因,對失敗做個人歸因。
最終,你還是失敗了。
因為那些「成功人士」的回憶錄當中,最難忘的的當然是自己最努力,最艱辛的時刻,至於外界的偶然因素,說了你也不一定信。
於是,我們對於「堅持就是勝利」這樣的信念越發的堅定。
大腦開始通過這些生動詳實的案例進行學習。
這叫:可得性啟發(Availability Heuristic),人們往往會依賴最先想到的經驗和信息,並認定這些容易回想起的事件更常出現,以此作為判斷的依據。
「成功」本就是一種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通常最終能夠獲得勝利的人必不可少的因素是運氣!
一、所有的成功都包含運氣成分。
Airbnb,目前市上最火的兩家公司之一,估值高達300億美元,共享經濟的鼻祖,獨角獸中的巨無霸。
可在創辦Airbnb的時候,三個創始人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牛逼,一眼就看穿了共享經濟的未來。
事實上,那個時候連共享經濟這個概念都沒有,更談不上高瞻遠矚。
他們僅僅是因為沒錢交房租了,然後把自己空餘的房間租給那些來舊金山開會的人。
嘗到甜頭之後,他們才開始萌發了創業的想法。
如果說Airbnb的創立還和錢有關係,那麼eBay創立的目的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為了泡妞!
1995年9月,當時Omidyar的女朋友酷愛Pez糖果盒,卻為找不到同道中人交流而苦惱。
於是Omidyar建立起一個拍賣網站,希望能幫助女友和全美的Pez糖果盒愛好者交流,這就是當時的eBay。
令Omidyar沒有想到的是,eBay非常受歡迎,很快網站就被收集Pez糖果盒、芭比娃娃等物品的愛好者擠爆。
從此,eBay的發展一發不可收拾。
說到這裡,不由想起吳伯凡老師的一句話:所謂戰略,不過是事後總結出來的好運氣。
二、運氣在成功中的作用。
羅伯特·弗蘭克在《成功與運氣:好運和精英社會的神話》Success and Luck: Good Fortune and the Myth of Meritocracy這本書里總結出了關於運氣的作用——運氣動力學。
1. 初期——運氣可以放大。
2. 中期——運氣可以累加。
3. 後期——競爭越激烈,運氣越重要。
01、運氣可以放大。
我們的出生就是運氣使然,這事兒還真沒得選。
一個人一生所能達到的最高成就,極大程度上是由家庭環境與生活環境決定。
如果你的運氣足夠好,你可能會生活在一個富裕家庭。
父母受過高等教育,知道孩子應該如何培養,從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長大有足夠的資源作為支撐,這樣的你一生無所作為也難。
如果你運氣一般,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
父母沒有高等教育的經歷,也不知道如何培養孩子,沒關係,還有學校。
最起碼還可以做到衣食無憂,再或者打敗70——80%的同齡人,成功的概率也挺大。
如果你倒了八輩子的血霉,你可能出生在一個惡劣的環境。
從小衣食堪憂,父母拳腳教育,甚至連入學的機會都沒有。
這樣的你,滿足基本的生理需求有可能就是最大的成功。
以上三個小傢伙出生的天賦值為100,努力程度為100%,即每個人的天賦和努力程度都一樣。
而每個小傢伙受出生環境影響,每個人之間的幸運程度相差50%,即優勢小孩獲得幸運的能力為150%>普通小孩100%>劣勢小孩50%。
那麼在經歷了足夠多的事情之後,他們之間的差距有多大?
答案是天壤之別。
人類社會是一個非線性的複雜系統,唯一不變的只有天賦,而幸運值和可支配資源都會成指數增長。
02、運氣可以累加。
了解過馬雲的人都知道,馬雲是從美國接觸互聯網,從而回國創業。
而他真正的經歷卻著實有趣:
1. 天賦,數學極差,英語奇好。
2. 兩次高考失利之後,在第三次由於英語好破格錄取到本科。
3. 1988年,同屆同學中唯一一個被分到大學任教的本科生,做兼職並創建「海博翻譯社」,積累一定名聲。
4. 被外商合作的中國公司聘為翻譯。到美國收賬時,遭遇「恐怖事件」——被囚禁兩天後,逃到朋友那兒,第一次接觸互聯網。
5. 回國創辦中國黃頁,加盟國家外經貿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
6. 97年創辦阿里巴巴,高盛、軟銀投資......
