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汽車啟蒙是誰?


前天無意中翻出一堆舊物,發現了這副撲克。嚴格來說,這副撲克就是我對汽車世界的啟蒙老師。

這副撲克是90年代初,父親到上海出差給我帶回來的手信。

那時還是小學生的我,對這份禮物簡直如獲至寶!高興了不知多久~~~~

一副撲克牌54張,印有54個車型,還沒一個重樣~~~

那時我經常就是無數個晚上,一張一張地去研究,就算也沒有兩句多餘的介紹。

現在回過頭來看,撲克上的車型翻譯真是極盡的業餘與幼稚,不過也反應了當年國人對整個汽車世界的認知水平。

好像也沒幾個車款可以翻譯得利索。

有一半車款名稱都是雲里霧裡的音譯!

不過對於一個小學生來講,這個並不重要,每到假期,一班同學聚在一起曬玩具,我一亮出這副撲克,瞬間就成了一幫孩子之中的「懂車帝」

雖然對這副撲克愛不惜手,但那些讓人覺得操蛋之極的文字翻譯始終讓我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以致我日後的歲月里只要一有機會,就會去查實撲克裡面的車型,幸好我這邊的港澳汽車雜誌還是比較容易買得到,在稍大的年紀後(把字認全了之後),基本也就把這些疑惑通通搞懂,也積累了對汽車世界最原始的啟蒙知識。也養成了對感興趣的車型刨根問底的習慣。


很小很小就對汽車感興趣了,比如枱曆上面的賽車,掛曆上的老爺車。但如果說開始真正的認識真車,有名字有品牌,啟蒙應該是極品飛車6。

這個02年的遊戲雖然被很多遊戲界的認為是比較失敗的一部,但這個遊戲是04年前後幾年電腦城的標配遊戲,因為不用太高的配置就能獲得當時看來非常棒的效果。傳播程度來講絕對是最廣的幾個遊戲之一。

當時玩的時候其實還不認得幾個車,只是大概能對上logo了。

玩了幾次後我知道最開始選Opel Speester,中間選360,後期選CLK-GTR。

我認識了那批的一眾神車,包括以後多次carry最快車型位置的Carrera GT,當時還是概念車,嗯。現在回頭看那時候的很多車真心經典、漂亮,尤其是花生燈時代的賓士。

NFS6也是我的英語啟蒙。小學時候一度特別討厭英語,從one到ten在背完就能玩FC的誘惑下,我背了一陣個下午都沒背完。但小學五年級,因為這個遊戲我聽懂了helicopter,能明白路障和釘刺帶。扔油桶的直升機有次把油桶扔進了Z8里,兩秒後飛起來的Z8畫面真是666.

03年左右會去書店看汽車的期刊。書店,不是圖書館,不是如今環境優雅有咖啡有桌椅的圖書館,而是期刊、小說、地圖和中小學練習冊混在一起的書店。周末的午後,放著家裡的電腦和FC不玩,騎車去書店,一站就是一下午,低著頭站在那裡看。當時的車王、車主之友都是最早接觸的期刊。

後來偶然看到了汽車博覽,AMS的合作剛剛從汽車畫報轉到汽車博覽。德國風格的雜誌數據非常全面,所有內容都很有條理,這一訂就到大概2010年。

每月18元的雜誌在牛肉麵一碗5塊的時代絕對是奢侈的。好在本人學習還不錯,花錢看這類書家裡也支持。那時候直接向雜誌社訂,直郵過來,用黑色包裝袋包好的,覺得非常高端。當月的雜誌要每個月20號左右才能收到,這就是那個時代的快遞效率。

話說訂一整年送一個1:18的MINI車模,是往後推就有發條上勁,鬆手就能跑的那種……

有一次看到一個汽車廣告,我說這車的樣子好怪啊。

可曾想若干年過後我到了這家公司來工作……666

經常有人問我怎麼能快速認識汽車?我說我真不知道,我只是整個中學年代都在看汽車雜誌。真的很認真的看,從卷首語到最後價格表,一字不落。在那個中學生里最流行男生女生、故事會,老師推薦讀者、意林的年代,我在看汽車的期刊。一般人分不清普桑和捷達的時候我能告訴你看一眼燈就能區分。

不少人覺得我應該年紀稍不小,因為能講很多10年前的汽車故事。很多人知道我的真實年齡之後覺得我在汽車這方面沒什麼發言權,我也只是笑笑。從小學開始訂汽車雜誌,大學四年交通工具設計,從畢業到今天都在主機廠……我還是能分享點兒乾貨出來的。

