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要點,幫你了解美國教育好在哪裡

昨天,我給大家梳理了家長和孩子什麼時候開始準備留學,孩子留學前需做哪些準備工作。

今天,我重點介紹一下中美教育差異,分析美國教育與中國教育的差異,在介紹之前,我們先簡單地了解一下最近中國的留學趨勢。

這幾年美國留學有幾個很明顯的特徵,一個很重要的趨勢就是低齡化

以前讀美高的學生非常少,不是家庭條件的問題,是大家覺得捨不得孩子,孩子那麼小去美國,他們的獨立性是不是OK,家長都會有些擔憂。

但現在不同了,現在大家很早的把孩子送出國,因為家長們發現美國本科的申請壓力很大

很多家長都會思考這個問題,儘管他們不知道具體原因,但他們知道這個形勢不對,家長覺得要早點送孩子出國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但是問題來了,究竟送孩子出國讀書早到什麼時候才合適呢?

高中?現在美國讀高中的學生,每年的人數保持30%-50%的增長率,你們肯定沒辦法想像這個數字增長背後意味著什麼。

華英教育是比較出名的留學申請公司,所以內部人士比較清楚這個趨勢:去年某個學校有200份申請,今年可能就會有300份,甚至是400份。但這些學校招收的學生數量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說美高申請的競爭壓力比去年大了一倍。

為了縮減這些申請的壓力,有的家長開始有趨勢將孩子送到美國讀初中,孩子7年級去美國讀書,這是被美國允許的。

華英教育統計過一個數據:美國提供這種初中寄宿的學校,年級包括6-9年級、K-9年級、8-12年級的,一共有65所,可能家長聽說的也就5、6所而已

比如麻省的菲爾中學Fay School,好多家長都說,我要去菲爾中學,我們家孩子挺棒的。

OK,可以,但家長們了不了解Fay School具體裡面的情況?

很多家長在網上看到一些信息,就覺得Fay School一定非常適合自己的孩子,這太片面了

當然,這部分信息幫助家長對學校有個普通的了解是沒有問題的,但對於我們想要深入地去做這個事情是遠遠不夠的。

那麼,在介紹完了近來美國留學的趨勢之後,我來分析一下家長為什麼要把孩子送去美國,中美教育差異究竟在哪裡。

1、美國的教育從根源上不同於中國目前的教育

中國教育基礎打得牢(這裡說的不是國際學校,而是普通學校),從小大家都學的很深入,包括小學。

拿數學這一科來說,中國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水平,可以達到美國六年級學生甚至是初一學生的水平。美國初一學生有些甚至還不會做兩位數的加減法,必須用計算器。

再說語文,中國孩子小時候就開始背古詩,背古典文章;而美國教育就完全不同,美國孩子小時候天天玩。

美式教育在小學6年級以前,孩子學習的最大亮點玩,你覺得什麼有興趣就可以隨便玩,上課時,你是在座位上坐著,還是躺在地上,都沒有關係;教室裡面所有的東西都是可以打亂的,如果有一堆沙子在那,你可以把沙子撒的到處都是,這個也完全沒有關係,小學6年孩子們都可以這樣度過。不過孩子長大後,這樣無聊的事情孩子們就不會做了。

美國初中,學三分之一,玩三分之二。就早晨三個小時的時間,或者兩個半小時上一點文化課,而且上的很淺顯易懂,到了下午全部都是玩,玩三個小時,還剩下三個小時就給大家做做體育、做做藝術、做做領導力培訓或相關活動。

美國高中,學三分之二,玩三分之一。從上午八點半開始,到中午十二點,結束上午課程;下午一般從一點鐘開始,到三點鐘結束。三點到晚餐時間,他們也是做體育、藝術、領導力的活動,或者自己專門有興趣的一項別的活動也可以(當然這裡指的是私立的寄宿制學校,走讀的不包含在內)。

