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喝咖啡,可別當小白!

最近繼續不務正業,不管是工作中還是下班以後,喝杯咖啡或者幫人買杯咖啡已經成為了年輕人的常態,今天就來說說咖啡。(感謝文章發布之後許多咖啡從業人員給我的批評指正。)

「中度烘焙的哥倫比亞的曼德林產阿拉比卡咖啡豆製作的拿鐵咖啡」,這麼長的一句話,讓人暈頭轉向。

希望以下的文字,結合我個人的認識,能讓你看懂上面的那句話:

什麼是豆種?

什麼是烘焙?

咖啡的產地有售賣講究?

咖啡的製作方法有什麼區別?

那些有名的咖啡有什麼特點?

喝咖啡喝了快10年,從速溶咖啡到連鎖咖啡店,最後自己買了咖啡機,隨時都可以喝到新鮮的咖啡。其實我算不上咖啡發燒友,喝的太多心跳過快,也不適應過多飲用,每天1-2杯而已。市面上各種各樣的咖啡品牌,不管是灌裝、泡袋、掛耳、還是現磨,還有連鎖咖啡店的推出的特色口味,形形色色的咖啡名詞,作為美食的愛好者,怎麼能不把他們好好搞清楚呢?

目前花樣繁多的咖啡名稱,總的來說是通過品種、產地、烘焙方式和製作方法區分,那些唬人的名詞,也就源於此。

現煮咖啡喝阿拉比卡,沖調咖啡喝羅布斯塔。

先說品種,也就是咖啡樹的品種。就像我們說的富士蘋果和國光蘋果一樣。咖啡樹也有種類,但是市面上流通的大都只有2中,阿拉比卡(Coffee Arabica)與羅布斯塔(Coffee Robusta)兩個原種。

事實上羅布斯塔種原是剛果種的突變品種, 阿拉比卡種咖啡豆生長在熱帶地方較冷的高海拔地區,羅布斯塔種生長在更低的海拔,喜歡溫暖的氣候,對降雨量的要求並不高。

這兩種咖啡豆長的什麼樣,有什麼特性其實不需要了解,知道了也記不住,只需要知道羅布斯塔口味更強烈,咖啡因含量高,直接入口過於刺激,因此一般被用於即溶咖啡、罐裝咖啡、液體咖啡等工業生產咖啡上。所有咖啡的產量中,阿拉比卡種咖啡佔據了70%-80%,現在國內市面上售賣的咖啡豆和連鎖咖啡店裡的咖啡幾乎全是阿拉比卡,或者是阿拉比卡的變種,還有較為常見的波旁種,知名的肯亞也是阿拉比卡的變種,雲南種植的則是卡提姆,巴西比較有名的是黃波旁,紅波旁以及一些產量較高樹較矮的品種。。可以留意到肯德基經常宣傳的阿拉比卡咖啡豆,看上去好像很高端,實際上也就是市面上最常用的咖啡豆而已。這些咖啡豆根據地域、種植方式、人工處理干預又出現了許多亞種。搞清楚這些過於複雜,只要了解幾個重要的產地即可。

烘的越久豆子越香,再久就焦了。

關於咖啡豆,烘焙方式也是可以唬住人的內容。生咖啡豆本身是沒有任何咖啡香味兒的,只有在炒熟了之後,才能聞到濃郁的咖啡香味兒。所以咖啡豆的烘焙是咖啡豆內部成分的轉化過程,只有經過烘焙之後才能產生咖啡的氣味。其實很簡單,一般只有兩種選擇,中度烘焙和重度烘焙。下圖讓人一目了然,白色的就是生咖啡豆,而烘焙程度越重咖啡豆越黑越焦,可想而知,越焦的咖啡豆內含的苦澀味就越重。所以說,我們一般喝的都是中度烘焙,很多人喝多了中度之後覺得味道不夠了,就開始喝重度烘焙,就像喝酒,度數越喝越高。

咖啡、牛奶、奶泡、奶油、巧克力醬,排列組合的花式咖啡

看到這裡,中度烘焙的藍山阿拉比卡咖啡豆,已經唬不住我了。唯一只剩下製作的方式了。

看了下面這張圖,市面上最常見的製作方式,已經一目了然。

再寒酸的咖啡店裡也至少會有,濃縮咖啡、美式、拿鐵、摩卡這些基本品種。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把咖啡、牛奶、水,甚至奶油按照不同的比例搭配。本人不是專業的咖啡師,只能談談個人感覺。

