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信息泛濫?在時間尺度上閱讀
互聯網興起之後,特別是UGC變的普遍之後,媒體和個人們感嘆最多的一件事就是——信息泛濫。
最初幾年他們感嘆的是網上信息膚淺,謠言的產生地及個人信息的無用性,大呼想看信息還得靠傳統媒體;再後來進入名人和大V引領輿論信息時間,信息進入超級爆炸階段,有些創業者看到機會,並主動去整合信息,形成了一個個網路『媒體』;再後來社交方式的改變,自媒體開始佔據主流,個體成為信息分發地的情況變為主流。
終於我們獲取信息的渠道開始改變,獲取信息的成本也變的更低。在個體成為信息分發地的時候,自然帶來的是信息的進一步爆炸和不確定性,於是又有人開始呼籲要對信息進行篩選和控制。
但是已經回不去了,一件事情的發展,總是滾滾向前的,也許中間會有反覆,但最終誰也不能處在洪流中去阻擋趨勢。就像現在,再也回不去紙質媒體經過重重審核再發布,然後再送到你面前閱讀一樣,主張源頭上的篩選和控制,也許一定程度上能解決信息虛假和不可信的問題,但是能解決只是極少極少的一小部分,而且這種方式也反常識。
既然控制源頭的發布不可為,那麼當信息出來後,如何才能將有限的時間運用到有用的信息閱讀上呢?如何才能篩選出有效的信息呢?
我在《成長、被動上網與看電視》中說過被動上網的問題,與之對應的是主動上網,就是為了獲取某個知識點,主動去搜索和尋找與這個知識點相關的信息,然後在獲取信息的過程中通過相關鏈接的閱讀去獲取更多的信息。
這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但在大多數場景之下不太現實,因為我們生活中很少有帶著問題去主動獲取信息的時候。大多數的場景仍然是,百無聊賴地觀對著電腦和手機,去瀏覽推送過來的信息,不管是新聞、娛樂還是朋友圈,我們傾向於坐著不動,讓信息送上門,然後點開一個個鏈接,把時間打發掉。這種方式最實用的應該是在人際交往中獲得一點信息的談資。
但如果想獲得成長,又不想主動為解決問題獲取信息呢?面對的將是如何從海量推到自己面前的信息中獲取有用的信息。有個方法是:在時間的尺度上去篩選,去閱讀。大概時間的劃分為過去,當下,未來。
過去,去閱讀經過時間篩選而留下來的經典著作,這類不用費什麼心去尋找,二十年前,五十年前,一百年前能流傳到現在,並且還能被頻頻提起和引用的,大概錯不到哪裡去。
當下,即當下正在發生的並且與『我』有關係的信息,比如你剛投資買了房去關心下房價(雖然你關心也沒用),想出境游剛好看到機票打折等等,總之這類信息與當下的我有關。
未來,雖然許多研究認為預測和提前規劃很少有靠譜的,但近一些的未來,在個體層面上,大致還是看得到的。比如你大概能看到未來的你三五年是什麼情況。有些信息,它即不作用過去,也不影響當下,而是對未來產生作用,它能去改變你的未來生活方式,提前了解下,並且從中間看到機會,再到抓住機會,比其它人領先一步,即使最終因種種機緣,一事無成,但往這方向努力總比不去做強一些。
用這個時間尺度的標準去篩選朋友圈、網站的信息,大概能過濾過七八成的營銷,心靈雞湯,娛樂,保健等等無用信息,讓你的時間更有效率。也能讓你面對所謂的信息爆炸,能從容不迫,即不費心費力,也能獲得有效信息去成長。
題圖:Maret Hosemann
圖片授權基於:CC0協議微信號:如若不信(ruruobuxin)如若不信:
順便告訴你一個朋友圈快速識別無用信息的小秘訣,如果一篇不長的文章里用了七八種不同的字體和十幾種顏色,甚至是閃閃發光的字體,再配上各種GIF動圖,開頭和結尾有無數個箭頭和閃爍的二維碼引導去關注,還不忘在結尾掛上各種推薦和廣告,那麼這篇文章百分之百不靠譜,無一例外。打開即可關閉,看了亦可忘掉。
推薦閱讀:
※當我們在刷牙時,我們可以幹些什麼?
※美文共賞 | 在秋日裡,小遇時光
※三體人是如何建立起時間觀念的?
※為什麼越長大覺得時間過得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