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記者調查,高回扣下的高葯價?
非常感謝評論區看懂我文章的人,幫我分析解釋。謝謝大家。
昨天看到許多大的新聞媒體推送都提到了央視曝出藥品回扣的問題。其實本來我對這個問題都已經麻木了,以葯養醫,這已經是存在多年的老問題了。很多業內人士都給出了已改建議,並且不斷嘗試。誰都知道改變中國醫療體制是一個大問題,但也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
在這時候,曝出一則這樣的新聞,就像拿尖刀一樣刺痛著醫生群體敏感的神經。藥品有回扣,這一點不假。回扣已經成為了銷售部門明明擺著的潛規則了。就像賣汽車,賣房子,賣衣服,哪一行的業績不和收入掛鉤?
醫療是一個敏感行業,大家都知道,命是不能討價還價的,賺病人的錢也聽起來就有些難聽,一面看病難,一面還收回扣。對於這些非議我要說,醫生是產業鏈末端最無辜的接受者和適應者。甚至可以說,患者有選擇,醫生沒有選擇。
1. n醫生不願意開藥掙錢,但是賣葯掙錢也不丟臉
首先醫生付出了多年艱辛的學習,沒有哪個醫生不想出賣技術掙錢。「回扣」,本身就是一個貶義詞,更沒有醫生願意去賣葯掙錢。但是沒辦法,醫院每個月要對科室的收入進行核算,結果和醫生的績效獎金掛鉤。大家都不開藥,你們的獎金就少的可憐。公立性質的醫院卻要自負盈虧,這一點毋庸贅述,稍稍了解中國醫療現狀的人都非常清楚。
但我想說,你去理髮店的時候,為什麼理髮師都建議你去辦卡,去燙染。因為理髮不掙錢,而染髮劑回扣高,辦卡有提成。在西方國家人工費高,中國人工費便宜,這是不爭的事實,如何盈利,只能靠產品的附加值。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中國的人工費就是便宜,所以才有發達的快遞業,乃至整個服務產業。汽車銷售把汽車的性能背得滾瓜爛熟,穿著態度得體,服務態度極佳,但是如果沒有賣掉汽車,一分錢的提成也拿不到。很多行業,技術無法賺錢,比如醫生每個月只有1000工資,剩下的要靠開藥,那也回扣就成為了大家默認的潛規則,這樣的收費體系是市場規則決定的。
反觀國外,美國的許多醫生都和藥物企業有合作,臨床醫療本身和藥物企業是無法分開的,這一點在高度市場化的美國體現的尤為明顯。直接告訴患者藥物的費用中會有一部分用於進一步的研究,而你主治醫生正是進一步研究的負責人,甚至是藥廠的重要股東。也就是說你的一部分錢需要給到開藥的這個醫生手裡。這又如何?我之前有一篇文章,寫到中美醫療的對比。美國人知道醫生就是賺錢的,給你診斷,處理,手術,隨訪,甚至解答相關的問題,處理突發事件,夜班巡訪,沒有一項是免費的,都是要賺錢的。在統一的心態和價值體系下,醫患矛盾自然就少了許多。
而中國的醫療就是打著「為人民服務」的大旗,在「市場經濟」體系下的經營。於是乎,醫生覺得無法得到符合市場規律和自身價值的報酬,患者覺得無法得到無私奉獻的服務,成為了醫患矛盾的根源。
患者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你看醫生給開藥都是要賺錢的,醫生給你換藥操作都不是白換的哦!」用這句話來諷刺醫生的唯利是圖。
我想說,要不然還能怎樣?哪裡有免費的午餐可以吃?
2. n中國醫生沒有決定權,選A和選B都一樣
葯價是怎麼確定的?藥品企業要通過省市和醫院的各級招標,層層疏通關係,才有可能進入醫院的藥房。同樣的藥品,在一個醫院裡可能有2-3家中標,這時候你無論開哪家都一樣。不是A公司掙錢,就是B公司掙錢,對於醫生治病,和患者求醫來說都不會有影響。這時候,藥品公司和所有銷售企業一樣,打起了價格戰。由於藥品是政府定價,價格戰就打成了回扣戰。這以上所有的過程,完全都沒有臨床醫生的參與。到了醫生的手上只有兩種選擇,A葯100元,可拿10元回扣;B葯120元,可拿15元回扣,當然也有貴的葯回扣少,便宜的葯回扣的多的。新聞上報道有的地方居然達到了30%-40%的回扣,那隻能說藥品企業的價格戰打的太厲害。醫生的權利非常小,在兩種都符合國家標準和治療要求的藥物中,選擇一種開給患者,這時候,傻子也毫無疑問會選擇回扣多的。更有些藥物,只有一種中標進入醫院。有的時候是藥物企業涉嫌壟斷,有的時候是上層公關做的太好了,臨床醫生沒有選擇,而藥物企業可以躺著賺錢。
還有人說醫生可以選擇開藥或者不開,不要動不動一個感冒就開那麼多葯。有的藥物上明明只寫了對疾病又輔助的作用,有的只寫了調理的作用。那就要問這些藥物如何可以通過國家的層層審批進入市場,進入醫院了。況且輔助作用不是沒有作用,醫生的最基本底線是無傷害原則。
3. n不同的態度和角度,完全相反的認知。
央視出了這樣的報道,有的人說好,國家要拿醫療制度開刀了,我們看病能便宜了。其實國家一直在想做這樣的事,只是路漫漫其修遠。三明醫改廣泛爭議和奧巴馬醫改的舉步維艱,說明醫改在世界範圍內都沒有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法。
新聞媒體聽到醫生拿回扣心裡不舒服,普通百姓也因為高額的葯價怨聲載道。於是乎,這樣的報道變得非常吸引眼球。很多醫生都認為這是無良的媒體,激化矛盾。但實則不然,醫生到頭來只對患者的身體狀況負責,只有莆田系才會把大力氣花在媒體和網站輿論的控制上。而媒體只是追求新聞熱點,醫生究竟應該如何獲得收入,國家醫改政策是否正確,並不是他們願意關心的,也不是他們能決定的。
家裡有媒體從業人員,各個新聞口年底的進貢,採訪時候的辛苦費基本也等於是新聞報道收到的回扣。但是媒體之間相互默認,就像醫生之間不便評價其他醫生的診斷一樣。角度不同,態度也不同,醫生看來很無奈,患者看來很解氣,媒體看來很熱鬧。走路的人,覺得路上的汽車開的蠻橫無理;自己開車的時候,卻又覺得行人瞎眼不看路。
輿論的力量很可怕,尤其是央視報道,寫這篇文章並不是指責誰,只是希望旁觀者能用更加客觀的態度來看待問題。到哪裡都有好人有壞人,但我們最害怕的是制度不好!
歡迎關注我 不務正業的外科醫生,目前有兩個專欄,很高興和你一起分享!
醫學周邊:外科醫生的日常 - 知乎專欄,生活雜記:美利堅遊學手冊 - 知乎專欄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醫學江湖」,回復【內科】,【外科】,【醫學生】,【麻醉】,【影像】,【神經】,【護士】,【兒科】,【產科】,【科研】等,可以獲得超酷的醫學專屬產品信息,限量首發,逐步更新。
推薦閱讀:
※如果在大街上遇到需要心肺復甦等急救措施的患者,該不該救?
※如何徹底解決醫患矛盾?(請看問題說明)?
※去哪投訴醫院或者醫生?
※喜歡曹操的人會否傷害醫生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