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價的斯特拉迪瓦里 | 義大利 · 人物
作者:jun
「這樣的妙音呵,你可永遠不能用耳朵去聽;它只讓你在與愛人心貼著心的靜靜的夜裡,用自己的心去夢……」。
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的一天夜晚,德國詩人亨利希·海涅(Heinrich Heine,1797-1856)在漫遊途中,有幸聽到義大利小提琴家尼科洛·帕格尼尼(Niccolò Paganini,1782-1840)的演奏,留下的印象是那麼的深刻,竟使他改變他詩人習慣的詩歌創作,而寫了一篇短篇小說《佛羅倫薩之夜》。這篇小說以獨特的富有詩意的浪漫情節,讚美了這位藝術天才在漢堡一次魔幻般的演奏中所顯示出的精湛技藝。其中說到:
「在這琴聲里,蘊含著一種無以名之的神聖激情,時而神秘地顫動著如柔波細語,叫人幾乎聽不見一些兒聲息;時而又如日夜的林中號角,甜美得撩人心弦;最後,卻終於變成了縱情歡呼,恰似有一千個行吟詩人同時撥動琴弦,高唱著昂揚的凱歌。」尼科洛·帕格尼尼 | 1782-1840
帕格尼尼由於以其無與倫比的小提琴演奏,不但當之無愧被譽為「小提琴之王」,更有音樂史家、音樂理論家和傳記作家無法統計的論文專著在探討他達到如此精湛技藝的「帕格尼尼之謎」。
帕格尼尼和他心愛的斯特拉第瓦里小提琴
不過,任何一種藝術,總離不開它的媒介物,即它的表現工具,小提琴也不例外。帕格尼尼深知這個道理,一有機會,便不惜以高昂的價格設法購置最優良的樂器。在帕格尼尼去世之後,人們發現他共擁有二十二把極有價值的樂器,包括斯特拉迪瓦里製作的七把小提琴、兩把中提琴、兩把大提琴。
緣起
那天,我無意中看到這樣一張圖片……
本來我只是覺得這是一個很別出心裁的創意:把小提琴完整細節地嵌入了一個私家泳池。但是當我看到大段說明文字的時候,被一個熟悉的名字震驚了:Antonio Stradivari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里 | 1644-1737
編輯天生五音不全,對音樂沒有太多感覺,甚至於小學之後,音樂課再也沒有及格過。但是,這並不影響我曾經聽過「斯特拉迪瓦里」,並記住了這個名字。我想:寫過這麼多的畫家、雕塑家之後,或許是時候該介紹一些別的大師了。剛才說過我對音樂的外行,且這篇文字大多是臨時抱佛腳去找資料學習的,所以第一篇的嘗試,如果有謬誤紕漏的地方,還請各位能不吝賜教。
歷史
先聽一段音樂
義大利的音樂之鄉—克雷莫納
斯特拉迪瓦里誕生的時候,小提琴的製作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最早的真正的小提琴被認為也是由義大利倫巴第區布雷西亞的加斯帕羅·達·薩洛(1542-1609)和他徒弟的作坊里製作出來的,安德雷阿·阿馬蒂即出自這一派的門下。據說是斯特拉迪瓦裏手稿斯特拉迪瓦里最初在阿馬蒂作坊幫師傅製作樂器時拉琴弦;他早期設計製作的也是豎琴、詩琴、曼陀林、吉他等,而不是小提琴。
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里 | Edgar Bundy | 1893
大概在一六六六年或一六六七年,斯特拉迪瓦里才有資格開始在自己製作的小提琴上貼出他的拉丁文標籤Antonius Stradivarius Cremonensis Faciebat Anno [date]。標籤中的Antonio Stradivari是製作者的名字, Cremona是地址,Faciebat Anno [date]是製造年份,這日期有的是印的,有的則為手寫。
斯特拉迪瓦里在1680年於克雷莫納的聖多明尼克廣場開設製作樂器的工作室,並迅速成為知名的樂器製造師。早期制琴風格明顯以阿瑪蒂琴為藍圖來加以修改,並改變樂器的弧度、厚度及角度,樂器上面的花紋也更加獨特並漆上更明亮的顏色。這些改變出現在斯特拉迪瓦里在1700年左右製作的小提琴上,目前克雷莫納的斯特拉迪瓦里提琴博物館共收藏了12把該時期的小提琴。新的斯特拉迪瓦里提琴博物館
成名之後的斯特拉迪瓦里繼續以改變小提琴大小的方式來進行實驗,而一般公認最出色的斯特拉迪瓦里琴,是在1698年至1725年間所製作的,較1725年至1730年間的斯特拉迪瓦里琴更優秀。在1730年之後,一些由斯特拉迪瓦里署名的弦樂器,很可能是斯特拉迪瓦里的兒子歐莫柏諾及弗蘭西斯科所製作的。
除了小提琴,斯特拉迪瓦里也製作過中提琴、大提琴、吉他及豎琴(至少有1把)。歷史學家估計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里製作的樂器總數超過1,101件,而其中至少有650件留存至今。彌賽亞(Messiah)是世界上製作最為精良的小提琴之一,自從它1716年離開安托尼奧·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的工作室起,就曾被包括葉赫迪·梅紐因(Yehudi Menuhin)在內的許多藝術家演奏過。然而現在,這架小提琴卻被擱置在一隻玻璃盒子中,悄無聲息。它被捐贈給了英國牛津的阿什莫林藝術與考古博物館(Ashmolean Museum),代價是,永遠不再被演奏。
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里在1737年12月18日於義大利的克雷莫納去世,並埋葬在當地的聖·多明尼克教堂。聖點多明尼克教堂在1868年遭到破壞,他的墳墓就此下落不明。
斯特拉迪瓦里廣場上的
斯特拉迪瓦里和琴童雕像
傳奇
將近400年過去了,斯特拉迪瓦里之後也出過很多著名的制琴大師,比如他的同鄉—瓜爾內里·德·耶穌,但是斯特拉迪瓦里彷彿一個不可逾越的傳奇,始終更名氣更大一點。當然,這和他的勤快高產有關。保守的估計,斯特拉迪瓦里從21歲直到去世這一光輝的制琴生涯期間,總共製造了約1116把不同的弦樂器。
他的工作效率極高,工作量極大,簡直是獻身於藝術。斯特拉迪瓦里一個月至少可以完成兩把小提琴或是一把大提琴,平均一年製造25把小提琴或是10把大提琴,有時甚至是更多。據說1715年,斯特拉迪瓦里已經71歲,波蘭國王在他那兒訂做了12把小提琴,還讓自己的宮廷樂指揮親自到克里莫納等待成品,結果斯特拉迪瓦里三個月就完工,國王成功驗收全部12把小提琴。
紀念
斯特拉迪瓦里在弦樂器製作領域的成就一直為後人所推崇,所以圍繞著他的故事拍攝了不少電影作品。
《斯特拉迪瓦里》《紅色小提琴》
好吧!