到05年,開始玩最經典的極品飛車9,裡面出現大部分車我都認識。極品飛車9,我買的第一個正版遊戲,69元,現在覺得那時候我媽媽真偉大!最早單純看樣子,不了解車的特性,買了許多很重不靈活的車,比如A4和賓士SL500。一邊玩一邊翻雜誌、上網去看每台車的特性,最終堅定了前期選擇鋼炮後期一條路選擇保時捷到黑的道路。

當初只能在雜誌里看到,在遊戲里開上的初代奧迪TT,它的「孫子」這兩天恰好在我手裡試駕。

其實我一直在玩兒。


《極品飛車2》吧,上小學時候路邊5塊錢買的盜版盤,那會兒家裡電腦內存才32MB,Win98。即使用鍵盤玩也挺爽啊,後面的系列雖然畫面精緻了也有碰撞損壞效果但是越來越不適合鍵盤玩了,最喜歡車內視角,雖然不好估計容易撞。麥克拉倫F1是Class A里最快吧~還有法拉利F50,捷豹XJ220,福特F40,還有輛方向盤不是寶馬標誌但是有寶馬雙腎進氣口特徵好科幻的跑車特別喜歡,就是圖上那輛~貌似是BMW Nazca C2。對了,那個汽車的撲克牌 我也有哈~就是後來搬家的時候丟啦~

—————————————————

嗯,其實汽車啟蒙追溯到最初應該是汽車的喇叭聲跟引擎的轟鳴聲吧,DiDiBaBa~WuWuWu~對了,小時候我吃飯還會用筷子模仿雨刷的樣子~今天看到阿特茲的用戶手冊里寫的,被喚醒的少年心啊~Zoom-Zoom


變形金剛.


極品飛車:保時捷之旅


新節目都快等不及了。

他們的中東/南美/越南/印度/非洲/緬甸/阿根廷……等特輯,推薦每一個哪怕對汽車完全沒興趣的人看。


我爸,我叔,我自己。

我爸

在我很小的時候,還不到21世紀,奶奶給了我爸媽五萬塊錢。我媽要買樓房,我爸要買汽車。

當然我爸是拗不過我媽的,一個人悻悻地站在衚衕里抽煙,嘴裡嘟囔著:「噷,我都跟哥兒們去挑好了,就買波羅乃茲,現在倒好了……」

這便是我認識的第一輛汽車:

波羅乃茲

波蘭汽車品牌,英文名為「Polonaise」,意思是一種四分之三拍的舞曲。多麼優雅。

那個時候開始,我覺得我爸很浪漫很理想主義,我媽恰恰相反,是個不折不扣的現實主義。

後來,住進了媽媽執意買下的樓房裡,我爸帶回家了一本新日曆。逗趣的是,每一頁,都有一個車標。

因此,還沒上小學的我,便知道了:勞斯萊斯,賓士寶馬,蘭博基尼,邁巴赫和蓮花,眾多汽車品牌的車標樣式。

哈哈足夠上學去 tree new bee 啦!

我叔

表叔是在電子城工作的,總是接觸最新的電子設備。剛剛步入21世紀,家裡經他的幫助,就用上了電腦。可有電腦,卻沒有網路。於是萬能的表叔為我安裝了一款遊戲:

極品飛車

碉堡了!各種品牌,各種型號,各種性能,都寫得清清楚楚!從此我開始入門,更愛上了鍵盤飆車!

而且,我叔本身也是個響噹噹的人物。

波羅乃茲,麵包,夏利,普桑,他都開過。沒錯,我爸心心念念的波羅乃茲喲!他都買過二手的,在馬路上飆過!

我上初中的時候,曾坐在他的一輛1.5L緊湊型小轎車上,眼看他在無人的田間小路,開到140邁。雖然當時……有點懵。

我自己

啊,我在重點中學念初三。

學習壓力大,身為教師的媽媽,從小把我揍到大。看到我成績掉下年級前100,惱羞成怒。

感情不順利,對方說走就走,再不理我。

上學遇障礙,因為我媽,我抗拒了一切老師。因為喜歡的人在學校,我不敢出現。

表姐患重病,姥姥去世,家裡遭變故。

我的抑鬱症爆發,休學。之後,由於身體原因。我去念了一所職高,學汽修。

是的,我成為了一名中級汽修工。

然後就,學著機械構造原理,看著老師傅修車,我對車的理解開始不一樣了。

它不再是優雅的、尊貴的奢侈品。它也不再是發泄,獲得痛快的平台。它就是個帶著我四處跑,風雨無阻的工具而已,而已啦。

那我想,我和汽車的緣分,就先到這裡吧。於是,我回去念完高中,考了大學,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前不久,有人向打聽我買什麼車好,我羅里吧嗦地回絕了許多對方看中的車型。我現在後悔了,就覺得:

