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檢查出肝臟血管瘤,是良性的,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呢?
肝血管瘤( hepatic hemangioma,HCH) 是肝臟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發病率為5 % ~ 7%,隨著近年常規體檢的開展和醫學影像學的發展,肝血管瘤發病檢出率逐年增多。由於血管瘤至今尚未發現確切有效的藥物治療方案,外科治療是主要的治療選擇。但外科治療為有創治療手段,是否行肝血管瘤手術治療,何時選擇手術,選擇何種手術方式?回答這些問題,需要考慮患者腫瘤大小、臨床癥狀、腫瘤生長速度、是否伴有急性出血、是否伴有凝血功能障礙,以及患者的焦慮程度和治療成本,綜合分析肝血管瘤的外科治療的收益、風險和社會心理因素。
對於無癥狀的血管瘤,是否應當手術切除,依然是人們爭論的主要問題。有的建議大於5 cm,有的認為應該控制在10 cm 以上。醫生常常懷著將病灶徹底清除的良好願望,並受到腹腔鏡切除良好效果的誘惑,充滿了手術治療的慾望。但他們往往忽視了手術本身可能會帶來的醫源性損傷。通常人們認為肝血管瘤惡變率幾率很小,觀察過程中破裂特別是自發性破裂是主要的危害。肝血管瘤破裂風險有多大呢? Donati,M回顧了1898 ~ 2010 年120 年間多種語言( 英法德意西文) 的醫學文獻資料,共發現97 例肝血管瘤破裂的報道,其中自發性破裂46 例( 47. 4%) ,以40 歲以下患者為主。腫瘤破裂大小1 ~ 37 cm 不等,中位直徑11. 2 cm。可見腫瘤破裂是少見情況,特別是在近20 年報道數量進一步下降。但應當注意到破裂出血的死亡率達35% 左右,另有報道其死亡率高達78%,所以對於特殊部位和大於11cm 的肝血管瘤需要引起重視。目前逐漸走出單純依據血管瘤大小決定手術的思維定式,對無癥狀或輕度腹部癥狀的患者無需治療,只需定期複查。觀察重點在體積巨大、生長迅速、靠近肝臟表面、特別是容易受到外傷部位的腫瘤,一旦出現臨床癥狀,需要積極處理。希望對你有幫助。
1.手術治療目前肝血管瘤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血管瘤切除術、血管瘤縫扎術、肝動脈結紮術、微波固化術、射頻治療、肝動脈栓塞術等。對於瀰漫性的肝血管瘤,或者無法切除的巨大血管瘤,如肝功能失代償或合併Kasabach-Merritt綜合征,也可行肝移植治療。2.非手術治療
(1)肝動脈栓塞術(TAE) TAE治療肝血管瘤基於肝血管瘤主要由肝動脈供血,栓塞動脈後瘤體內可形成血栓,血栓機化、纖維化使瘤體形成纖維瘤樣結構而達到縮小、硬化血管瘤的目的。
(2)肝血管瘤微波固化術及射頻治療 肝血管瘤微波固化術及射頻治療,微波可轉化為熱能而使周圍組織凝結,使瘤體局部萎縮、變硬,達到固化腫瘤的目的。肝血管瘤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如B超、CT、MRI)是目前診斷肝血管瘤的主要方法。1.B超檢查肝血管瘤的B超表現為高回聲,呈低回聲者多有網狀結構,密度均勻,形態規則,界限清晰。較大的血管瘤切面可呈分葉狀,內部回聲仍以增強為主,可呈管網狀或出現不規則的結節狀或條塊狀的低回聲區,有時還可出現鈣化高回聲及後方聲影,系血管腔內血栓形成、機化或鈣化所致。2.造影超聲
對影像學表現不典型的肝血管瘤病例,可考慮選擇性採用肝臟造影超聲檢查。典型的血管瘤超聲造影表現為動脈期於周邊出現結節狀或環狀強化,隨時間延長逐漸向中心擴展,此擴展過程緩慢,門脈期及延遲期病灶仍處於增強狀態,回聲等於或高於周圍肝組織。3.螺旋增強CTCT平掃檢查表現為肝實質內境界清楚的圓形或類圓形低密度病灶,少數可為不規則形。4.MRI檢查MRI檢查T1加權呈低信號,T2加權呈高信號,且強度均勻,邊緣清晰,與周圍肝臟反差明顯,被形容為「燈泡征」,這是血管瘤在MRI的特異性表現。