白咖啡(White coffee),應該是最常見的搭配,其實也就是牛奶和咖啡1比1的配比。常見的速溶咖啡,只要不是現磨的咖啡,基本上都是糖和奶對等配比。製作簡單,口味適中,可以說是花式咖啡中最基本款。

咖啡店裡最常見的是拿鐵(Latte)。拿鐵就是奶的意思,什麼抹茶拿鐵,芒果拿鐵,就是抹茶牛奶,芒果牛奶而已,雖然常常在咖啡店售賣,但和咖啡沒有半毛錢關係。咖啡店裡有了奶泡機,可以打奶泡,一層綿密的奶泡加上精緻的拉花就是一杯完美的拿鐵咖啡。記得第一次喝拿鐵咖啡,那種感覺非常美妙。上層是綿密的奶泡,中層是熱牛奶,底層是高溫萃取的鮮咖啡。奶泡的溫度下降的很快,像溫柔的緩衝劑,把滾燙的咖啡緩緩的送入口中,一股暖流,卻不燙口。牛奶和咖啡在口中混合,豐富的口感,回味無窮。

如果你愛這種奶泡的味道,卡布奇諾(Cappuccino)絕對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它和拿鐵的區別就是奶泡更多,甚至不需要牛奶,全用的是奶泡。細小的奶泡,在咖啡中爆炸融合,加上上層厚厚的巧克力粉,就像喝下一碗棉花糖。

摩卡(Mocha)是我的最愛。曾經和友人達成共識,真正的吃貨最喜歡棕色的口感,咖啡、提拉米蘇、巧克力。而喜歡草莓、蘋果、橙子的人,只能算是一個健康生活的小清新。於是乎,在咖啡中加入巧克力,一杯摩卡絕對是吃貨的不二選擇。不需要加糖,巧克力醬的甜度就把這杯咖啡的調味做的恰到好處。

鮮奶油、焦糖的混合,又創造出了維也納、愛爾蘭、瑪琪朵。過於甜膩的口感似乎並不太適合中國人的味蕾,但也絕對不排除眾多的擁躉,只是那樣的咖啡,只要稍微喝上兩杯,你的膽固醇就會很快爆表。

美式咖啡(Americano)就是濃縮咖啡加水。美式美式,在美國幾乎所有的餐廳里都可以看到。他們會叫housencoffee,其實和濃縮加水的美食咖啡還有點不同。其實就是一個咖啡壺,從餐廳開門到關門一直保持著溫度的咖啡。進入咖啡店,你說咖啡,默認一定是選擇美式咖啡。過於濃縮的咖啡,喝起來太刺激味蕾和腸胃,然而加牛奶的咖啡又太膩,好像是在喝牛奶。只有美式咖啡,成為了美國人家庭的日常咖啡。就像中國人到哪裡都喜歡泡杯茶一樣,美國家庭的咖啡壺是絕不會空的。

最後就是濃縮咖啡(Espresso),直接從咖啡粉里萃取的咖啡。這是最濃的咖啡,也是調配所有花式咖啡的原料。當然,也有人直接飲用。那種感覺非常刺激,因為量少,一般都是一飲而盡,打一個激靈,然後迅速投入緊張刺激的工作中。

了解咖啡產地,徹底告別小白。

最後來說說咖啡的產地。如果聊到產地,就說明你對咖啡認知的逼格提高到了一定的程度。

就像喝酒喝茶,加工方式和口味並不是決定品質的最終要因素。你可以這麼加工,我也可以這加工,你用這個配方,我也用這個配方。唯獨產地,是無法複製的。好像波爾多和納帕的紅酒,更像西湖邊的幾棵龍井樹,和福建武夷山的那幾株大紅袍,產量極其有限。物以稀為貴,為了一嘗究竟,常常需要付出天價。咖啡店也常常搬出這些地名,越是聽上去稀有,越是奇特,越可以賣上一個好價錢。不過我們既然喝,就要知道自己喝的是什麼,花錢不能被忽悠。n

適合種植咖啡的地方是位於南北緯25度之間的熱帶或者亞熱帶。地球上這個緯度的地方共有三塊大陸——亞洲的東南亞、非洲的中部、美洲的中南部。咖啡大部分在中低海拔,再加上溫度和降雨,就形成了那幾個最著名的咖啡種植帶。細細數來,即亞洲印尼曼特寧、爪哇、貓屎,越南鼬鼠,葉門摩卡;美洲的巴西聖多斯、牙買加藍山、古巴琥爵、哥倫比亞曼德林和夏威夷的科納。

