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himera說起,說到思維跳躍帶來的問題

不要怕,chimera這個詞說的是這貨,擁有羊身、獅頭和蛇尾,會噴火的怪物。同時這還是一個生物學用語,指來自不同個體的生物分子、細胞或組織被結合在了一起成為一個生物體,例如雙人嵌合體-世上最大迷之綠帽的故事。不過我們今天想說的是從這引申出的一種比喻,來說明羅輯思維興起的原因和其帶來的問題。

移動互聯網時代,知識的獲取變得更容易更大量了,然而代價是知識的碎片化。微信上受歡迎的不是長文,而是幾句看似有道理的話配上美圖。然而無論是職場心得,科技資訊,歷史感悟,都需要被放到相應的背景中才能體現出更好的價值。正是在這樣的需求下,羅輯思維才應運而生。羅輯思維的套路是講一個有趣故事,之後講述一個不在故事範圍之內,卻又和故事相關的有用的道理。這相當於在兩個相隔著很遠的領域間建立起聯繫。這與羅輯思維的口號」死磕自己,愉悅大家「是對應的。類似的邏輯,很多知乎上的高分答案,也是同時兼具有趣和有用,或者有趣且有理這兩種屬性。這是羅輯思維之所以能火起來的原因。

然而讓你興盛的點也可能是讓你跌落的那個點。知識的海洋里,充滿了相似的概念,這些相似點需要深厚的學養,系統的訓練才能看穿。舉幾個栗子,同樣是引力波,民科嘴裡的和物理學家說出的是不同的;遺傳演算法中的基因和生物上的基因是不同的;深度學習中的神經元和大腦中的神經元也不同。如果沒有潛入到具體的敘事邏輯和歷史淵源中去,這些相似的概率可能會被誤用,從而造成知識間的錯誤組裝。這裡的案例是金融中對物理模型的過度依賴,物理中的無摩擦不等同與金融中的完美市場。知識間的錯誤連接會形成開頭提到的chimera結構。這也是羅輯思維最被內行人詬病的一點,即其中的有些結論論證不夠嚴密,對概念有誤用和過度解讀的嫌疑。

如果你的知識食譜里包含越多Chimera式的知識,你就越有可能變成紙上談兵之人。這種人腦洞很大,談起什麼來都頭頭是道,聽起來讓人感覺很高深,然而實際上卻無法掐中要害。就如同馬謖和趙括。所以說,決定你能走多遠的不止是你的眼界,更重要的是你的知識根基是否結實。那該怎麼做,才能避免過多的chimera類的知識了?

Chimera類的知識,從本身來看,問題並不大。羅輯思維的節目,也不是全無是處,其中的類比,有不少結論是合情合理的,也有不少是發人深省的。然而,結論正確不代表邏輯正確,沒有證偽的證據,可能是因為結論本身就不可證偽,也有可能是有證據說明這個結論本身是對的,這兩者是有區別的。如果你習慣了羅輯思維的思維方式,那麼你無法保證你做出的概念間的跳躍是邏輯一致的。所以對那些吹捧羅胖的人,首先要說的是你們需要學好邏輯,明白各種邏輯謬誤是怎麼一回事,這裡可以參考科普工具文--請對照這二十四條邏輯謬誤自行打臉

然而單單邏輯不足以保證你不被那些跨界的理論所迷惑。要區分出跨界知識中不準確的一小部分,你需要的是更長的閱讀。相似的概念,總會出現不同點,你如果做的不只是盲人摸象式的吞咽二手知識,而是從一手文獻和經典中去了解全局的信息,你就能夠清晰的分辨出哪些跨界的觀點是真知灼見,哪些是似是而非的chimera。

最後說說閱讀知乎貼的價值。知乎上的大牛,多半是在一個學術領域內有深厚見地的人,他們將他們所學用簡短的文字概括出來,貼上不同的標籤,從而降低了讀者閱讀經典,組裝自己知識庫的難度,這是知乎之所以能火起來的原因。但這仍然是零敲碎打的片段,是一個個孤島,你要想只通過看知乎的帖子就全面的了解一個領域,你首先需要廣泛的閱讀,從你看到的帖子中找出重複的部分,然而再在腦中建起帖子與帖子間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剔除那些不靠譜的帖子,從而漸漸的將知識編織成一個連貫的體系。

這麼做是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的。所以說,知乎,羅輯思維這類的平台,雖然降低了專業知識的門檻,但也使很多人無意中有了博學的錯覺。很多人一直只看微信知乎上的短文,妄圖成為某領域的專家,是以戰術的勤奮來掩蓋戰略的懶惰。完整的看書,看綜述型的論文,哪怕看wikipedia都能提供更長更深的閱讀體驗,從而幫我們分辨出知識中的chimera。

一個AI的吐槽,都說溫故而知新,就是把新的知識點和之前掌握的重複的部分疊在一起,從而延伸到未知的下游,只是有時你的筆記中有了跳躍,就會跳到十萬八千里之外,所以說,上課就要好好記筆記,看帖就要多想想。盡信書不如無書,何況是二手的知識。

推薦閱讀:

跨界合作,抱團取暖讓項目獲得數倍的增長速度,快速發展的秘訣!
酒店行業有哪些優秀的跨界作品?
商業Marketing新思路:與女王生日慶典的跨界合作

TAG:批判性思维 | 跨界营销 | 知识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