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竟然丟掉了三分之一的工作時間
「微信公眾號Glax首發,知乎專欄同步更新。」
共計3425字 | 建議閱讀時間8分鐘
你正聚精會神地處理工作,電話突然響起,原來是朋友邀你下班後,一起去試試一家新開的日本料理。你突然想起明早會議的PPT還沒有做,看來晚上要加班了,於是趕緊拒絕了你的朋友。
掛下電話後,你一邊點開微信,一邊開始抱怨:「工作怎麼那麼多啊,今晚只能點外賣了。」
微信上,一個從來沒說過話的好友讓你幫忙投票……你感覺很生氣,但發現投票流程還算簡單,就順手投了一票。
「誒?有人評論我的朋友圈了,明明是早上發的,怎麼現在才評論。算了還是不回復他了。」
然後你不由自主地開始刷朋友圈,不知過了多久,突然虎軀一震……誒呀,剛剛不是在處理一個很重要的郵件嗎?一看時間已經過去十多分鐘了……這時候你又開始鬱悶了:都怪這個可惡的電話!
1 「打擾」是切割時間的刀
我最討厭手機無休止的消息推送,它們總是讓我無法集中精力去處理一些重要的事情。每到這個時候,我都會懷念還在電腦上登QQ的年代,只要一離開電腦就可以隔絕一切的打擾。
「上網」這個概念越來越模糊了,有了智能手機後,我們幾乎24小時都在上網,這就意味著,我們要被迫一直「在線」,而在線就意味著隨時會被「打擾」。
打擾,就像一把鋒利的刀,把我們的時間切割開來。讓我們的時間越來越碎片化。
所以,開頭這種場景,在你的生活中一定很常見。智能手機已經在我們體內植入了一條反射弧:只要手機屏幕一亮、一響、一震動,我們就要打開手機看看有什麼新消息。
不過,這種外部打擾還只是一方面。其實我們也在經常主動打擾自己:手機不亮的時候,我們也要每過一段時間就解鎖一下,左劃劃,右劃劃,發現什麼消息也沒有,然後再鎖上屏。
主動打擾自己,似乎已經成為我們的一種習慣了。工作、學習沒多一會兒,就要摸出手機看看;一篇長文章讀到一半,就被一條推送吸引走了;一本書沒讀幾頁,就扔到一邊拿起另一本看……
將一件事專註地從頭做到尾,真的是越來越難了。
有一項針對15萬台手機的調查發現,手機平均每天要被解鎖110次,而每看一條消息後,都要花費很久的時間,才能恢復到剛才的狀態。
而另一項調查顯示,在美國,腦力工作者有28%的工作時間會被干擾,他們每小時的工資大概是21美元,這樣算下來,全美國因為被信息干擾而產生的直接損失,就達到了5880億美元。
為什麼會造成這麼大的損失呢?因為在不同的任務之間切換,是有很高的成本的。 而且,任務越複雜,我們損失的時間成本就越高。這種不好的體驗相信許多人都有過:你正在聊著一個話題,突然被別人插了嘴,等你想繼續說這個話題的時候,怎麼也想不起來自己剛剛說到哪了……
你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工作、學習時間,竟然是這麼被浪費掉的。所以,我們是時候拿起武器,來來對抗碎片化了。
2 用整塊時間高效做事
那麼,如何讓時間完整起來呢?其實說起來也很簡單:
用整塊時間專註地從頭到尾解決一個任務。
這需要三個步驟:
一是要對任務有清晰的認知。
我們需要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和任務的屬性,先做一個預估:這項任務大概會花費多長時間完成,需要什麼樣的條件來完成。
比如,我要完成「更新一篇文章」這個任務,預計耗時三小時左右,需要一個比較安靜、舒適的環境,而且需要頭腦比較清晰。
二是要對自己的任務進行分割。
每個整塊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兩個小時,因為我們無法連續集中注意力太久。而且超過兩個小時坐在椅子上不動彈,對身體也不好。
所以,對待需要時間較長的大任務,要分割成若干個小任務。不過,這不等於要將一個大任務隨意打散。因為每個小任務都要有明確的「目標」。
比如,寫文章三個小時太長了,於是我把這個大任務分解為三個小任務:40分鐘查資料和構思框架,100分鐘寫作和修改,40分鐘校對、排版並發布到各個平台。
三是將自己的整塊時間和任務對接。
我們每天的工作、學習時間,要用若干個「整塊時間」和「間隔時間」組成。
比如上午9點到12點這三個小時將用於工作,那麼就要試圖將它分成2到4個整塊時間,分配到上面分割好的任務中去。
這個分配不僅要和時間對應上,也要和完成任務所需要的環境對應上。比如某個任務比較消耗意志力,那麼就盡量放在早上靠前的時間段去完成。比如某個任務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那麼就不要把它安排在嘈雜的辦公室時間段中。
每個整塊時間之間都要留出5到15分鐘的「間隔時間」,可用於調整自己的狀態,並且處理積攢的碎片化事情。
碎片化的事情就比如查看和回復手機上的信息、去廁所、取快遞、訂午餐外賣等等。將這些碎片化的事情,固定在整塊時間之間的這5-15分鐘的間隙里,你會發現完成的效率非常高,而且不會打擾到你的工作。
所以,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很少在手機上閑聊。我都會在固定的時間統一處理手機上的消息,讓溝通更加高效。
在Glax讀者討論群中,我也規定只能在18點到22點這個時間段討論。在固定的時間內批量處理信息,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意義不大的閑聊,對別人和自己的打擾也會變小許多。
3 保護好我們的整塊時間
有意識地去用整塊時間完成任務,只是第一步。在實際操作中會發現,我們很難保證不被打擾。那麼怎麼保護好我們的整塊時間呢?
