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學生的標準|儒學辨義 論語 學而篇第一 14
原文: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釋義:先生說:「君子吃飯不求飽足,居住不求安逸,機敏地做事而且謹慎地說話,靠近有道之人來端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孔子這段話是講如何評定好學之人的,非常好理解,主要是說人應該不沉溺於物質享樂,認真做事少說話,多跟高人接近好提升自己。但這些看似簡單的標準現代的同學們都能做到嗎?
首先,食無求飽。眾所周知,吃飯八分飽,對健康非常有益,減少胃腸負擔,頭腦也清晰,但是現在肥胖兒童那麼多,一定是管不住嘴的結果。
其次,居無求安。中國人講安居樂業,但也不能太把安居當回事,一味追求安逸享受反而可能會使人變得好逸惡勞、不思進取,失去求知的動力。
以上兩條是講物質享受,求學本身就是精神世界的事,如果把時間和精力都消耗在物質享樂上,自然對求學無益。
再次,做與說。少說多做,這是大家的共識,這樣才能培養務實的作風而不是忽悠的伎倆。但是現在有很多社會現象表明做的好不如說的好,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是不是很奇怪?這讓真正幹事的人如何自處?之所以形成這種社會風氣主要就是因為領導者往往缺乏觀察力,不太懂得如何憑藉自己的觀察來做判斷,只是簡單的靠聽說來作為依據考慮問題,這樣不被人忽悠才怪。
最後,近朱者赤。孔子多次強調這個道理,其實就是講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影響,和高層次的人在一起,他的思想言行是會對自己產生一定正面影響的。當然也要看你是不是有開放的心態去接受,如果是故步自封、食古不化的人,就算跟神仙在一起也是沒有用的。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自然文化發展
推薦閱讀:
※如何從陽明心學的角度看待徐階對嚴嵩的阿諛奉承?
※規矩的守與破|儒學辨義 論語 八佾篇第三 2
※為什麼一篇偽造的「孔子遺言」能被大家傳這麼久?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請問道與人是怎樣的關係?
※孔子和子路是不是超出了一般的師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