由此可以看到,馬雲爸爸的一生都離不開英語和偶然的累加。
需要補充的是,並不是說努力不重要,而是在某些領域,光有天賦和努力是遠遠不夠的。
劃線的,是重要的事情。
03、競爭越激烈,運氣越重要。
舉個反直覺的例子:奧運奪冠,比的是運氣。
能夠入選奧運會的選手,其天賦、努力、能力其實都相差無幾。
這時候,運氣就很有可能起決定性作用。
李宗偉,第一次遭遇林丹,第二次好不容易贏了林丹,卻又敗給了諶龍。
難道說李宗偉沒有奪冠的實力嗎?
絕對不是,他只是最倒霉而已,沒有人敢說自身實力遠超李宗偉。
可能部分朋友會有質疑,如果說奪冠比的是運氣,那麼像博爾特、菲爾普斯這種碾壓型選手又該作何解釋?
我想可以補充的一點是:難道一個人的天賦不是運氣使然?
三、讓自己更加幸運的方法。
越努力,越幸運,這話說得很有道理。
但僅僅是有道理而已,雞湯和成功學都有一個共性:愛說正確的廢話。
沒有方法論的支撐,正好應了那句:聽了再多的道理,也過不好一生。
這也是我們反感雞湯和成功學的原因。
而運氣,或者說獲得運氣(讓自己更幸運),它是一種能力,並不是我們想像當中那種虛無縹緲的,它是有方法論的。
01、打破強關係,聚焦弱關係。
著名社會學家,現在是斯坦福大學教授MarkGranovetter,曾經在70年代專門研究了在波士頓近郊居住的專業人士、技術人員和經理人員是怎麼找到工作的,並把研究結果作為他在哈佛大學的博士論文。
Granovetter找到282人,然後從中隨機選取100人做面對面的訪問。發現其中通過正式渠道申請,比如看廣告投簡歷,拿到工作的不到一半。100人中有54人是通過個人關係找到的工作。當宅男們絞盡腦汁糾結於簡歷這麼寫好還是那麼寫好的時候,一半以上的工作已經讓那些有關係的人先拿走了。Granovetter發現,真正有用的關係不是親朋好友這種經常見面的「強聯繫」,而是「弱聯繫」。在這些靠關係找到工作的人中只有16.7%是經常能見到他們的這個「關係」,也就是每周至少見兩次面。而55.6%的人用到的關係人僅僅偶然能見到,意為每周見不到兩次,但每年至少能見一次。另有27.8%的幫忙者則一年也見不到一次。也就是說大多數你真正用到的關係,是那些並不經常見面的人。這些人未必是什麼大人物,他們可能是已經不怎麼聯繫的老同學或同事,甚至可能是你根本就不怎麼認識的人。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都不在你當前的社交圈裡。
固定的生活圈可能是獲得幸運的天花板。
整天跟你混在一起的這幫人,很可能幹的事跟你差不多,想法必然也很接近,你能獲得的他也能獲得。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有貴人相助。
假如每個人遇到自己「貴人」的幾率是恆定的,當然是接觸的人越多,越容易成為幸運兒。
聚焦弱關係,會給你的生活增添無數的可能。
02.爆款「能力」,長尾「技能」。
· 爆款「能力」
· 長尾「技能」
爆款「能力」,指的是我們需要擁有一門「剛需」的手藝,且達到一定的程度。
最近很火的百度最年輕副總裁李叫獸,在很多人看來他是一個十足的幸運兒。
而觸發這個幸運的關鍵是他擁有一門足夠深的「剛需」手藝——營銷。
營銷,是他的爆款能力。
長尾「技能」,指的是我們需要掌握大量的技能。
因為大部分幸運都降臨在特定領域當中。
比如一開始的例子,馬雲和他的幸運「英語」。
如果一開始馬雲是英語極差,數學奇好,那麼今後可能會多一個數學家馬雲,而沒有首富馬雲。
掌握大量技能與聚焦弱關係其實是一個原理,擁有的技能越多,觸發幸運的概率越大。
03.忽略對錯,關注成長。
之前在知乎專欄:你憑什麼說服我?提到一個概念叫:貝葉斯思維。
簡單來說就是要隨著新事物新事實不斷更新過去固話的理論體系。
這是一種認知升級,利於我們客觀接納和吸收外界有效信息。
假如我們所有的行動都是以自我成長為目的,那麼還有什麼能夠阻止我們獲得幸運呢?
總結:
一、所有的成功都包含運氣成分。
二、運氣的作用:可放大、可累加、競爭越激烈,運氣越關鍵。
三、讓自己更加幸運的方法:聚焦弱聯繫、提升爆款能力、學習長尾技能、關注自身成長。
推薦閱讀:
※十賭九輸這句話有根據嘛?
※怎樣增加自己的運氣?
※有哪些運氣很好的演員?
※不是運氣差,只是沒說話
※90後管理崗的簡歷 hr很難認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