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傳統媒體VS自媒體

  在討論「自媒體」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傳統媒體。

  傳統媒體

  我們熟知的「報紙雜誌,廣播,電視」是三大傳統媒體。傳統媒體是工業時代的產物,流程化,大規模,統一標準,是傳統媒體的特點。時代在發展,傳統媒體的缺點卻顯現了出來。

  • 傳播方式單一

  報紙新聞以文字傳播為主、雜誌以圖文結合為主、廣播以聲音為主、電視以視頻為主。很難有一種傳統媒體把所有的傳播方式都包括進去。

  • 缺少交互反饋

  三大媒體在信息傳播中都是單向的,即媒體指向受眾的傳播,受眾只能被動接受信息,反饋很少。

  • 缺乏個性化

  由於傳統媒體發行量巨大,必須迎合大多數人的信息閱讀取向,內容標準化而缺乏特色,因而不能全面滿足越來越多的個性化受眾的內容需要。

  • 更新速度慢

  受傳統出版時間和製作流程的限制,一般報紙新聞的更新速度只能以「天」為單位,時效性遠遠落後於網路。

  • 受制約的線性閱讀

  傳統媒體內容就是從頭到尾線的線性閱讀,沒有網路超鏈接,單一信息沒有任何拓展,看完就是看完,不能反覆觀看。而且嚴重受到版面和時間的限制。比如《新聞聯播》就是30分鐘。

  • 成本巨大

  傳統媒體要經過寫稿(新聞視頻是採集)、審核、劃版(新聞視頻是剪輯)、教樣(新聞視頻是編輯製作)、印刷發行(新聞視頻播出)等一系列的環節,每個環節都有相對應的技術人員,比如:記者,編輯,主編,主播,渠道商……。成本巨大。

  綜上,傳統媒體的弊端越來越凸顯,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自媒體」逐漸脫穎而出。

  自媒體

  首先,何為「自媒體」?

  美國新聞學會媒體中心於2003年7月發布了「We Media(自媒體)」研究報告,裡面對「We Media」下了一個十分嚴謹的定義:「We Media是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後,一種普通大眾提供與分享他們自身的事實、知識、新聞的途徑。」(來源:百度)

  網上自媒體的定義很多,另一種是簡單的從字面上來說就是:「依靠互聯網傳播工具,自己就是一家媒體」。

  還有從「自媒體」三個字來定義:「自」(我們自己個人)、「媒」(媒介及傳播)、「體」(載體平台及傳播體系),即自媒體就是以我們自己為內容創造核心,通過載體平台進行傳播,並影響外在的人和事的表現體系。

  萬變不離其宗,「自媒體」不管網上如何定義,其實都有其本質的特點和屬性,如下:

  • 自我為主,內容自控

  自媒體關鍵是「自」。內容的發起人就是你自己,你是內容的生產者,由你自己決定輸出的內容。自媒體人當然做自己最擅長、最喜歡的內容。如果你是老師,你可以輸出你的擅長的教學內容;如果你喜歡數碼產品,你就輸出數碼產品使用內容,等等。

  • 門檻低、成本低

  成立一個傳統媒體門檻極高,需要有關部門層層核實檢驗,而傳統媒體運作又是一件複雜的事情,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去維繫。

  但是自媒體作者只要在微信公眾號,新浪博客微博,等平台通過簡單的實名註冊申請,就可以開通自己的自媒體專欄,進入門檻很低。而且現在平台上服務商都有對應的可選擇的模板,自媒體作者可以利用版面管理工具,在網路上輕易發布文字,圖片,視頻等信息,創建屬於自己的「媒體」,操作成本非常低。

  • 傳播方式多樣

  互聯網上,一份自媒體內容(比如微信內容),可以同時包括圖文,視頻,音頻等多種方式,甚至還有投票等互動環節參與。如此豐富的內容呈現方式,與傳統媒體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 時效快,強交互性

  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我們都可以經營、推送自己的「媒體」,信息能夠迅速地傳播,時效性大大的增強。

  而且通過網路平台各種交互工具,自媒體與受眾的距離是為零的,交互性的非常強大。比如鹿晗的微博奇蹟:微博單條評論竟然達到1千9百萬,創了吉尼斯世界紀錄。這是任何傳統媒體都望塵莫及的。

  • 網路非線性閱讀

  自媒體閱讀在網路上是可拓展、非線性的,受眾可以通過網路上的超鏈接,跳轉到自己喜歡的內容繼續深入閱讀。而且視頻,音頻可以不斷重複播放(這對教師自媒體其實還是比較有用的)。

  • 依賴於網路平台

  自媒體與網路平台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自媒體人提供內容,平台是分發傳播渠道。平台也有特點,比如微信公眾平台、頭條號等是綜合性的平台;優酷是視頻專發平台;喜馬拉雅,荔枝FM是主打音頻;而映課,鬥魚是直播平台。平台的選擇對自媒體的影響非常巨大,自媒體人應該根據自身特點選擇合適的平台。


推薦閱讀:

如何挖到靠譜的自媒體運營合伙人,運營合伙人需要有哪些潛質?
新媒體運營丨你有年入百萬心,但具備年入百萬的能力嗎?
如何看待土豆轉型短視頻平台,阿里布局大魚計劃?
自媒體運營技巧:搜狐自媒體平台乾貨
想要做自媒體的你,這幾個軟體,一定不能錯過

TAG:自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