針對外部的打擾,最好的方法就是「離線」。
把手機上所有App的推送取消,手機靜音並調成免打擾模式,或者直接關機。
我在大概四個月之前,花了幾分鐘,對我的所有電子設備做了上面這幾件事。並且每天讓手機保持24小時靜音和免打擾。四個月的時間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世界終於清靜了。
很多人不敢這麼做,因為他們生怕自己漏掉什麼「重要信息」。但是我踐行「離線」之後發現,我真的沒有漏下什麼。
我們每天接收的信息有90%以上都是無關緊要的,甚至是負面的。我們很喜歡去追逐熱點事件,其實我們不必要去湊這個熱鬧,我們的注意力多寶貴呀。
而且,用我們上面提到的「間隔時間」來集中處理碎片化信息的話,就有了時間的限制,我們自然就不會把這麼寶貴的時間用在價值不大的信息上。
那朋友、同學或者同事總聯繫不上我們怎麼辦?不是說「秒回」是一種美德么?
其實這是多慮的。當他們發現你對信息總是延後回復,他們也會慢慢習慣你的延後,畢竟「急事」真的很少很少,如果真的著急,他們會想盡各種辦法聯繫到你的。
如果有人對你有「秒回」的需求,那麼他一定不懂得尊重你的時間。我們不必為任何人隨時待命,時間是我們最寶貴的資源。如果你身邊的人還沒意識到,那就解釋給他們吧,他們一定會理解你,包括你的老闆。
針對自己的打擾,最好的方法就是「收納」。
在專註做事情的時候,我們總是會不由自主地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比如突然看到一個概念不太清楚,就會拿出手機去查,查著查著就查進微信、微博里了;有時候會突然想到要買個東西,於是趕緊打開淘寶下單,可是不知不覺又刷了好久淘寶……
在做事的時候,我們腦子裡總是有太多的念頭,每一個念頭都會導致我們無法集中注意力,甚至乾脆引導我們去做了別的事情。專註做一件事情似乎看起來很難。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把這些念頭「收納」起來。我自己的做法就是,每當產生了一些念頭,就把它們趕緊記在筆記本的右上角,然後再繼續回到手頭的工作上。記錄下來後,就不怕忘了。我們可以在完成這塊任務後,用間隔時間再去處理筆記本右上角的那些事情,或者整理到「代辦清單」中。
可是還有些時候是無緣無故地走神或者解鎖手機,這可怎麼辦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在之前的兩篇文章已經談過了:
1、拖延症患者們,你們了解自己的意志力嗎?
2、這幾個小技巧,讓我的學習和工作更高效
4 總結
再來回顧一下上面的內容。
我們每天的學習和工作時間,總是會被各種打擾。有外部打擾,也有自己的打擾。這些打擾把我們的時間切割開來,變得越來越碎片化。而碎片化讓我們每天損失了將近三分之一的工作時間,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所以,如果能養成用「整塊時間」完成一個任務的習慣,我們工作和學習時間就會增加將近三分之一。這是一個多麼大的競爭力啊!
所以,我們要先對自己要完成的任務有個清晰的認知,然後將它們合理地進行分割,再與自己的整塊時間進行匹配。每個整塊時間之間,要留出5-15分鐘的「間隔時間」,來集中處理碎片化的事情。而為了保護我們的整塊時間,需要保持「離線」並刻意「收納」自己的念頭。
這個方法,是我在高中的時候琢磨出來的。在高三的那個暑假,我堅持每天拒絕干擾,用整塊時間解決每個學習任務。開學後,順利地從班級中等水平擠進了全班前幾名。
其實在很多時候,我們不用去「擠時間」,只需要把自己的時間高效利用起來。
立刻行動
從現在開始,把你的任務和時間劃分並配對,然後羅列出來。試著按照這個清單來處理自己的工作和學習。並限定自己在「間隔時間」集中處理碎片化信息。
成長加速器
與400個小夥伴一起,每晚8點分享成長工具,一年精讀50本好書,將知識踐行到底。
回復「群」到公眾號Glax即可免費加入。
參考閱讀:
拖延症患者們,你們了解自己的意志力嗎?
這幾個小技巧,讓我的學習和工作更高效
本文已收錄進知乎專欄:Glax
推薦閱讀:
※【學習方法】非暴力高效學習
※准初三,晚上總是感覺很累,不想學習,怎麼辦?
※語文閱讀題該如何做?
※充滿焦慮的學子求助,想更集中的注意力,心理輔導?
※高效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