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資產配置(一)

一說到投資,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那麼好了

買銀行理財產品,買幾家不同銀行的;

投資互聯網金融P2P,多找幾家平台來分散;

買基金,買幾隻不同的指數基金,買來買去

這些買來買去,其實又放到了一個籃子。

為什麼這麼說呢,是因為我們沒有跳出同類的籃子,因為分散了小籃子,卻沒分散到大籃子中。

一、資產配置指的是什麼

資產配置:是根據我們自己的風險偏好和各類資產的歷史表現,將資產按照不同比例,分散到各大類資產上,從而形成一個投資組合,實現對應風險下的收益最大化。

大白話就是如果你是保守型,投資呢不完全放銀行,也適當放一點兒積極性產品,如果你是激進型,也拽著你一點,別100全部撲倒股市中,而是雨露均沾,稍有側重,來實現自己心目中的收益。

這裡提到大類的資產,從資產配置的角度大類資產的類別最好足夠分散,所以一般是分部全球的市場做配置,比如從市場的角度,國內市場,發展中國家的新興市場,成熟國家的市場。

其實資產配置沒我們想像中那麼複雜,就是從原來只存銀行到分別投保些保險,投資些銀行理財,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買點P2P,換點外匯什麼的。這裡提到好多你一看風險好大的產品,其實不用擔心,因為現在很多機構在為你做資產配置之前,是做風險承受能力測試的。

二、資產配置理論基礎

資產配置的理論基礎,是1990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經濟學家馬克維茨,1952年發表的論文《資產選擇:有效的多樣化》中提出,馬克維茨Markowitz的理論被譽為「華爾街的第一次革命」!

美國羅傑 C. 吉布森Roger C. Gibson,在1986年發表於《金融分析家》上的《組合績效的決定》一文中,根據其與美林證券在1974~1983年發起研究的91項大型退休計劃項目的長期投資收益,證明資產配置是投資組合績效的主要決定性因素,擇時操作和證券挑選只起到了次要作用。

聽起來好牛逼的感覺,說的大白話一些,就是這資產配置組合理論獲過牛逼諾貝爾經濟學獎,是得到過驗證的,第二篇我會了一下資產配置在市場的發展歷程。

此圖表明,如果做好資產配置,對我們心中理想收益的貢獻是91.5%哦,而我們普遍認為的擇時與擇股這兩個因素,反而加起來的貢獻程度不超過7%。

三、關於擇時擇股

關於擇時,其實就是什麼時候買賣的問題,但是他的貢獻為什麼不大呢?

請問大家,回想一下,每次大牛市的時候,你是否買在了地點,賣到了高點呢?我猜回答是否定的

低買高賣,是大家都希望的理想狀態,但是如果人人都是理性的,都可以做到低買高賣,市場就不會有差價了。

因為擇時大部分是大家每一個人心理的一個價值對應的價值,你認為這個價格下,值得買,有人覺得值得賣,所以擇時其實效用不大,因為短期市場產品在大家心目中的價格是不一樣的。

所以有沒有這樣的場景:

牛市的時候,禁不起誘惑,全身心撲進股市,每一天都有股神的感覺

熊市的時候,被動長期投資,如果割肉就恨不得買個保險柜,把錢全放進去,哪兒也不准他亂跑,生怕再掉幾斤肉在市場中

所有要麼太極端,要麼覺得自己是股神,要麼保守到不行,所以做到不擇時,不揪心,就需要做好資產配置。

對於擇股:擇股是一個簡稱,就是選擇產品,這裡貢獻度比擇時高一點,4.6%的貢獻比例,也就是所如果你是巴菲特,可以充分研究每一家上市公司財報,結合金融工具分析未來價值投資潛力,那麼對於我們投資回報,貢獻還是蠻大的。

但是如果我們非專業人員,沒那麼多時間選擇公司,往往只能聽到一些所謂的消息,那麼好了,擇股,這個對於我們普通人也是無效的。

所以這兩個因素有用,但是對於大眾來說操作難度係數大,有時候吧,往往技術層面控制的還行,但是就是無法控制自己的心理層面。

今天先寫到這裡,已經蠻多字了,明天來講講資產配置的核心點都有哪些,為什麼他會比擇時和擇股更加有效。

我是一一媽媽,金融狗,金牛座,倆兒熊孩子媽媽
推薦閱讀:

從水牛到業績牛——2017年經濟和大類資產展望
你被資產配置忽悠過嗎(三)

TAG:资产配置 | 投资 | 投资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