就連動畫片也來湊熱鬧……
名偵探柯南
《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的不和諧之音》
故事
斯特拉迪瓦里的琴流傳至今,擁有的人大部分是收藏家或者演奏家,每一把琴的背後都是一個故事:一件納粹高官贈予的禮物,同一位女音樂家共同經曆命運沉浮,並且永遠地改變了後者的人生歷程。
出道不久的諏訪根自子
她年少成名,10歲時以一曲門德爾松E小調協奏曲技驚四座,被譽為來自東方的奇才,師從俄羅斯小提琴家安娜·巴布諾娃-小野(披頭士樂隊主唱約翰·列儂遺孀小野洋子的舅媽),她以16歲芳齡,於1936年孤身赴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遊學,兩年後來到巴黎,進而在1939年5月19日實現了首次登台演出。此後,她的人氣便一發而不可收,即使戰火燃遍各國,諏訪根自子的身影依然遍布全歐洲。
戈培爾將小提琴贈給諏訪根自子
1943年2月22日,柏林。納粹德國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在一場「德日親善」的派對上,親手把一把斯特拉迪瓦里製作的琴送給了派對的女主角—諏訪根自子。後者接過這份意外的饋贈,現場進行了演奏。
23歲的諏訪根自子
因為這件來自納粹德國的禮物,諏訪根自子在二戰結束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陷入輿論漩渦,但她始終不願捨棄這件搶奪猶太人而來的小提琴。
諏訪根自子和德軍在一起
歲月的流逝漸漸沖淡了戰爭的傷痛。1951年秋,一度淡出公眾視野的諏訪根自子和她的小提琴現身美國,參加一場在好萊塢露天劇場舉行的慈善演出。在成千上萬美國觀眾面前,諏訪根自子像往常一樣架起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門德爾松的E小調協奏曲在琴弦間緩緩流淌。她10歲時在東京演奏這首名曲,由此一鳴驚人,走上了職業音樂人的道路;布魯塞爾、巴黎、柏林……她在戰火紛飛的歐洲收穫了無數鮮花與掌聲,卻因為門德爾松的猶太裔血統,而未能將同一首旋律搬上舞台。琴聲悠揚,女音樂家沉浸在對往昔的回憶中,二十多年來的酸甜苦辣在心頭翻湧。
(配圖和文字無關)
當時沒有誰料到,這位技藝精湛、年富力強的小提琴手,後從此「激流勇退」—那把琴牽出的歷史爭議,對她而言已成為難以承受之重。在之後的半個多世紀里,諏訪根自子在東京過著半隱居狀態的平靜生活,直到2012年3月6日以92歲高齡撒手人寰,從此和她最愛的小提琴永別。
欣賞
本文開頭裡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泳池」完整圖片組放在這裡給大家一起欣賞一下吧!
無價
不久前,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美國國債、股票和古小提琴這三種投資的增值情況時,得出的數據是這樣的:如以一九六零投資五千元計算,那麼三十六年之後,國債的增值是四萬七千美元,股票的增值是五萬二千美元,而古小提琴的增值則高達二十四萬二千美元。
斯特拉迪瓦里 | 1707還不只是錢的問題,因為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是無價的。主要是有些小提琴,尤其是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專家認為可能再也見不到像斯特拉迪瓦里這樣的小提琴了。馬丁·洛維特(Martin Lovett)是當代著名的一位大提琴家。有人曾問他,說當代樂器製作家中,是否會有人能比得上斯特拉迪瓦里?洛維特深思了一會後,這樣回答說:「我不敢說一定沒有。不過,要等待另一個斯特拉迪瓦里出現,就像等待另一個莫扎特。」再來重溫一首由斯特拉迪瓦里於1719年製作的小提琴奏出的美妙旋律吧!
推薦閱讀:
※一天或者某一段時間,一個人可以做什麼事讓自己以後回憶滿滿?
※巴哈馬加勒比海有一個小豬島
※陌生人,讓我給你拍張照
TAG:意大利 | 旅行 | 尼可罗·帕格尼尼NiccolòPaganin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