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博物館遭遇熊孩子」?
02-02
本人在帝都昌平一所博物館工作,平時負責清掃展館衛生和維護參觀秩序,一直對部分遊客縱容孩子破壞展品(甚至有的家長在博物館設置醒目警示標誌的地方縱容孩子爬高,工作人員多次提醒無效,在孩子受傷後又向博物館要求賠償)的情況頗有微詞,尤其是看了上海博物館遭遇熊孩子這篇新聞視頻之後,表示感同身受,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或者能不能幫忙出出主意,盡量減少這種事情的發生。視頻鏈接
http://m.tv.sohu.com/20160508/n448286553.shtml
1.一般來說,熊孩子都不是自己單獨來到博物館的,那麼核心問題就是:一些家庭的家庭教育不足,不能教會孩子在公共場合需要遵守的禮儀。但是麻煩在,由於無法預判,所以博物館尚沒有有效辦法從預防上根絕這類現象的發生。
2.解決問題的另一個矛盾是,制止博物館違規事件的職責,落在開放和安保兩個部門的工作人員上,但他們不是警察,沒有執法權,面對違規參觀只能制止不能使用強力,也不能進行有力度的處罰。
3.綜上,預防不了,制止不了,博物館就只能自我適應了。一方面在陳展設計的時候不要因為表現原因過多設計適合孩子攀爬、掰折的展項,二是用好展櫃,把文物防護好,三是合理制定觀眾守則並印在門票上,一旦出現事故需要第三方介入,博物館可以保護自己的議價權。現在社會上有很多問題,我感覺都有一個現象。
想管的人管不了,管的了的人沒法管,該去管的人不去管。醫患糾紛,碰到醫鬧醫院沒法管,只能選擇妥協。
媒體不負責任瞎報道,政府沒法管,管了又會說沒有言論自由。城管與小販的矛盾,城管沒法管,管了說你濫用職權暴力執法,不管又說你不作為。可以參考一個問題下的回答「你見過那些愚蠢的善良?」(手機上不知道怎麼編輯鏈接=_=)無知和愚蠢讓這些自以為善良的人變得更可怕,而越來越低的上網門檻,使得網路輿論更加擴大了這種可怕。所以博物館現在也處於這種尷尬的地步,想管又沒權利管,真要是管了,處罰了,網上的聖母們多半會說你們這麼大一個博物館和孩子們計較什麼?
回到這個事情上來再另外說說。
首先素質教育本身就是家長們自身的責任,也就是為什麼要稱之為家教。應該有很多知友小的時候和我差不多,學習上先不論管的嚴與否,家教倒是是經常挨打受訓的地方。吃飯要怎麼樣,坐姿要如何,待人接物要如何,做不對了就是一頓訓,錯事做大了就是一頓打。而現在的父母被很多虛無的教育理念束縛了,各種奇怪的名詞瞎往外冒,最後的結果是孩子不能打,不能罰,要誇。暫且不論這些教育方法的科學性吧,誠然,或許這比起單純的體罰來說要好很多,而我自身也不太喜歡簡單粗暴的打罰教育,鯀止水用土檔,禹則是疏通河道,結果也表明肯定是後者更好。但很可惜的是現在有的父母確實不施加暴力了,但也沒有做疏導,孩子做錯事以後沒有付出任何懲罰與代價,這也就相當於沒有告訴孩子何為對錯,這就叫做嬌慣。嬌慣的結果就是黃河泛濫了,再想治理就難上加難。知乎上熊孩子話題下可見一斑。這個時候父母就想把責任全部推給學校。然後學校方面,老師一旦打罰孩子,家長又來鬧騰,結果也就顯而易見了。另外,自我感覺吧,現在有很多的東西都被人看得太商業化了,我給了你錢,你就得給我辦事。我孩子交到你手裡,錢給你了,你就得給我教好;病人交給你們醫院了,錢給你掏了,你就得給我治好。先說這些,還有些事要忙。有什麼想法也請各位知友交流交流,想到什麼再寫寫。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