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真的屬於你嗎?不一定!
作者:毛志傑
相信很多父母都曾經尷尬地面對或孩子 「我從哪裡來?」這樣即幼稚又充滿哲理的問題。
但是,估計很多父母都沒認真考慮過「孩子要到哪裡去?」這同樣有哲理的問題。
「孩子要到哪裡去?」的內層含義其實也是「孩子到底屬於誰?」,因為,每個人發展的方向都是以「屬於誰」為導向的。
那麼,自己的孩子到底屬於誰呢?
在中國傳統思想體系下,這個問題都不是問題。99%的父母都會毫不猶豫地認為「孩子是屬於父母的」!畢竟,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肉,從小養到結婚成人,無論從感情或是經濟方面,這個想法都是無庸質疑的。而在這樣的觀念中也衍生出了「父母在,不遠遊」、「養兒防老」等一系列的中國特色傳統文化。即使在今日,很多孩子的事情都是父母做主的更多些。
而在西方的思想體系下,這個問題就是個問題了。父母對孩子的撫養義務到18歲,年滿18周歲後的孩子就要嘗試著獨立生活。他們認為,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想有幸福美滿的生活,就要自己付出努力。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富豪寧可將千萬身家捐到慈善機構也不留給孩子,而孩子也不會過多的依賴父母。這不僅僅是財富觀的差異,更是人生價值觀的反映。
就拿結婚這個例子來說下中、西方觀念的差異吧。在中國,都是父母出錢出力為孩子張羅婚姻大事。而在西方,則是新人雙方自己負擔起婚姻的重任。
從這個角度講,中國的人情味更濃些,而西方對孩子的歷練更多些。
所以,如果真正是從為孩子幸福考慮的角度出發,對於「孩子到底屬於誰」這個問題,比較周全的回答應該是這樣的:孩子首先屬於他自己,然後才屬於父母。或者是:孩子的80%屬於他自己,20%屬於父母。
雖然從感情的角度講,很多父母難以接受,但這就是規律和事實。每個人的幸福和痛苦都是需要自己來承擔,他人只能分擔或分享,而都是無法替代的,這其中也包括「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父母們。
當然,道理好說不好做。
昨天,我們就這個話題試探性地給孩子提出了一個問題,大概意思就是我們老了,他會選擇「追尋自己的理想」還是「留在我們身邊」?而孩子答案出乎意料的理智,很接近西方的觀點。這讓我們傳統的老思想表示難以接受,心想,國家放開二胎的政策還是很有眼光的,這樣就可以:一個「去遠行」,一個「在身邊」。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文章《十四年前,一封匿名信幾乎毀滅了整個中國遊戲產業》?
※如何幫助3歲孩子控制情緒?
※打造孩子的財富名片(深度好文)
※無法和家人進行良好的溝通,家庭環境對自己造成的性格缺陷 ,始終讓自己無法接納自己 無歸屬感 無法正常戀愛?
TAG: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