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觀——粟特文明,連接絲綢之路的一曲讚歌

中國歷史上的陸上絲綢之路,以漢唐之際為最盛,其間的經濟、文化、宗教、人員交流空前繁榮。

而在這條漫長的國際道路上,有一個民族在周邊各文明之間穿梭綴合遊刃有餘,對絲綢之路的繁榮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們被稱為「粟特人」,而他們在中亞的故鄉則被稱為「粟特 / 索格狄亞那」。(Sogdiana)

古代的粟特人現如今已經與亞洲眾多民族相融合,而中國作為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市場,也歷史上也融合了眾多的粟特移民,最著名者如昭武九姓:康、安、曹、石、米、何、史、穆、畢、火尋、戊地、東安、沛捍、那色波、烏那曷、漕等。(不止九個,《魏書》、《隋書》、兩《唐書》等說法不一,亦可見其時間跨度之大)

昭武九姓亦被稱為九胡姓,不同姓氏的胡人大都來自中亞的不同的國家,有些姓氏為漢族古已有之,有些則始於胡人,如:康、米、石等,其著名人物如:米芾、安祿山、史思明等。(安祿山、史思明得以進入唐軍一方面為胡人的大量入唐,一方面為唐人的府兵制之廢弛、兵源之枯竭。安祿山的胡旋舞似乎跳得很好。)

這些粟特人在中亞的故鄉位於新疆西側,即今日的中亞五斯坦,這裡是從陸路出中國前往西亞的必經之路。天山山脈-帕米爾高原-興都庫什山脈為這塊乾燥的亞洲內陸地區提供了寶貴的冰雪融水,由此形成的一條條流域、一塊塊綠洲成了眾多中亞古國的立國之本。

其中河流與綠洲最密集的地區位於阿姆河-澤拉夫善河-錫爾河之間,該地亦被稱為河中地或索格狄亞那,粟特人的國家大都分布於此,尤其集中於澤拉夫善河流域。

中古時代操縱著東亞、南亞、西亞之間貿易的粟特人,積攢了巨額財富,並形成了成熟的商團,他們遠離家鄉,沿著貿易路線不斷開闢自己的貿易節點,如碎葉城、喀什噶爾。(史載康國栗特「善商賈,好利,丈夫年二十去旁國,利所在無不至」)

同時,粟特人也透過他們的財力和軍力來影響和聯結當地的政治勢力,為自己謀取更長遠的政治安全甚至商業壟斷權。如隋末唐初對李唐王朝的支持。而唐王朝統一中國後亦以粟特首領-被稱為薩寶-來控制和管理粟特人商團與聚居地。粟特群體區別於漢人,內部享有一定自治權,並利用自身胡人身份的優勢壟斷對外貿易。(隋唐王朝實行胡漢有別、對漢人重農抑商的政策。)

涼州薩保史君墓俯視圖

撒馬爾干壁畫上的唐朝使者

粟特人的商業屬性和商團組織一方面由於異域生存的實際需要,一方面緣於其故鄉的地緣環境。雖然中亞地區面積廣大,但大部分為沙漠所覆蓋,依賴河流點綴其間的綠洲具有相當大的獨立性,以至一個綠洲即可形成一國。而不同流域的綠洲國家之間往往隔著廣闊的沙漠,相互征服並有效控制相對較難。由於綠洲物產有限,以及位置上的優勢,這些絲綢之路上的小國無不大力發展跨國貿易。

由於中亞地區巨大的蒸發量和廣布的沙漠,中亞河流很少能夠最終流入裏海,各河流中下游之間往往隔著廣闊的沙漠,唯有阿姆河-澤拉夫善河-錫爾河(河中地)地區由於充沛的水源和山地的保護可以形成更密集的農業區,如澤拉夫善河最大的兩塊綠洲:撒馬爾罕、布哈拉,即是康國、安國的舊地,米國、曹國、何國也位於附近。

其他幾國則散布在其他流域的優良地段,如阿姆河三角洲的火尋國、穆爾加布河三角洲的穆國、錫爾河流域塔什乾的石國等。

阿姆河三角洲——火尋國舊地

穆爾加布河三角洲——穆國舊地

布哈拉綠洲——安國舊地

費爾干納盆地-卡拉庫姆水庫-錫爾河

雖然惡劣的環境限制了中亞國家的發展空間,但也使得東西方的陸上通道屈指可數。控制重要綠洲和通道的中亞國家得以佔盡優勢、壟斷多邊貿易。

這些綠洲中,索格狄亞那起到樞紐性的作用,向外連接的各個次板塊則是通向歐亞各主要文明的鑰匙。這些次一級板塊與索格狄亞那一樣依託於周邊山地的庇護和滋養(阿姆河下游除外),這一個個盆地、半盆地成為了穿過乾旱的中亞腹地所不可或缺的中繼站。

索格狄亞那與周邊各大區——衛星圖

索格狄亞那與周邊各大區——地形圖

旅途間隙托缽數錢的粟特商人——席勒風格?