這樣就可以保證學生真正從德智體美勞這幾個方面都成長起來。此外還有勞動課,或者是對社會的貢獻,這些活動都是從小就有的。

有些學校,小時候引導小朋友做一些公益,小朋友不知道為什麼要去做,但學校會帶著他們去做。

到了初中,學校就規定孩子每個學期要做20個小時的公益;到了高中,甚至學校會規定你要做50個小時的公益;到了本科,沒有具體要求,但大家已經養成了習慣,他們知道公益是自己應該做的一個部分。

等學生到了大學之後,氛圍更加自由,全靠自覺,美國大學其實算是寬進嚴出的(雖然對我們來說是嚴進嚴出的)。

在大學裡學習的時間會更多,但如果你不願意學習,你可以靠做社會活動加分。

高中畢業以後,美國學校就給你完全自由的選擇權,這就無所謂三分之一、二分之一、還是整天都是在學習。

形象的說,中國教育是個圓柱形,從小就把這個圓柱打的很牢,我學的非常非常深,一直到難以附加。

大家就只好補習,然後我們考試就很厲害嘛,培訓也很厲害嘛,然後就所有學生,沒有到大學那一關,大家就感覺好像都很厲害啊,都是在某一個程度之上,都很厲害啊。

可是真正到了大學之後,區別就開始大了。美國人是上了大學之後他們的這種天分,骨子裡的這種東西就會被激發出來,所以就湧現出很多科學家,諾貝爾獲獎者。

而中國就比較少,中國比較多出現的就是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都是理工科類的。

大家都是在理工科這塊,是因為從小打的基礎很好,如果個人正好又有這方面的天分,在這個領域就很棒了。

換句話說,不同的培養,最後累積到一定程度,一定會產生完全不同的結果,這就是我們想說一個詞「蝴蝶效應」。

我們從小就這樣一點一點培養下來,看起來沒有什麼差別,甚至我們在某個時間段比美國人還要優秀很多。

但事實上,這是以抹殺掉我們人性當中某種天分,或者你身上某種天賦作為代價的。

孩子缺乏創造性,中國教育下,老師教什麼、說什麼,學生跟著做就好了,美國則完全相反,兩個國家的教育風格截然不同的。

2、美國關於愛的教育,或者說潛移默化的影響

美國教育對愛無時無刻的渲染,或者說潛移默化的影響,這點最最讓我感動。這點很多中國家庭其實都非常看重,但是在中國教育中,孩子幾乎沒有做這方面的培養。

中國老師的工資或者獎金,是和學生升學率、考試分數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這一點老師也沒得選擇,只能照著這種體制去做,所以導致老師沒有時間真的關注到你。

某天,你沒來上課,老師會問你為什麼沒來,但老師根本關注不到「誒?小明今天不開心,是不是跟家人吵架了?」中國老師可能有這個心,但沒有那個時間。

這一點可以用「碰運氣」來形象的表示。

你培訓也好,在學校上課也好,碰到好的老師,你運氣不錯。

在美國,我們也講「碰運氣」,但是相反的一種層面,只有你運氣不好,你碰到了不好的老師,你才可能會影響自己的學習或生活。

但是在大概率的情況下,美國老師都很負責任,每一個人,他們都是從兒時的教育培養出來的:我要對別人很好,我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能幫助別人的部分都盡量做到

這是第二個非常大的不同,也是我認同美國文化的地方。

3、美國追求真理,中國追求結果

在美國,追求真理或追求過程在學校教育里非常流行;但中國只追求結果

拿數學來說:在美國,做數學題,你每一個步驟都必須正確,你不能省略,你不能告訴我「你有一步沒有了,但你知道這結果是這樣,所以結果是這樣就行了。」這種題是不給分的。

在中國,有選擇題,有填空題,我心算口算一下,OK,結果算出來就行了,就給個結果就好了。

在做題上,中美兩國就有如此大的差別,更不用說在大方向上的差異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沒法辦一流的私立大學?
真正阻礙敏捷管理的是東方傳統文化嗎?
體制內人員的更新換代是否會使現今狀況有所改變?
未來中國的校服會出現改革嗎?
中國的語文教育是否存在問題?

TAG:教育 | 美国教育 | 中国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