5.其他肝活檢準確率低且可導致出血,肝動脈造影為有創檢查,多無必要。全身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ET/CT)對於排除代謝活躍的惡性腫瘤有一定價值。應該不用管,注意飲食,
看有多大,不大的話可先觀察
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療
2016年3月22日發表於微信公眾號:北京友誼醫院介入中心
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疾病可以通過微創介入治療而獲得較好的效果。在肝膽疾病方面,通過介入治療,不但可以治療外科不能治療的疾病,還有不少這樣的疾病,原本需要採取外科切除的方法才能治好,而現在通過介入治療,不僅能保留器官,而且還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相對於內外科,介入治療對於普通大眾來說比較陌生,很多人都不知道有這種方法。介入治療是一種高科技治療手段,是指在現代影像技術的幫助下,遵循外科治療學的原則,通過人體自然孔道或微小創口,將特定器械導入人體病變位置進行微創治療的一系列技術的總稱。目前已成為與傳統的內外科並列的臨床支柱性學科。
由於介入技術能夠直接到達病變局部,同時又沒有大的創傷,因此具有準確、安全、適應徵廣、併發症少等優點。已成為一些疾病的首選治療方法。
介入治療相對於外科治療優點在於:①它無需開刀,無創口或僅需幾毫米的皮膚切口,就可完成治療,創傷小;②大部分患者只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從而降低了麻醉的危險性;③對正常組織的損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④對於不能耐受手術的高齡危重患者或者無手術機會的患者,介入也能很好地治療。
肝海綿狀血管瘤簡稱肝血管瘤,是一種良性腫瘤。並非真性腫瘤,屬肝內靜脈畸形。常見於中年患者,單發或多發,病變直徑在數毫米至十餘厘米不等,十分巨大者可占絕大部分肝葉。生長緩慢,少部分可在幾年內迅速生長。50%到70%的患者臨床無癥狀,僅在查體或其他原因行超聲或CT等檢查時發現。少數腫瘤較大者可出現壓迫癥狀,如上腹不適、腹脹、腹痛等。體格檢查大多數無陽性體征,偶可觸及腹部包塊兒。B超、CT增強掃描和MRI對本症的診斷有較強的特異性,難以確診需行動脈造影作鑒別診斷。
動脈造影表現:動脈早期可見周邊多發血竇或較大的血管湖顯影,呈「樹上掛果征」。至靜脈後期仍不排空,「早出晚歸」。
介入治療的適應證:有癥狀者,血管瘤破裂出血者,腫塊直徑大於5cm,有增大的趨勢者或腫塊位於肝包膜下有可能在外力下破裂者,為介入治療的適應證。一般病變較小且趨於穩定,無臨床癥狀者可做臨床觀察,暫不處理。
介入治療方法主要為經肝動脈血管硬化性栓塞術,栓塞水平應達異常血竇,栓塞後使血竇的內皮細胞壞死和廣泛血栓形成,繼而發生萎縮和纖維化。
採用介入方法治療肝海綿狀血管瘤,術後3~6個月瘤體有明顯縮小,小於50%者佔35%,大於50%者佔30%,完全消失者佔32%,術後可有低熱、局部不適及噁心等反應。曾有文獻報道:肝血管瘤介入治療(入組34例),有效率為94.1%,與外科手術相比,具有手術簡單、費用低、療效確切等優勢。
推薦閱讀:
※血管瘤的原因有哪些?肝血管瘤危險嗎?還不知道這些你就OUT啦
※解讀!肝上長血管瘤的原因是什麼?血管瘤的圖片一覽
※良性血管瘤需要治療嗎?血管瘤能根治嗎?2018年你必懂的兩個問題
TAG:血管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