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愛蓮說》,出入儒釋道,精通易經的周敦頤(一)

寫下《愛蓮說》,出入儒釋道,精通易經的周敦頤(一)

  中學時,宋朝的周敦頤寫下一篇《愛蓮說》,印象深刻。

  那時,背誦文章是我的長項,《愛蓮說》自不在話下了。

現在?記憶力衰退!

回顧下原文吧: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二十餘年以來,對周敦頤了解不多,前幾日去北京,聽有聲小說,突然聽到一句:「周敦頤是二程的老師!」

  二程是誰?

  我在」安陽源易緣「媒體公眾平台其他的文章中,曾提到過:分別程顥和程頤,兩人是兄弟,河南洛陽人,他們的學說也稱為「洛學」。

  哥哥程顥字「伯淳」,又稱明道先生。弟弟程頤字「正叔」,又稱伊川先生,曾任國子監教授和崇政殿說書等職。

慶曆六年(1046年),二程的父親大理寺臣程珦在南安(今江西省大余縣南安鎮)認識了周敦頤,見他「氣貌非常人」,與之交談,更知其「為學知道」,便同他結為朋友,隨即將兩個兒子程顥、程頤送至南安拜其為師受業。

  二人都曾就學於周敦頤,並同為宋明理學的奠基者,世稱二程。

周老師字茂叔,號濂溪,人稱「濂溪先生」,謚號「元公」。足見人們對他理學開山地位的認可。

  未曾想到,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周老師,不僅是詩人,還是一代大儒;

  是北宋著名的哲學家,更是理學派的」開山鼻祖「……

  放之當今時代,周老師妥妥的是「網紅」一族。

  下圖就是周老師的塑像了,仙風道骨般,氣宇更非凡……

周老師之學以主靜為宗。平生精粹,多歸於《太極圖說》、《通書》之中。

《通書》是周老師讀易經的心得。

學《易經》,搞預測的多,搞風水、看相算命 的也不少,但究竟水平怎樣,是否高明?

便需要將他的境界、文化、氣質、閱歷等綜合看。

  原來,聖賢周老師也精通《易經》。

  他在學習易經的過程中,將其心得體會寫了短短四十章。

  這四十章里,還以他的非凡境界與悟性,自由自然地出入於儒釋道,並學以致用。

  將儒釋道的根本精神和智慧,通過易經的讀書心得凝練融通在了一起。

  《太極圖說》是周老師為其《太極圖》寫的一篇說明 。全文249字。

他認為,「太極」是宇宙的本原,人和萬物都是由於」陰陽「二氣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相互作用構成的。

  五行統一於陰陽,陰陽統一於太極。

  文章突出人的價值和作用,並主張:「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

  在人群中,周老師又特別突出聖人的價值和作用,認為「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

  該文多被各代名著收錄,對後世影響極大。

  讓我們再穿越幾個」鏡頭「:

  天禧元年(1017年),周敦頤出生。

  天聖二年(1024年),周敦頤8歲,其父病逝三年後,隨母投靠衡州(今衡陽)舅父、龍圖閣學士鄭向。

  因其聰慧仁孝,深得鄭向喜愛,又酷愛白蓮,鄭向就在自家宅前西湖鳳凰山下(今衡陽市二中)構亭植蓮,周敦頤其間參經悟道。

盛夏之夜,蓮花怒放,香氣襲人,美不勝收。

  因愛蓮,周敦頤寫下千古名篇《愛蓮說》。

因愛蓮,有了後來的愛蓮湖、愛蓮池、愛蓮橋、君子亭……

《愛蓮說》全文短短119字,卻寫盡蓮之清廉高潔與君子之高貴品質。

(原創聲明:未經許可,禁止進行刊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如需刊載,請通過本平台留言獲得授權。歡迎轉發朋友圈。)


推薦閱讀:

哪些易經古籍中出現過「水土同源」的理論?
先天八卦,三爻各代表什麼含義?
一個人太相信命運會怎樣?

TAG:易经 | 周易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