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國FCA的沙盒實驗看國際金融科技監管的演變趨勢

作者:薛洪言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英國一直是金融科技重地,據統計,2015年英國金融科技從業人員共6.1萬名,產生利潤約66億英鎊,被安永列為金融科技行業發展氛圍最好的國家。英國政府也一直大力支持金融科技企業的發展,前首相卡梅倫曾公開表示「本屆政府希望英國成為世界上領先的金融科技中心」。為了切實推動英國全球領先金融科技中心的定位,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積極開展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近日,筆者有幸代表蘇寧金融參加由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組織的「第八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金融科技論壇」,其中的一項重要活動就是赴英國學習了解英國FCA的金融科技監管精神和最新實踐。本文就以FCA為例來與大家探討國際金融科技監管的前沿演變趨勢。

英國FCA向中國金融科技代表企業講解英國金融科技監管框架

解FCA的金融科技監管框架

全球金融危機使得各國的金融監管體制的內在缺陷充分暴露,2011年6月,英國政府正式發布《金融監管新方法:改革藍圖》白皮書,對英國金融監管體制進行改革。

自2013年起,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FSA)的監管職責被金融行為監管局(FCA)和審慎監管局(PRA)所取代,其中,FCA是FSA法律實體的延續,既負責銀行、證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的行為監管,也負責不受PRA監管的金融服務公司的行為監管和審慎監管。顯然,金融科技企業的監管由FCA負責(參見下圖)。

為了更好地對金融科技類企業進行監管,英國FCA於2014年10月設立了創新項目(Project Innovate),並增設創新中心(Innovation Hub),目的是「encourage innovation in the interests of consumers」。FCA認為,金融創新一方面可以強有力地推動符合消費者利益的充分競爭,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幫助監管者了解市場情況,以保持適度監管,實現監管與創新的平衡。為此,FCA致力於為金融科技企業的各類創新活動提供以下幾方面服務和支持:

一是提供直接的幫助(direct support)。即通過與金融科技企業進行對話,幫助企業理解監管框架,更好地適應監管體系。據介紹,從2014年10月開始,累計有600多家機構向FCA尋求支持,經過甄別,FCA對其中300家提供了直接的幫助,標準是企業有創新想法,且能使消費者獲益。

二是為企業打開國際市場或國外企業進入英國市場提供幫助。

三是為金融科技企業提供諮詢服務,協助企業達到合規門檻。

四是實施沙盒項目(regulatory sandbox),為新興的金融科技創新提供空間,並不斷調整既有監管框架,探索新的監管邊界。其中,沙盒項目作為FCA支持金融科技企業發展的重要監管模式創新,引起多國金融監管機構紛紛效仿,下面進行重點介紹。

FCA的監管模式創新——沙盒項目

沙盒(Sandbox)原本是一個計算機用語,指通過限制應用程序的代碼訪問許可權,為一些來源不可信、具備破壞力或無法判定程序意圖的程序提供試驗環境。沙盒中進行的測試,多是在真實的數據環境中進行的,但因為有預設的安全隔離措施,並不會對真實系統和數據帶來影響。

「監管沙盒」由英國首創,指從事金融創新的機構在確保消費者權益的前提下,按FCA特定簡化的審批程序,提交申請並取得有限授權後,允許金融科技創新機構在適用範圍內測試,FCA會對測試過程進行監控,並對情況進行評估,以判定是否給予正式的監管授權,在沙盒之外予以推廣。

一般而言,申請沙盒測試的企業,在現有的監管體系內,要麼根本無法合規運作,要麼合規的成本很高。通過沙盒測試,一方面可以在監管機構的控制下實現小範圍內的真實環境測試,在沙盒測試中,受測試者不因測試本身而喪失任何合法的權益;另一方面,沙盒測試可以為監管機構提供清晰的視角來看待監管規定與金融創新的辯證關係,及時發現因限制創新而有損消費者長遠利益的監管規定,並第一時間調整,真正讓適度監管、包容監管等創新監管精神落地。

據FCA工作人員介紹,截至2016年11月,FCA已經累計收到69份沙盒測試申請,其中24家通過了初步審核,有18家很快就可以開始測試。第二批的開放申請也將很快實現。從實驗時間上看,FCA稱取決於項目本身,不過一般在6個月左右,意味著到2017年年中,我們將有望看到第一批沙盒實驗項目結束實驗期,有一些將被公開推向市場,相應地,FCA也極有可能修訂一批監管規則。

最後,FCA的沙盒測試還對英國境外金融科技企業開放,其他國家的金融科技企業若想進入英國市場,申請沙盒測試以解決合規問題是個不錯的選擇。據了解,FCA的沙盒測試得到新加坡、澳大利亞、中國香港、日本等金融監管部門的認同,已經被不同程度地採納。

如何實現監管與創新的動態平衡?

金融史告訴我們,監管套利一直是金融機構積極開展業務創新的最大動力之一,當然,一定程度上也構成了金融體系的最大風險源。舉例來講,自巴塞爾資本協議實施以來,基於資本的監管成為國際銀行業的主流監管規則,也引發了國際銀行業大規模的資本監管套利潮。銀行業利用監管規則對風險資產測度上的缺陷來調節資本比率,規避資本監管的要求。其中,資產證券化一度成為國際銀行業轉移信貸和利率風險、提高流動性、增加非利息收入以及改進資本比率的重要手段,使得監管資本標準有效性大大降低,成為誘發金融危機的重要因素。就國內而言,也有觀點認為,2013-2015年期間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也離不開監管套利的因素,並一定程度上成為監管機構加強行業治理的誘發因素之一。

基於消除監管套利的強化監管自然沒錯,不過,監管與創新需要達到一種動態平衡,既要預防系統性風險的發生,又不能因為監管因素削弱本國金融科技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如何擺布這種辯證關係成為各國監管機構面臨的共同難題,而英國FCA的實踐無疑是一個不錯的嘗試方向。

——————————————————————————————————————

PS:歡迎去我的LIVE分享頁,系統了解 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 相關知識


推薦閱讀:

網貸出局,銀行能否跳出校園貸的輪迴?
快速拿下消費金融牌照有「捷徑」
風向變了

TAG:金融监管 | 金融科技 | 互联网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