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的人都沒搞懂直播與電視的變與不變
這是11月初受騰訊學院之邀做的分享,這一部分談我對「直播」的看法。隨後會繼續更新「創新者的窘境」以及我對我們所做的公關和營銷行業的一些看法。
在2016年的互聯網關鍵詞中,「直播」毫無疑問排在前列。從年中開始,直播便接替短視頻成為新的大流量入口。參與直播的人,也從開始的網紅逐漸擴大到全民,內容也從最初的單一娛樂向越加多元的方向發展。
95%的人都沒搞懂直播與電視的變與不變
直播被普遍認為具有很強的互動性和即時性,人們能在送禮物、發評論的互動中感受到遠超傳統電視體驗的存在感。的確,傳統電視傳播是單向傳播的典型代表,算上「電視購物」、「選秀投票」這些節目形式它才勉強能被貼上互動的標籤。但是,看一場熱門直播和看電視有多大區別呢?大家以為直播的互動性更強,是因為你可以刷評論,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在一個熱門直播間里,刷評論的互動反饋實際上非常弱。因為你仍然是觀眾中的十萬分之一甚至百萬分之一,你的發言在屏幕上停留的時間不會超過一秒,主播也不會對你進行回應。此時你從平台上感受到的價值,與看電視時實際是差不多的。但如果你給主播刷了一個火箭、一個鑽石,主播一定會把你名字拎出來表示感謝。刷評論只是單向行為,如果你為主播花了錢,這時候才變成了互動。這裡的區別在於你是否花了錢。
直播與電視相同的地方是,作為一枚非付費觀眾的話,看熱門直播的時候你的價值感的存在依然非常稀薄,和看電視時沒有什麼不同。這是人們對直播平台比電視互動性強的誤解之一。但直播平台與電視真正不同的地方在於,你可以花錢加塞。花錢加塞是電視做不到的。
接下來聊第二個話題。先做個小調查:大家覺得直播行業最熱門的檔期是什麼時候?
現場很多觀眾的答案是晚上十點到十二點,也有不少人答是十二點以後的午夜場。
我最開始也以為是這兩個時間檔。朋友在問我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最開始的答案是在九點以後,或者到十一、十二點。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儘管現在各個直播行業非常像「戰國時代」——直播的平台非常多、欄目非常多,但是實際上從各大平台的數據中,你會發現一個特別明顯的現象:最黃金的三個時段分別是晚上的七點到九點、中午十二點以及上午的九點。我們在場的各位都在北京,正常下班時間也得六七點,即使不加班的情況下,下班吃個飯、回去的路上堵一堵,回到家也九點了,我們對直播的認知很容易從我們自己生活的角度出發去做判斷。
在場很多人應該都不是北京人。大家想像一下當你回到老家的時候,你的父母、你在老家的同學的生活習慣是什麼?他們下午五點半下班,回家只要十分鐘,再吃個飯大概到了晚上七點,然後他們開始幹什麼?他們在客廳,打開電視,要麼看新聞,要麼開始看電視劇。從各大直播平台的數據來看,目前用戶活躍度最高的時段不是深夜而是晚上七點到九點。這不禁讓人想起電視台「八點黃金檔」的說法。
無論從二線及以下城市大家生活習慣去分析判斷,還是從各大直播平台的數據去判斷,你會發現一個特別明顯的特點——它是一個新的技術,但直播它本質上並不是新鮮東西。變的地方是大家看屏幕的方式——人們的注意力、人們每天的時間都花在誰上了。這是直播最大的一個變化。不變的,反而是它和電視一樣。它是用來給人「殺時間」的,人們「看電視」的設備——從大屏變成了小屏——變了,不變的是,人們下班後「殺時間」的習慣沒有變。殺時間的習慣沒變,那就需要製作各種各樣的內容填充進去給觀眾。
