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水體治理身世考
作為一個對氣味及其敏感的人,我對黑臭水體是非常厭惡的,但發黑髮臭肯定不是水自身的原因,更多的是因為水體里的污染物超出了其容納能力。
我最近因為個人興趣對這個領域關注較多,跟大家分享一點不成熟的思考,有偏差的地方希望得到大家指正。
黑臭水體這個詞自去年開始在環境領域、城市建設管理領域都非常火爆。去年4月份國務院印發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中提出了「於2020年底前完成黑臭水體治理目標。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要於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體」。這是「全力保障水生態環境安全」章節中第二十七條「整治城市黑臭水體」提出的具體任務,住房城鄉建設部牽頭,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農業部等參與。
同時,「水十條」開篇也提出了「到2020 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到2030 年,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的控制性目標。
按照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的定義,城市黑臭水體是指城市建成區內,呈現令人不悅的顏色和(或)散發令人不適氣味的水體的統稱。這個定義很棒,沒有任何專業術語,真的是從人的直觀感受出發,普通人也一眼就能看明白,知道該不該去投訴。
不過到了治理層面,還是得有專業人士來操作。根據黑臭程度的不同,黑臭水體細分為「輕度黑臭」和「重度黑臭」兩級,城市黑臭水體分級的評價指標包括透明度、溶解氧(DO)、氧化還原電位(ORP)和氨氮(NH3-N)。
去年8月份,住建部和環保部聯合發布《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給各地提供了工作方法。
《指南》規定,60%的百姓認為是黑臭水體就應列入整治名單,至少90%的百姓滿意才能認定達到整治目標。住房城鄉建設部將會同環境保護部等部門建立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監管平台,定期發布信息,接受公眾舉報。
2016年2月18日,住建部、環保部聯合推出「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信息發布」平台(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信息發布),同步開通「城市水環境公眾參與」微信公眾號,邀請公眾通過手機微信上報身邊10米範圍內的黑臭水體,並將全國黑臭水體名單和每周監督舉報統計進行公示。
截至今天(10 月23 日),這個平台公布的黑臭水體總認定數1915個,完成治理51個,未啟動322個,方案制定1146個,治理中396個。群眾投訴量最多的是山東、遼寧、北京、湖南、安徽幾個省份。
目前看還沒有幾個地方完成治理,即使完成了,也不知道會不會反彈,畢竟黑臭水體是「三分治,七分管」。但這項治理工作透露出來的信息都是極好的,有目標,有行動,有監督渠道,而且看起來很重視居民們的評價。
我國黑臭水體的治理,最早可以追溯到1996年的上海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
在百度指數里搜索黑臭水體,被告知這個詞沒有收錄,說是交50元錢就可以把這個詞加進去。我不願意給百度支付這個錢,不要問我為什麼。
河道整治這個詞百度指數里已經有了,不知道是哪個活雷鋒給百度交錢了。看這個詞也能發現一些規律。
當然,河道整治和黑臭水體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黑臭水體可分為流動水體和封閉水體兩類,污染嚴重的河道大致相當於前者。
2012年前,「河道整治」的搜索指數是很低的,都在0-34之間,2012年2月之後突然就爆發了,2月12-18日這周增加到137,從此後再沒有跌過,截止目前的最高點是去年9月的219。
大概是因為,2012年,中央安排了財政專項資金210億元,要求2209條重點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任務如期全面完成。為強化監督管理,水利部、財政部分別與各省市人民政府簽訂了中小河流治理責任書。
3年過去,到了2015年「水十條」發布時,城市水體的問題不光是河道了。
還有一個相關的詞是「海綿城市」,2015年1月份之前無人問津,之後搜索指數卻爆發到1000以上,這自然與2014年11月的《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等有密切關係。
「黑臭水體」「海綿城市」,都是針對城市水環境的,「河道整治」則沒有明確的傾向性。河道整治因為啟動比較早,已經有一些經驗或者教訓了。