汽車,自己喜歡就好,買不起好車,一輛平民小車照樣帶你跑。方式工具都無所謂,自由的目的才最重要。


這是一個暴露年齡的答案。。。

找了N久才找到這部動畫的名字,那時候廣東是叫《小汽車朋朋》,普通話是叫《嘿!奔奔》或者《笨笨車找媽媽》。

奔奔是個非常奇怪的汽車形生物,身體是可愛的黃色。他是從一個汽車工廠的神秘蛋里孵化出來的。會說話,會肚子餓,聞了花香就特別有勁兒。一個叫健健的小男
孩在聽到初生嬰兒的哭聲後來到了工廠並遇到了奔奔。他們立刻變成了好朋友,然後開始了令人興奮去找奔奔的媽媽的旅程。在和他的四輪朋友以及小狗漫遊世界的
過程中,健健儘管遇到了妄想將奔奔據為己有的大鼻子博士的麻煩,但他們的旅行還是充滿了刺激和驚喜。

劇情其實是比較簡單老套的,但故事裡奔奔里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形汽車朋友:老爺車、跑車、敞篷車、救護車、消防車什麼都有,各自還會把自己的功能演示一番,也算是讓小朋友開了眼界。這些汽車還都要喝黑乎乎的「油」,讓我在很長一段時間都以為汽油是黑色的。。。。。。大汗

原作是1985年播出,1988年5月國內譯製版播出,這算是十分早的了,那個時候大多數小朋友都很少能接觸到汽車吧,有個摩托車已經是不得了的事情。所以我的汽車啟蒙都是從這裡來的啦。

有興趣的現在也可以重溫一下

視頻封面奔奔01—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從四年級開始看的各類汽車雜誌,那時我家還沒裝寬頻,每本都看了至少五遍不誇張。現在每次回國也都會買一兩本,雜誌編輯的知識,眼界,包括文筆還是遠高於汽車網站的編輯。現在要搬家,正在糾結留著還是扔掉。。。


畢業後來到上海,誤打誤撞進入汽車行業工作。後來想想,自己跟汽車行業的緣分其實早就註定。上小學時,去神龍工廠總裝車間參觀,至今我還記得,自己站在那些碩大的機械手臂下仰起頭的那一刻,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龐然大物。放一張從神龍汽車官網上找來的照片,當時的我也和下面的孩子一樣,聽工作人員跟我講解有關汽車的一些知識,儘管很多內容我聽得似懂非懂。

進入大學做兼職,從事的又是汽車用戶的調查工作。公司的老闆會給到我一堆汽車用戶的聯繫方式,以及一摞圍繞用車方式,汽車產品情況做調查的問卷。接著我跟目標用戶聯繫,表示要上門做問卷調查,約定拜訪時間。總記得在一個個驕陽似火的夏日裡,我通過公交、步行的方式前往目的地,那個時候也沒有百度導航,只能一路問過去,並要在用戶規定的時間內到達。一個暑假,我晒黑了許多,開學後同學見到我的第一句話是:「原來你的牙齒這麼白!」

此處應該上黑妹牙膏的廣告o((≧▽≦o)!!

而這樣一段兼職經歷,在我日後看來特別寶貴。廠家要洞察市場情況,了解消費趨勢,他們的信息從何而來,一個重要的途徑是和第三方機構合作,而第三方機構是如何操作的?廠家到底應該怎樣獲得數據,同時避免一些並不真實的反饋信息,幫助自己更好地做出決策。多年後,我依然感激這段走街串巷的日子。

接著大學畢業來到上海,進入一家專註於汽車行業的媒體,涉及的內容和汽車零部件以及整車相關。

做了許多的汽車行業人物採訪。照片中的其他人,沒有徵得他們的同意,我都打上馬賽克吧。

還有參觀工廠,小學時逛總裝車間的那一幕多年後又投射進我成年後的工作生活中。

後來又去了一家和汽車產品更接近的業界知名媒體公司,為我的汽車世界開啟一片新的天地,而我在這個新天地里玩得很開心。

喬布斯說:「生命里的每一個點都會最終連成線。」多年後,我生命中圍繞汽車的種種逐漸連成了一條線,而我也很慶幸有這一樣一條線串起過去的那些日子。


NFS4,然後把2、3補了回來,隨著遊戲慢慢的推出,5、6、7、8、9、10、11、12、13、14、15、16、17、18每部不落。


NFS2,裡面的車型介紹。小時候英語不好也聽不懂但是就是覺得很牛逼。明明那時候我家自行車都只有兩輛。

後來的話,汽車之友吧。


我爸,搞車身模具的。小時候家裡一摞摞的汽車之友,一整盒的好像叫火柴盒的小汽車模型,想不喜歡都不行啊。大學畢業陰差陽錯的進了汽車行業,老爸還語重心長得跟我說在bj搞汽車很有可能是個悲劇,可我那會哪懂啊,就想干點自己喜歡的事,到現在也這麼多年了,我覺得我爸沒說錯,但我也沒選錯