從前,人們下班回家吃過飯便打開電視,看新聞、體育賽事、電視劇或選秀,而在移動互聯時代,這一動作的載體從電視變成了手機。但人們的行為模式在本質上是沒有變化的。
從大屏轉為小屏的變化過程,對內容生產者創造了機遇——尤其是專業內容生產者。更優質的內容永遠更有競爭力。這從目前短視頻和網劇的生態中便可看出。不管是「一條」、「二更」這樣的製作短視頻的微信公眾號,還是視頻網站熱門的《奇葩說》、《屌絲男士》,都是非常專業的媒體人在生產優質的視頻內容。
內容在不同平台上的發展總是經歷著類似的過程,微博、微信公眾號的內容開始都由早期嘗鮮者提供,有很多普通用戶UGC出來內容。一些早期平台用戶通過內容生產逐漸積累出了一批自己的粉絲,也因此擁有了一定的話語權。這之後這些賬號便可以開始著手變現,比如接廣告、發軟文。
而反觀最近兩三年的微信公眾號,可以發現一個明顯的趨勢:傳統媒體的精英們正批量、成建制地進入。「創業就是去開個公號」這種說法放到幾年前可能會被很多媒體精英看不起,但現在不會了。目前微信公眾號上各個垂直領域排前幾名的大號通常都是由傳統的媒體精英有組織、成建制地經營起來的。無論「嚴肅八卦」還是「咪蒙」都是由媒體人創立和發展起來的。
直播的內容生態發展也極有可能遵循這一規律,現在平台上更多的是像網紅、秀場這樣偏娛樂化的內容,快手上甚至有一些「抓螃蟹」、「抓蟒蛇」的視頻擁有驚人的觀看量,那可能是因為行業還處在「屌絲可以逆襲」的階段。這對於任何背景的內容生產者都存在機會,而傳統媒體精英也正越來越多在往視頻領域遷徙,專業內容他們依然有非常大的機會。
社交與新聞才是直播的未來
一下科技最近剛剛發布了5億美金的融資新聞,目前已經市值30億美金。在這個領域它算是國內最強的一個玩家。紅點創投在五年前就投資了一下科技,是最早的機構投資者,我認為紅點在這個領域的判斷是非常有發言權的。一個月前,紅點的合伙人吳峰和我談過他對直播平台的見解,在他看來:「直播」本身只是一種技術,但直播平台要能有留存,持久保持生命力就需要一個關鍵要素,那就是社交。
社交能真正沉澱平台上的用戶關係,比如國外的Facebook以及國內的微信、微博、陌陌等。基於這些平台衍生出來的直播平台就具有純天然的社交屬性。平台上的的內容都來源於用戶的朋友們。用戶對來自於自己朋友的信息產生的黏性是極高的,就像朋友圈,大部分人發的朋友圈都沒有新聞價值,但是用戶一定會看。這些內容可能就是一張自拍、今天中午的午飯,或者自己給公司做的PR、秀加班等等。類似於陌陌以及和微博綁定的秒拍這樣的平台在在未來可能會有更大的機會。對了,陌陌在最新一季的財報上表現非常好,主要是因為直播業務。
直播的另一個方向就是新聞,這裡的新聞涵蓋範圍極廣,世界新聞、體育新聞、娛樂新聞乃至網路劇都屬於這個範疇。還是前面那句話,人們需要各種各樣的新聞和節目來幫他們殺時間,手機正在逐漸接管這個趨勢。
傳統電視的觀看人數和觀看時長一定會繼續下滑,這些流失掉的人和時間正批量地遷移到手機上。那些原本投放在電視上的廣告也會隨之遷移到手機上。這時直播平台上便可能出現傳統電視台的模式。
(這篇分享部分觀點和素材來自財新·世界說的安替以及紅點創投的吳峰,特此感謝。)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德雲色入駐龍珠直播平台?
※再一次、為長官歡呼!——藍天上的流雲 專訪
※QQ音樂做直播:與秀場無關,對數字音樂產業有何影響?
※手藝人的好時代:他們的愛好,可以月入數萬
※在直播平台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网络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