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時光沙漏-《目送》讀後感

這是一本寫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進,寫失敗與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舍和絕然的虛無,她寫盡了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

《目送》73篇散文,「聽」龍應台悠悠道來那些往事,溫婉纖細,深邃優美,靜穆超然,幽靜中又帶著詼諧,有一種對時間流逝的無奈與憂傷,一篇篇讀來,情意盎然,溫潤好似一杯濃郁的咖啡,適合慢慢讀細細品。

第一部,《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第一篇《目送》寫的是兒子的離和父親的逝,當我讀到下面這段觸動心弦的經典之句時,內心深處彷彿被什麼揪住了,反覆看了幾遍後不由自主地朗讀起來:「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世不斷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這段肺腑之言不知讓多少人產生過共鳴,為之動容。

記得上平和父母初級之旅微課期間,當我計算出我做母親的天數和目前離孩子18歲的天數時,如醍醐灌頂,感嘆時光飛逝得太殘酷,隨著每天提交的作業上我還可以陪伴孩子多少天的天數一天天減少,我倍加珍惜現在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希望陪伴孩子成長的有限時間裡給予他足夠的愛與尊重。同時,我也明白,即使心中有再多的不舍,也要慢慢學會放手,告訴孩子,有的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兩本存摺》,非常現實又通俗地闡述了時間的稍縱即逝。兩本存摺,記載的數字每天在變,數字在增加的是金錢存摺,數字在減少的是時間存摺。時間存摺里裝了一個看不見的沙漏,它在不停地漏不停地漏…….。是啊,時光如梭,無形無聲,但卻在那麼一剎那間讓你真真切切地感覺到它正在你身邊不停地溜走。金錢存摺與時間存摺之間是斬釘截鐵的反比關係,你在那一本存摺所賺取的每一分「金錢」的累積,都是用這一本存摺里的每一寸「時間」去換來的。然而,兩本存摺並不對等,它們不能相互流通,不可相互兌換,你無法用金錢換取已經花出去的時間。唯有加倍珍惜時間,小心翼翼地花。

那麼,我們感慨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抱怨歲月無情,焦慮歲月催人老之時,我們是否還能從別的角度去看待時間的流逝呢?李老師在《婚姻晚晴天》分享閱讀中提到要做時間的朋友,我們可以嘗試從另一個角度去看看時間的價值,當時間沙漏在不停地流動,上瓶的沙在逐漸減少,而下瓶的沙卻是在逐漸增多,那我們何不反過來看沙漏呢?隨著時間的流失卻也是我們創造和沉澱的價值積累啊。只是我們一定要記住,時光沙漏的上瓶永遠是時間存摺,下瓶是財富、知識、閱歷等等一系列的積累,所以,去做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讓自己與時間一起沉澱、積累,做一棵永遠不要停止成長的大樹吧!

《回家》,「媽媽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個有郵遞區號,郵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間,而是一段時光。」「媽媽是那個搭了『時光機器』來到這裡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車的旅人。而面對父母的日漸衰老,我們是無力的阻止的。我想起當我們回老家看望婆婆時,她在三樓的窗戶口翹首期盼的目光,在我們離開時,她那依依不捨的目光以及在樹下頻頻招手的孤單寂寞的身影,每每想到這個鏡頭,我的心中就有種縮得緊緊的感覺。作為晚輩,我們永遠都在承受著父母愛的目光,而我們又有過幾次回頭不舍的張望呢?父親逐漸耳背,時常聽不清我們對他說的話,卻故作淡定地點頭表示聽懂了;母親最近幾年表現出來的一些匪夷所思的健忘行為,讓我清晰地看到他們的日漸衰老,歲月毫不留情地在他們的臉上留下了深深的刻痕。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珍惜我們與父母在一起的時光吧,支持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包容他們的遲緩,理解他們的固執,耐心聽他們訴說,多多陪伴他們,因為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啊。

第二部:《沙上有印,風中有沙,光中有影》

這一部寫的大多是生活中的一些所見所聞,文中提到一些常識性的東西,我不曾知曉的,百度來看看也有所了解,倒是學到不少知識。這時龍應台的文筆相對輕鬆很多,又帶著一些冷幽默般的詼諧,《常識》中「前列腺肥大」「嗑瓜子」事件讓人讀罷不由得莞爾,博學多才的龍應台居然也會有「眾人皆知我獨愚」的尷尬處境,但她卻又那麼淡定從容地完成了對自己的自嘲。

第三部:《滿山遍野茶樹開花》

這一部最讓人揪心,一頁一頁翻過去,尤其是每一節的第一頁,是女兒與父親在電話里的對話,讓人彷彿是在看一部電視劇,親耳聽見他們的對話,又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健康的老人一天一天衰老、生病、然後去往天國、最後魂歸故里,這段時光怎麼就過得這麼快呢?蠟燭燒完了,燭光,在我們心裡,陪著我們,繼續旅程。

《目送》溫情得觸動心靈深處,數次感同身受到淚水無聲滑過臉頰,直至最後一頁,讓我一度不忍掩卷,多麼希望這是一本永遠也看不完的書啊,不要結束吧,因為結束後只剩下了無盡的思念。

龍應台在序中寫道:「面對時間,你會發現,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麼,整本書,也就是對時間的無言,對生命的目送。」

讀完此書,我也逐漸明了,身為父母與子女雙重身份的我們,對於人世間親情的牽絆,那都是人生道路中漸行漸遠的必經路程,所以,有的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然後,輕輕告訴自己,對於過去,不再遺憾,面對未來,無須憂慮,而現在,加倍珍惜吧。
推薦閱讀:

熊孩子和熊家長:全民富二代式育兒都無解
對於《小余老師說》這個家庭教育脫口秀節目,你有什麼看法?
子女為什麼會看不起父母?什麼樣的經歷會讓子女看不起父母?
對身邊的人都很好,可和父母說話總是易怒,我該怎麼做?
為什麼在微博上看到幼師被黑的那麼慘?

TAG: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