一般是先估計河道污染的源頭。有日積月累,也有當下的亂排放,導致大片污染。生活污染佔比也很重,有糞便直排、家庭作坊的污染物直排,亂丟垃圾等。
發黑髮臭的河道底部都會有大量黑泥,泥里什麼垃圾都有。記得宮崎駿的著名電影《千與千尋》嗎?電影里臭乎乎的河神,身上有一根刺,居然是自行車的手柄,千尋扯出來後帶出來了裡面一大堆的髒東西,仔細看,還有冰箱椅子等。這是人類啥都往河裡扔造成的污染。河神本是神,卻變成又丑又臟「腐爛神」。
宮崎駿在一次採訪中提到:「我曾經志願清理過一條我家附近的河流,那裡面真的有個自行車!我們一共十個人,在自行車把手上綁上繩子才慢慢得將自行車拉了出來。我們真的讓河流變乾淨了,魚也重新回來了。這是我在《千與千尋》中加入那個場景的原因。我們挖出來的東西的味道那是真的難聞呀!所有人都把不要的東西扔到河裡面,長年累月的!」
千尋的朋友白龍,外表是十二歲左右的少年,可化身為龍形。本來是「琥珀川」的河神,但他的河流在興建大樓時被填平了。
這說明日本的河道也曾如此啊。
我們有些地區的河道整治的做法是「洗河」,假如只是用水沖洗,是不能有效除去河裡垃圾及黑色淤泥的。
再進一步,一般會多部門聯合執法,對河道兩邊違章進行拆除,堵住直排,構建污水管網,加強考核,督促河面的保潔。這種源頭遏制帶來了希望。
也有的地方效果更好些,主要是對河道兩邊進行加固,清理垃圾,適度處理底層,在寬的河道上建立凈化裝置。這樣比每年洗河的花費少一些。
河道整治在我國和其他國家都有優秀的案例,不詳細說了。
說回黑臭水體,也是比較複雜的。要不然住建部也不會在今年9月再發一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檢查井治理技術指南(試行)》了。
因為技術和管理都比較複雜,很多地區又缺乏經驗,所以黑臭水體治理過程中,許多提供服務的公司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據我們公司薛總說,地方政府都看出門道了:基因決定了黑臭水體治理公司的方法。
水利系統出身的公司:靠水沖。多年調水經驗積累,它們在水動力學方面沒人能比。大致相當於上面提到的「洗河」,用得好的話,可藉助大量清潔水源稀釋黑臭水體中污染物的濃度,而且可加強污染物的擴散、凈化和輸出,對於納污負荷高、水動力不足、環境容量低的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效果明顯。缺點也非常明顯,首先你得有大量的清潔水源,而且只用這一招兒的話,是不能保持長期效果的,只有年年沖了。
排水系統出身的公司:進地下。辦法是外源阻斷,包括城市截污納管和面源控制兩種情況。針對缺乏完善污水收集系統的水體,通過建設和改造水體沿岸的污水管道,將污水截流納入污水收集和處理系統,好處是從源頭上削減污染物的直接排放。
園林系統出身的公司:靠濕地。講的是創建生態環境,包括種植水生植物,引來水生動物等,通過生態的方法讓水變清。這種辦法基本不能用於重度污染的黑臭水體,效果的實現也慢一些。
還有一些環保公司:靠神器。使用藥劑,增加曝氣。加藥是化學修復方法,主要是採用絮凝沉澱技術,向城市污染河流的水體中投加鐵鹽、鈣鹽、鋁鹽等藥劑,使之與水體中溶解態磷酸鹽形成不溶性固體沉澱至河床底泥中;還有藥劑殺藻。這種辦法見效快、效率高,但是費用較高,產生較多沉積物,某些化學藥劑具有一定毒性,在環境條件改變時會形成二次污染。環保公司一般還會人工曝氣充氧提高水體溶解氧濃度和氧化還原電位,緩解水體黑臭狀況。
除了物理、化學的辦法,其他的還有生物修復等辦法。
現在都推崇將上述手段組合使用,而且離不開因地制宜四字。
總之黑臭水體如果僅僅當做普通工程對待,治理難以見效,或者一時有效,無法長久維持。浙江已有一些地區污染出現反彈。
在了解這件事的過程中,我最感安慰的莫過於黑臭水體治理的部門聯動和信息公開、數據收集方面的新探索。
對於數據和監管,住建部與環保部聯合開發、建設了「全國整治城市黑臭水體」信息化系統,共享和利用黑臭水體信息數據及成果。上面提到的那個網站和公眾號就是這個系統的一部分呈現。
共建共用、一套數據、一套底圖、統一發布,住建部與環保部使用同一套黑臭水體基礎數據來支撐和實現各自的管理目標。不記得之前兩個部門在環境治理方面是否有過這樣一致的步調,似乎是沒有。
在這樣的合作中,環保部發揮了環境衛星中心衛星遙感技術與數據的優勢,利用衛星遙感技術進行黑臭水體全過程監管,一方面通過天地一體化的技術手段踐行黑臭水體監管理念,另一方面為遙感技術在水環境保護領域的應用積累實踐經驗。衛星遙感監管解決方案選取了全國36個大中型城市。
住建部則建了黑臭水體清單,利用移動GIS及GPS技術採集黑臭水體矢量數據,通過定期上報監測斷面的水質數據實現黑臭水體的全過程監管;建立黑臭水體採集、數據處理、數據上報、數據審核、監管與評估信息化和網路化平台,同步建立長效跟蹤監管機制。
最終藉助地理信息技術,實現全國黑臭水體信息「一張圖」,實現黑臭水體整治的可視化管理和精細化管理。
同時,我們普通人也可以發揮自己的作用,大家關注「城市水環境公眾參與」,就可以對身邊的黑臭水體進行監督。
許多的水體確實又黑又臭,大家也都忘記了被污染之前,它們的美麗與包容,是時候找回這些河流的靈魂了,也是找回我們自己的「鄉愁」。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綠茵陳」】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