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的本質

(本文原載於 Telegra.ph)

大家好,我是 Astrian Zheng。因為 MacBook Pro 出了問題,所以我沒辦法用熟悉的 Ulysses 來寫文章。順便也可以試試使用 Telegraph 是怎樣的體驗。

首先,給大家講兩個事情,兩件事情都跟我壞掉的 MacBook Pro 有關。

第一件,就是我的電腦用不了的這幾天,我用一台 Surface Pro 來完成工作。前幾天可能會有些不習慣,但是到了後來,我發現 Surface 用久了可以左右開弓。

第二件事情是,在我硬碟被洗之後,我突然想起來我的所有博客數據都是放在 MWeb 的,而且是沒有備份的。這一度讓我沮喪了挺長時間。

說起來也是很奇怪,這兩件事情都與工具有很大關係。

首先,工具是可以被替代的。如果可以,你從一台 MacBook 換到另一台 MacBook 或 Surface,對工作的影響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Windows 平台現在也可以開發 iOS app 了)。

其次,用多種工具集成的工作流程其實是比較脆弱的。有它會減輕很多工作量,但是一旦某個工具的其中一個部分出現問題,很影響工作效率。

使用多種工具集成的工作流程,看上去很像是一個魯布·哥登堡機械。我用這些工具,只是為了完成寫作——發布這樣一個簡單的流程。

Telegraph 看上去很簡陋。它沒有帳戶機制,沒有草稿箱的功能,沒有 Markdown 功能,甚至我在發出去之後,管理文章都需要一個專用的收藏夾。

但是 Telegraph 一個很棒的機制就是,你只需要寫,點一下右上角的 Publish,你就可以在各種地方發出你的文章。但是我很難會在我 MacBook Pro 修好之後繼續使用它。

雖然工具是互相可以替代的,但是工具本身並沒有意識。讓工具互相競爭的條件就是——商業、科技,以及人性。

今天的互聯網令人感到唏噓甚至諷刺的地方在於,一個以信息開放共享為目的的工具,到頭來卻讓巨頭建立起了自己的防護牆。

和菜頭在自己的「槽邊往事」中說,如果沒有中心化,誰保護你的原創?

商業層面,大家都在讓原創內容集合到自己的平台;科技層面,在自己的平台去檢查文章原創性已不是難事;人性層面,「總有刁民想害朕(抄襲)」。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鬥爭,在很長時間裡,都將伴隨工具的此消彼長而持續下去。

伴隨著所有人的選擇,這一切終將會有一個結果。

題圖來自:the3cats / Pixabay

該文章在非商業使用時遵循 CC BY-NC-SA 4.0 協議。除知乎產品內的商業使用請聯繫維權騎士。

作者微信公眾賬戶 ID:AstrianFM。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你掉進馬桶里最心疼的東西是什麼?
外國現有的,中國沒有的有哪些?
有沒有什麼炫酷的代步工具?
如果科技發展到可以洗腦,那麼一個殺人犯被完全洗腦後是否還有罪?
當我們看到一篇科技新聞而又想找到原來的學術文獻時有什麼好的方法?

TAG:工具 | 科技 | 去中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