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崔不抑鬱 || 奔向猝死的自由

小崔不抑鬱 || 奔向猝死的自由

2016-10-08小崔不抑鬱 小崔不抑鬱

小崔不抑鬱

微信號 xcbyy_

功能介紹 大家好,我是崔永元。我曾經得過抑鬱症,從那時起,我便與心理學結緣。很多人提到心理學往往想到了疾病,其實並不盡然。心理學裡也有很多有趣、有用的知識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了解自己,享受生活。所以我開設了這個公號,沒準你生活中的煩惱就在這裡解決了呢。

國慶長假未過,卻聽到了「春雨醫生」移動醫療創始人張銳,因為心臟病猝死英年早逝,年僅44歲。有人評論,「春雨醫生」是一款掌上問診的移動終端APP,其創始人卻因為心梗去世,這無論是對醫療行業,還是對這個社會所鼓吹的萬眾創業,都是一個巨大的諷刺,一聲刺耳的警鐘。在一串長長的企業家和創業者早逝的名單上,又悲劇性地增加了一位英才。

精英們為何如此拚命虐待自己的身體?

在節前的「我是演說家」節目中,26歲的投資人周西在演講中提到,在一次偶然的暈倒中,她發現自己得了卵巢癌。過去一整年她幾乎沒有一天在當天睡著過,熬夜到半夜兩三點是家常便飯。

去年,帶來巨大共享經濟變革的滴滴總裁柳青發內部信,透露自己檢查出乳腺癌,但稱不影響工作。網傳柳青的工作方式仍是晚上九點下班,照顧好孩子後,晚上十一點繼續在家工作。看起來,癌症也沒有使這位優秀的企業家,放慢她飛奔向前的腳步。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不勝枚舉......

這使得我想起2010年富士康自殺傳染事件發生的時候,我去富士康調研,並沒有發現有強制加班的現象。加班基本都是自願的,但是當幾乎所有人都在加班時,沒有人會選擇不加班,不是嗎?

富士康流水線上的工人選擇加班時,是有加班費的,還被批評是血汗工廠,我們上面提到的這些年輕的創業者加班有加班費嗎?如果沒有,為什麼還如此拚命虐待自己的身體呢?

我們的社會已經瘋狂到了如此地步

前兩天我聽喜馬拉雅的廣播節目,聽到一位著名的媒體改行投資的風險投資人在講述如何精準地選擇好的項目投資。其中我印象最為深刻的部分是:需要更快地去改變——對於投資這件事情,如果是有把握再出手,就會慢死。通篇聽下來,充滿了興奮、焦慮和對傳統方式的批判和不屑。

在一個瘋狂追求快速融資、快速成長、快速成功的時代,壓力和焦慮一定是如影相隨的。融不到錢時為融錢焦慮,融到了錢為掙錢焦慮,掙到了錢為花錢焦慮,問題是上市了以後呢?上市又為的是什麼呢?

我曾經的一位來訪者是企業家,因為嚴重的抑鬱來找我諮詢,他抑鬱的原因是因為經濟糾紛可能會入獄,也因此會蒙受上億元的經濟損失。他當時的身體狀況是身高170公分,體重240斤,三高一衰(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和心衰)。我和他分析了他的身體和心理狀況,我們一起得出這樣的結論:入獄2年時間會使得他的身體狀況得到明顯的改善。

因為在中國社會大眾普遍壓力巨大、焦慮嚴重、生活沒有規律的情況下,根據我在監獄裡做研究的經歷發現,唯有監獄裡的犯人作息規律(早起早睡,絕無可能使用手機,沒有來電騷擾,沒有詐騙電話,也從來無人半夜刷微信),飲食結構合理健康(以素食為主),並有適當體力勞動鍛煉。身體健康帶來的壽命延長,完全可以把入獄的損失挽回並有盈餘。看到這些,該來訪者頓時釋然。兩年後出獄回訪,體重減輕60斤至180斤,體檢如我所預言,三高一衰均恢復正常。

在過去三十年中,包括癌症、心臟病猝死、糖尿病、高血壓和各種精神障礙之類的疾病都成倍甚至十倍的增長,其背後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的生活方式——壓力水平遠遠超過了人們身心能夠承擔的極限。也因此,當我的企業家來訪者因為入獄回歸到「正常」又「難得」的生活方式後,他的健康問題居然因禍得福地得以緩解。當然此處提示各位,入獄絕非促進健康的唯一有效方式。

什麼是真正的自由?

我有一個師妹,大概是我在北大見過最優秀的學生之一,周圍師長同門交口稱讚。有一次我有一個急的翻譯稿子,大約一周後要用,因為她英語超好,筆譯口譯業內一流,因此拜託她幫助翻譯。她簡單回復答應了。

第二天早上我打開電腦,五千多字的完美譯稿已經完成,距我聯繫她翻譯不到8小時,發稿的時間是凌晨3點。我是又佩服又心疼,便去問她為何這樣拚命?她淡淡地回復道,「完美是我的心理防禦機制。」

富士康事件發生的時候,我們感嘆富士康的二代農民工的不自由,似乎有選擇不加班的自由但實際上被環境裹挾,還是被動地去選擇加班工作。而我們的社會精英階層,自由是嘴邊最常用的辭彙,近年來財務自由更是時尚概念。

人們為實現財務自由或者其他什麼目標而拚命地驅使自己打飛的、熬夜、加班。但問題是真的自由了嗎?在追求自己的自由意志的過程中,忽視了家人,放棄了對孩子的關愛,等來了家庭危機、疾病甚至猝死,這樣真的是你想要的自由嗎?

在一個焦慮和壓力倍增的時代,人們所做的一切看起來都是在拚命地應對焦慮。因為房價的高昂所以需要掙更多錢,而美國式的經濟發展模式又是製造各種社會焦慮和恐慌來促進消費(典型的飢餓營銷之父喬布斯也是過勞英年早逝)。

在人們自以為擁有和獲得自由的時候,實際上,是在被鼓吹出來的慾望和需要所驅使去自我毀滅式地工作,擁有的只是讓自己通向疾病和猝死的自由。

所以,一個個身邊本不該離去的生命的悲劇在告誡我們,我們不僅要問自己需要什麼,還要再追問自己,這是我真的需要的嗎?沒有這些,或者慢一點再擁有這些可以嗎?

10月5日,我和一些朋友去做了一次墓地游,在北京萬安公墓看到了很多長眠於此的名人或者普通人,也讀了很多墓志銘。在這些墓志銘中,我看到了他們一生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作品,看到了他們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更多的是親人的陪伴、眷戀和愛。

或許,只有問過內心深處的自己,不為他人的意志、情緒、關係所左右而作出的選擇,才是真正的自由吧

小崔不抑鬱長按左側二維碼,識別關注

↓↓↓ 點擊"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信息】


推薦閱讀:

窮學生和富學生如何相處?
總是懷疑自己生病,怎麼克服這種想法?
如何克服在很多陌生人的場合的緊張情緒?
吉林大學有沒有一個能哭的地方?
十幾年前得過肺結核治癒了,總是擔心單位體檢和別人異樣的眼光?

TAG:工作压力 | 心理健康 | 焦虑的一代 |