沒有錯,最出名的咖啡豆就產自這些地方。熟悉這些產地,市面上那些奇奇怪怪的地名就唬不住你了。聽到國家的名字時候,只需要看看這個國家的緯度位置,產不產好咖啡就一目了然了。

1. 東南亞:

印度、印尼、越南這些國家。中國也產咖啡,不過只有雲南咖啡、海南咖啡。

曼特寧咖啡:曼特寧咖啡產於亞洲印尼的蘇門答臘,不屬於阿拉比卡種,屬於羅豆與阿拉比卡的混合種。風味非常濃郁,香、苦、醇厚,帶有少許的甜味。曼特寧咖啡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醇厚的咖啡,在品嘗曼特寧的時候,你能在舌尖感覺到明顯的潤滑。由於曼特寧咖啡豆本身沒有酸的特性,所以一般特別沖調方式,都以曼特寧咖啡豆為基礎,在長時間的保溫或調製冰咖啡時,即使不搭配任何配料,也不會有酸澀感。

爪哇咖啡:爪哇咖啡產於印尼爪哇島。烘焙後苦味極強而香味極清淡,無酸味。有人說世界咖啡分兩大系列,一種是以巴西為代表的「硬」咖啡,味道濃烈;另一種是以印尼為代表的「軟」咖啡,其中爪哇咖啡,最為有名。

印度尼西亞最好玩最知名的,要屬麝香貓咖啡(Kopi Luwah),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貓屎咖啡。可不是隨便一個貓吃了咖啡豆拉出來的屎都可以做咖啡哦。印尼的麝香貓,吃下最好的咖啡豆,才能算是貓屎咖啡,其他地方的貓可沒有這樣的地位。用人工的方式把動物融合到植物的生產過程中,貓屎咖啡的附加值把本身的價值提高無與倫比的地位。一杯咖啡,動輒幾百元,我目前是沒有喝過,朋友有一罐珍藏已久,看哪一天好日子聚一聚,讓他開罐讓我一飽口福。

越南也學印尼人一樣的玩法,發明了鼬鼠咖啡 (Weasel Coffee),同樣口感獨特。下面就是這種咖啡加工前的模樣。

還有不得不提的就是摩卡咖啡。此摩卡非彼摩卡,然而摩卡咖啡的口味最早就是源自於非洲的摩卡港口。

摩卡咖啡的名字來自於葉門的摩卡,葉門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咖啡作為農作物進行大規模生產的國度。今天葉門摩卡咖啡的種植和處理方法與數百年前的種植和處理方法基本上相同。摩卡咖啡豆比絕大多數咖啡豆更小更圓,呈淡淡的綠色,這使得摩卡咖啡豆看起來更像豌豆。摩卡咖啡豆酸度高,仔細品嘗,還能辨別出一點巧克力味,因此把巧克力加入咖啡的嘗試也很自然,也就有了後來摩卡咖啡的製作手法。摩卡口味也成為了巧克力香咖啡口味的代名詞。隨著義大利花式咖啡的誕生,人們嘗試著向普通咖啡中加入巧克力來代替摩卡咖啡,也就是現在大家常常喝到的花式摩卡。

2. 非洲

非洲由於氣候和溫度的原因,盛產咖啡的地方大都在沿海國家。由於非洲的營銷和交流不足,非洲咖啡在中國的認知度並不強。如果想要了解,只需要記住下面的國家和咖啡名字:坦尚尼亞:乞力馬扎羅(Kilimanjaro) ;烏干達:埃爾貢(Elgon)、布吉蘇(Bugisu)、魯文佐里(Ruwensori);依索比亞,耶加雪菲:哈拉(Harrar)、季馬(Djimmah)、西達摩(Sidamo)、拉卡姆蒂(Lekempti)。

3. 美洲

咖啡的重頭戲其實在美洲,不僅是因為美洲人對咖啡的熱愛,也因為其獨特的地理和氣候。巴西、古巴、哥倫比亞、牙買加,在這些國家,咖啡都是最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