2002年8月底(6歲),當時小學的學前面試剛結束,我爸在我的各種追問之下給我買了一本剛上架的2002年9月號AM 汽車雜誌(對,就是ams團隊走後的第一期)

(小學時代造型參考)

03年的時候一直在看AM

04年初忘了為什麼開始看畫報,同年第一次逛北京車展,要到了北京電台《汽車天下》主播王為的簽名

(12年後,我本人也參與錄製了北京交通廣播《汽車天下》的電台直播)

這時候開始和ams有交集。同年註冊了搜狐ID,自己寫了點現在看起來很腦殘的博客,開始看賈新光老師的博客內容,立志我也要做賈新光老師那樣的人

(看賈新光老師的博客12年後,終於與他以相同身份列席台下)

05年6月買到了山寨ams家logo的縮水畫報,當時我還以為ams這個團隊完全消失了

同月底買到了ams汽車博覽的創刊號

也是在這一年,我開始看CHE168

後來CHE168所屬的皓辰傳媒被收購……

後來CHE168跟汽車之家合併,在此之前我對這個網站唯一印象就是泡泡網的底欄廣告和這個網站圖庫里大量海外官圖,我第一次知道它是因為我當時想拿雷諾威賽帝當桌面背景,而圖片右下角就帶了這麼一個水印……

後來我就不想再說了,也就是在我買第一本AM汽車雜誌的整整11年後,我規划了車藝志的主體構想,14年5月至今發了28期blablabla……

(曾經夢想過的試車場景,如今也成為現實)

12年,是一個輪迴。上一個輪迴裡面,我從觀眾變成了從業者;下一個12年,希望精彩依舊


一開始,對帶輪子的交通工具有一種莫名的衝動,覺得那是美的。

和小夥伴走在路上,看到一台不常見的車,就會停下來端詳很久。一直到小夥伴都等不及了,我才肯走,當然我看不懂什麼。可見,在還沒裝逼這個詞的年代,裝逼就已經在我的身體里生根發芽了。

我真正意義上的汽車啟蒙,非雜誌 《汽車之友》 莫屬。是的,大家現在都不大看雜誌了。但在那個互聯網內容相對貧瘠的年代,我靠啃汽車雜誌活了過來。

每期雜誌到手,先解渴的翻一遍,看圖為主,碰到感興趣的就讀一下。然後消化半天,開始細讀。最後擺在柜子上,以備隨時查閱。

結果這一看,初中開始,到高中畢業。家裡堆了幾百本這貨。高中時,應該是中國最早的汽車自媒體平台之一(就是現在的說客),汽車之家作者專欄上寫了十來篇文章,後來不寫了,原因是看到好東西後,再看自己東西,太差。

這裡不得不提一個人,就是 趙奕,現在是autolab創始人, 之前是《東方企業家》《中國企業家》雜誌編輯。

當年他在汽車之友專欄上發表了一系列以二手車行業為題材的文章,真正影響了我對二手車的關注。及後來奮不顧身的投入近幾年來二手車與互聯網的瘋狂浪潮。這是後話。

還有一人,也使我至今無法忘懷。汽車之友編輯 朱熙

這傢伙光頭,總是帶著頭巾或帽子,至於是因為激素分泌旺盛還是自己剃光的,不得而知。

不過他或許不大適合汽車媒體,一篇測評,一半都好像和車沒什麼關係。和38號一樣的話嘮,但風格又截然不同。拿到雜誌,看到文章標題假如有不認識的字,就是這傢伙寫的。

上大學學了汽車,但之後就慢慢的從雜誌過度到網路。坦白講,國內的汽車媒體質量不怎麼高,再後來自媒體時代來臨,想要找到乾貨,就更加困難了。

前幾日,無聊,在網上下載pdf看了看。朱熙還在,就是文章越來越短了,很多車沒話說,想說的話又不能說。無奈。看完,對朋友說了句,現在的確不是雜誌的時代了。


電視台放的頭文字D還有555港京拉力賽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