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 紐約降落專欄 - 設計發展方法的深度分析
02-02
先來一段前言,設計的概念不一定要很深,學生滿喜歡愛把概念跟社會歷史哲學兜上關係,但又講不清楚,這樣硬做到後來也是白搭一場...這種方向不是不行,而是不一定適合每個人。譬如之前有個學生拿著自己的東西來討論,說概念是來自老莊,最後成品看起來很貴也漂亮,但真無法讓人感受設計和老莊理論間的關聯...所以整個系列拼湊感就非常強烈,前端概念先減30分,畢竟能做漂亮衣服的人太多了,概念發展薄弱或不成熟,當然也感動不到眼光獨到的老師。所以,就算概念淺,譬如低年級生最喜華的蘑菇青苔水母,但如果能抓到某個點且深入發展,譬如青苔的顯微結構引導了材料發展,有趣又有新意,嘗試得又多(產能得大),基本上還是有潛力的。不好意思前言很長,這邊進入正題,就把常見的幾種發展模式放在下方:(1)較不偏重抽象概念,材料發展是整個系列的主軸。譬如聖馬丁MA畢業生Hayley Grundmann,她用的工藝技法非常簡單,顏色也簡單,但不尋常材料,以及材料之間的搭配和比例下了很多功夫;此外,材料定向後,如何跟服裝的廓形產生關係,這也是Hayley在這個系列著力很多的。
然後我自己做的布料試驗,技法也是簡單!但靠單純的技法,大概就設計了五六十種布料,而且都有織出來,當然,只有少數後來進入畢業設計,不過一開始的大量實驗拓展了成品的豐富程度。(2)具象概念,剛剛提到蘚苔或蘑菇也可以歸在此類。這位也是聖馬丁學生的作品,而且是本科生,最後再講設計師大名~概念直接到極點吧...能不看出是洗衣房嗎?
忍不住來張大片,拍得真有趣~叮咚~~ 設計師也是Hayley Grundmann,她大學的時候就滿知名。(3)非具體概念轉化成強烈視覺。這位鼎鼎大名,也來自聖馬丁~ 看到第一張圖,百分之八十的學生都會猜想:這概念是立體派吧...
他的作品集前端放了自己做的雕塑拼貼或小圖等,特別逗趣,看完全部還滿能理解最後衣服怎麼會變成這樣。看了真讓人愉快呀~還有一位,來自皇藝的Vivi Raina。她的「花朵」雖然很具體,也經過個人創作的探索與變身階段。更細得分下去,當然還有其他方法,這邊簡單粗暴得分析了一下最近幾年常見到的設計概念發展形式~
其實完全一點關係都沒有,他的概念是來自一本很老的科幻小說,也有拍成電影。
小說跟宗教,制服,工作服有關,不論書或是電影都很有神秘氣氛。設計師將一張早期工人負重的圖片納入廓形發展的靈感源,這邊可以看到設計師逐漸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的過程。最後,保持神秘基調和宗教色彩的成品,也順便告訴大家他是哪位~ 沒錯!這是Craig Green聖馬丁MA時期的作品~ 真是天才~ps. 靈感源如果來自電影,我個人的理解還是會把它歸在偏抽象的概念,因為電影觸動人的可能是一句話,一種氣氛,一些關鍵字,所以發展到設計上的時候,通常都需要做大量設計言的轉化。轉化不夠成熟或引用得太直接,做出來的成品就會流於電影劇服。(4)自身的純藝創作經驗所引導的設計發展這種發展形式無論聖馬丁或其他幾個歐洲學校都很多擁護者,蠻喜歡下方這位的,作品來自安特衛普的Peter Schamaun~先看成品~多嘴幾句,最大的感覺啊,尤其研究生申請階段,很多作品集最大的問題還是徒有形式,別人拼貼也要拼,別人拍小短片也跟著拍,或是硬兜個很難懂的概念,搞到最後只是讓故事越講越不明白,邏輯不通。因為會做漂亮衣服的學生太多了,沒有好故事是吸引不了人的呀,所有素材都可以講出動人的故事,如何說就看自己著力的深度了~
推薦閱讀:
※國內讀了碩士還能申請國外的碩士嗎??
※想請問一下美國和英國的藝術教學有什麼不同嗎?
TAG:作品集portfolio | 艺术留学 | 服装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