巴西咖啡產量大,但是大多口感濃郁激烈,有名的要屬聖多斯咖啡。這種咖啡酸、甘、苦三味調和適度,濃度適中,帶有輕微的堅果味道。

古巴的琥爵咖啡是古巴的驕傲,咖啡愛好者沒有不知道的,以其醇厚香韻的口感而著名。琥爵咖啡把甜味和苦味完美地結合,間雜著充滿味蕾的各式花香,並配上恰如其分的果酸,有人說像葡萄酒的感覺。

哥倫比亞咖啡,只要粘上這個名字,似乎都是不錯的咖啡。其實哥倫比亞咖啡的等級也分得很細,最好的要屬麥德林出產的,酸度適中,口感綿軟柔滑,有人說那是「綠色的金子」。咖啡為代表的經濟作物幾乎成為了南美國家最重要的GDP來源。還有一種「娜玲瓏咖啡」(narino),據說曾經被星巴克購得了獨家購買權,用來打造自己獨一無二的口味。

藍山咖啡,產自牙買加的藍山。這裡的咖啡樹全長在陡峭崎嶇的山坡上,採摘過程非常困難,而且只有種植在海拔666米以上部分的咖啡才被稱為牙買加藍山咖啡,就像長白山人蔘一樣,大棚里種的人蔘品質自然和懸崖上採摘的相去甚遠。不僅如此,豆子後面有類似於SHB的字樣則是代表該豆子的海拔,例如:哥斯大黎加SHB,肯亞aa,耶加雪菲g2,後綽均代表該豆子在該產區的評級。單看產地難以確認質量。

由於日本一直投資牙買加咖啡業,藍山咖啡大都為日本人所掌握,他們也獲得了藍山咖啡的優先購買權。世界其他地方只能獲得藍山的10%,因此不管價格高低,藍山咖啡總是供不應求。然而,在牙買加藍山地區666米以下部分生產的咖啡稱為高山咖啡,也是僅次於藍山咖啡品質的咖啡,一般人也只能買到這樣的高山咖啡。然而在藍山山脈以外地區種植的咖啡被稱為牙買加咖啡。雖然都來自牙買加,但是口感和價格都相去甚遠。淘寶上幾乎無法買到藍山咖啡豆,但是藍山風味的咖啡卻不少,這些都是調製的藍山風味,而並非真正的藍山咖啡,甚至連牙買加的咖啡豆都不是。

科納,夏威夷科納與藍山並列,為高級咖啡的代名詞。真正的夏威夷科納咖啡帶有焦糖般的甜味,更符合美國人的口味。但是夏威夷島實在太小,咖啡的產量也極其有限。於是市場上售賣著一種 「科納混合豆(KonaBlend)」,這種混合豆中科納咖啡豆可能僅為10%,但這種咖啡也取得了極好的銷量。

科納、琥爵、藍山、爪哇、曼特寧,這些名詞常常出現在咖啡店的菜單上,或者是咖啡豆的包裝上,甚至在灌裝咖啡和袋裝的咖啡粉包裝上也能見到。有些是來自於這些產地的著名咖啡,有些只是模擬這些咖啡的口味。了解了咖啡的種屬、烘焙、製作、產地,相信你只要記得其中的名詞,就再也不會被咖啡館菜單和咖啡豆包裝上的說明迷惑了,再喝咖啡,就可以開啟一段全新的咖啡之旅了。

我愛咖啡,是愛上午後一杯咖啡的感覺,那是一種優雅閑適的氛圍。愛屋及烏,從此以後那一杯咖啡的香氣,瞬間就可以帶我回到那舒適的午後時光。

我喝咖啡,從一杯沸水沖開顆粒加伴侶,喝到五花八門的各國泡袋;從雀巢喝到麥咖啡、科斯塔、星巴克;從奶味喝到了酸味和苦味;從精緻的玻璃杯喝到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最後喝出了這一篇文字和期待中的新旅程。

歡迎關注我 不務正業的外科醫生,目前兩個專欄:

醫學周邊:外科醫生的日常 - 知乎專欄,

生活遊記:美利堅遊學手冊 - 知乎專欄

很高興和你一起分享!

如需轉載均需要與作者本人聯繫,其他方式的轉載均視為侵權,作者保留訴諸法律的權利!

微信公眾號:醫學江湖。

推薦閱讀:

心臟病有哪些前兆?
女生一輩子可以吃掉多少口紅?
青春痘開始掉皮,怎麼回事?是快好了,還是更嚴重?
17年CES最佳創新大獎,讓你用手機就可以查視力
長期的肉體痛苦會導致人格扭曲嗎?

TAG:美食 | 咖啡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