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屆的江湖。
《笑傲江湖》中,我最喜歡一句話:
任我行對令狐沖說
只要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麼退出啊?
的確是,不管什麼行業,什麼區域,有利益就會有恩怨,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前言:
這幾天沒有動筆寫主線和番外,因為番外找不到好的想法。
而主線呢,就必須搜尋資料,各方校對,而最近大家都在保山,沒空核對,就落了一周。
我朋友說:你科普就科普吧,常識問題而已,不需要校對啊,大問題沒有就行了。
我說:不,數據必有出處,理論必有實踐。知乎的「咖啡江湖」大著呢。也許那一天我出點小錯誤就被撕了呢。
我喜歡圍觀撕逼,但我不喜歡,甚至是厭惡親手去撕。
不撕吧,看不得胡言亂語;
撕吧,真是枉費力氣。不過是一腔熱血做做科普,精力耗不起。
人真的是很奇怪,大問題,撕不起來;
有一些我都篤定無法撕起來的簡單常識,大部分人的共識,轉過頭,臉卻腫了。
例如:你眼中的一杯好咖啡是什麼樣子? - 咖啡製作 - 知乎
我就感嘆了一句:這TM也能撕?真漂亮!
在咖啡行業中,有這麼兩群人。
一群是理論派, 他們可以通過理論推導, 找到一杯好喝的咖啡。
用自己的話說, 先證明其合理性(理論), 然後再證明其真實性(好喝)
另一群, 則是實操派 他們或許無法知道為什麼, 但通過他們嗅覺, 知道咖啡是否是合適的時候喝了,n他們通過看待流速, 流狀來感覺咖啡萃取時間。
或許他們無法證明其合理性, 但真實性卻是擺在眼前。
雖然這種只可以意會,無法言傳的方式往往弄了個人亡道衰, 但好歹咖啡好喝。
不過咖啡的理論從無到有,不正是慢慢的實踐出來的么?
實踐產生理論,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再豐富理論,相輔相成。
咖啡體系不正是這麼日益壯大的么?
咖啡是屬於舶來文化。
咖啡在中國發展不過短短十餘年,我從業接觸沒有那麼久,在這裡,無法說那麼多。
但是自從我進入這個圈子以來,看到很多人不斷的自我高潮,不斷的閉門造車。
特別是近幾年,不知道從何時起,咖啡圈幾乎一天一個比賽,大到全國各地的連環比賽,小到門店為了人氣推出的比賽。
曾經我有問過幾個「比賽專業戶」
我說:你們去比賽是為了什麼?
他們回答是:為了鍛煉,為了名次,為了獎金和獎品,為了加薪和升職。
幾乎是千篇一律功利性的答案。
實在是很可惜,幾個人的回答之中沒有一個是關於「推廣咖啡、科普咖啡、讓大眾知道咖啡」的回答。
我既無意標榜自己,更無意詆毀他人。
但是,自嗨的人兒們,該醒醒了!
即使比賽名次再高,對普通消費者來說,他們關心么?
不,他們並不關心你是不是某冠軍。
他們所關心的事,是你到底能不能做好一杯咖啡!
在國外,一杯咖啡2-5美元,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 養成喝咖啡習慣並不奢侈。
這也恰恰證明咖啡是生活的一部分, 咖啡的本身是有兼容性的。
反觀國內, 咖啡的特殊性很大程度來自我們對西方文化的意淫。就好比,我們總會覺得國外各種政策比我們好,卻無法去踏入他們的貧民區。
這也難怪,很多的咖啡館、西餐廳和酒吧沒有本質的區別。
因為他們更多是對自己心目中西方生活的假象形式。
我們很難想像, 將一杯20-40元一杯咖啡變成了識別成功人士的道具。但可以肯定的是, 想通過一杯咖啡來標榜自己是精英, 更多是一種自卑的體現。
咖啡師也好,培訓師也罷,放不下自尊自貴。
將自己學來的知識不用於交流與探討, 而是嘲諷他人;
將自己站在一個「學識」高峰, 用一個並不具有專業素養的方式去看待他人;
無論是怎樣的硬體承托, 無論是用何種獎盃,認證的光環來照耀, 最終蒙蔽的還是那一份自身的冷暖自知。
對於撕逼的那幾個「大神」,我想牽條線,找一個中立的城市,在專欄邀請3-10名普通消費者,我們來做一次分享和現實將咖啡撕逼進行到底如何?
如果你們答應,可以私信我。
但,我還是要說那句話:
因為星爹,咖啡在中國已經被神話了。
而實際呢?咖啡它只不過是一杯普通的飲品,僅此,而星爹更多的是在提供咖啡味的飲品。
別再閉門自嗨了,走出來,一起來參加咖啡的狂歡盛宴吧!
圖源網路,圖片?歸原作者所有.
主線和番外本周會上。
推薦閱讀:
※為什麼江湖稱為「江湖」?
※最具有江湖氣息的城市是哪個?
※江湖上有哪些騙術?
※銷聲匿跡後,黑市xDedic再次「重出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