壁畫驛站一景

敦煌莫高窟45窟「胡商遇盜圖」

由於粟特—索格狄亞那與周邊板塊組合成了亞洲內陸的十字路口,自然也控制了西亞、南亞、東亞、粟特本土之間的貿易,甚至穿越南俄的草原絲綢之路,都有著粟特人的身影。(北方通向游牧世界,費爾干納通向中國、犍陀羅通向印度、東伊朗通向西亞,粟特人本身與東伊朗人同源)

而絲路上的商品當然也不止是東方的絲綢,其販運的商品覆蓋了當時的主要奢侈品,如絲綢、寶石、珍珠、奴隸等。(絲綢在其中佔據極其重要的地位)

吐魯番出土粟特文買女婢契約

這一貿易地位亦使中亞得以吸收周圍文明的農業與手工業技術,綠洲地區輔之以發達的灌溉技術,農業即可支撐較大的城市人口,輔之以工業技術的傳入,武器、珠寶、絲織、造紙業得以長足進步。(當時運往西方的絲綢已有很多是產自新疆和中亞,轉口貿易-加工出口-自產出口)

儘管粟特人有著如此大的商業成就,但其地緣潛力是有限的,權勢也是脆弱的,需要在各方強權之間維持平衡以保護自身。這麼一種弱小的文明,依附於某一方甚至被征服總是難以避免。在其歷史中,周邊的固有勢力以及不斷遷徙的游牧民族輪番統治這一地區,如第一波斯帝國、突發逆天的壓力山大帝國、貴霜帝國、白匈奴人、薩珊波斯、西突厥人等。

而當唐朝的權勢達到頂峰之時,也成為了中亞粟特人國家的保護者。與此同時,已經征服薩珊波斯的阿拉伯帝國也進入中亞,並與唐帝國爭奪這一地區,在著名的怛羅斯之戰後,唐朝由於災難性的安史之亂永久性得退出了這一地區。(安、史皆是粟特人血統)

雖然由於地緣條件的限制,這些綠洲始終有著較強的獨立性,但接踵而至的伊斯蘭化(同時帶來了「劍與古蘭經」)與突厥化最終使粟特文化(一種以伊朗文化為底本的混合文化,首要宗教為祆教,即拜火教)幾近於消失,而由於中國的勢力在唐之後的三百餘年中退出了西域,陸上絲綢之路趨於低潮,中亞國家的重要性亦相對降低。

現如今,我們去索格狄亞那,見到的依然是伊斯蘭風格的建築,粟特人的遺迹也只是遺迹了:

撒馬爾罕雷吉斯坦廣場——曾經的康國

在宋元之際這段混亂的時期內,新疆的漢化王國相繼被伊斯蘭化(喀什、于闐、高昌王國的被征服與伊斯蘭化),而後西遷的西遼成為中國文化在中亞的新的代表。當此之際,一個個突厥人王國也在中亞與伊朗縱橫博弈,外來的民族和文化,與當地的民族和文化相碰撞,形成了錯綜複雜的新的民族-文化-宗教組合關係,而這一切最終都受到蒙古帝國的猛烈衝擊。

鄙人以前講草原帝國的截圖,這段較為複雜

在對付了花刺子模蘇丹之後,成吉思汗於1221年春渡過阿姆河,開始從花刺子模殘軍手中奪取阿富汗的呼羅珊。他佔領巴里黑,巴里黑的投降者未能保住該城,城市受到全面的摧毀(居民被殺,城市被燒)。在呼羅珊,他派幼子拖雷去奪取莫夫[馬里],莫夫城投降,城中居民也幾乎是全部遭到屠殺(1221年2月底)。拖雷坐在安放於莫夫平原上的一把金椅上,目睹了這次集體屠殺。男人、女人、小孩被分開,按類別分配到各個軍營中,然後把他們砍頭。「只有400名工匠倖免於死」。

。。。

東伊朗再也沒有從成吉思汗的破壞中完全恢復過來。像巴里黑這樣的城市仍然殘留著蒙古破壞的痕迹。15世紀時,在沙哈魯、兀魯伯和速檀·忽辛·拜哈拉統治下,這些地區發生的帖木兒文藝復興運動都未能使它們完全恢復過來。

。。。

在他身上具有統治者和游牧者的雙重性:作為統治者,他從不贊成宗教戰爭;作為游牧者,他不完全了解定居生活,喜歡破壞城市文明、廢除農業(在離開東伊朗時,他破壞了東伊朗的產糧區)和把農田變成草原,因為草原適合他的生活方式,便於管理。

——《草原帝國》勒內?格魯塞

蒙古風暴對中亞-東伊朗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其農業基礎可能遭到了不可逆的退化,儘管短暫的元朝復興了陸上貿易,但明朝的內向以及海洋運輸連接起了全新的世界,使得粟特人的祖地-索格狄亞那,再也未能重獲曾經的地位。

即使如此,古代留下的遺迹也足以令我們想像出粟特人曾經的富有與輝煌:

蘇聯考古學家繪—片治肯特古城遺址—曾經的米國

片治肯特遺址——粟特壁畫

敬我們的祖先

寬恕他們的殘忍

感激他們的勞作

歡迎關注我局微信公號:diqiuzhishiju(地球知識局)

推薦閱讀:

歷史上的太平公主真的是心狠手辣么?武則天那麼喜歡她,為什麼不傳位給她?至少也不能讓她結局那麼悲慘吧。
再回唐朝(安史之亂前),你是願意生活在西京長安還是東都洛陽?
同樣是宦官操縱國家大權,唐朝後期宦官甚至可以隨意殺死皇帝,為什麼明代宦官雖然權傾朝野,卻威脅不了皇帝的位置呢?
有哪些你只讀一遍就能成誦的古詩詞?

TAG:唐朝李唐 | 古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